在現今這種極簡生活方式備受推崇的時代,“對于讀書和知識來說,僅將必須置于手邊的部分留下,其余的不積存,這種新式閱讀方式也就日趨合理了。”將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內容區分開來,進行取舍,正是當今時代的特點。 印南先生書中說到:我們對書籍的內容進行抉擇、取舍,并在短時間內選出要點進行閱讀。這樣,就可以徹底舍棄自己不需要的內容,去蕪存菁。 這種觀念與“欣賞美女”如出一轍。首先在人群中,漂亮的姑娘好像會自動跳入你的眼中;你一邊快速掃視,一邊尋找“是哪里觸動了我的神經”;當擦身而過時,你還會再次凝視那能讓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鐘愛一點,牢牢記在腦海中。 如果你不想花大價錢上培訓班,也不想花費大量時間去學速讀術,那么這本書中介紹的流水式閱讀術就非常適合你。這個方法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找到可以快速閱讀的書,通過“開局5行-結局5行”的模式,將書順讀下來。 詳細方法見下面: 一、前提:邊寫邊讀可以實現快速、深入閱讀 流水式閱讀術有一個訣竅,通過簡單的訓練,能夠讓我們明確哪些內容是需要閱讀的。這樣就有了快速閱讀的基礎。 現將這一訓練方法整理出來: 讓閱讀的內容流進腦海,同時在頭腦之外的地方進行記錄。實現這一目標的技巧,是'一行采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自我評定'這四個步驟。 “一行采集”:閱讀的同時,隨時將觸動心靈的文字記錄下來,內容控制在幾行內。 “一行精華”:讀完全書后,再次瀏覽摘抄集錄,從中挑選出“最精粹的一行”。 “一行評論”:為什么會對“一行精華”這一句產生共鳴,寫出感想,30-40字即可。 “自我評定”;通過以上方式讀完12本書后,回顧摘抄與感想。 如此這般,看清自己的閱讀偏好,明確后續閱讀書籍的大致方向,確認自己的意向,就形成了區別重要部分和不重要部分的標準。 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只選擇必要的部分去閱讀。 通過這個訓練,我們就可以明確書中哪些內容可以取舍,這樣就可以決定閱讀速度的90%。 二、技巧:通過跳讀可以半小時一本書 首先我們要明確,有三個特征的內容是可以跳讀的。 1、為了區別其他同類書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2、驗證理論或主張的特殊事例經歷 3、渲染期待和危機情緒的夸張表述 了解了這些以后,下面正式介紹跳讀的方法,共4個步驟。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通過閱讀序言,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本書。如果覺得似乎不對,棄之即可;如果覺得有吸引自己的地方,再閱讀目錄。 看了目錄后,覺得沒有必要閱讀或者不想讀的章和小節,可以毫不猶豫的跳過去。 步驟二: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讀了序言和目錄以后,還是難以決定哪些章節是必讀的,那么只讀這些章節的最初5行和最后5行。 如果開頭結尾各讀5行后,發現這里很重要,再返回章和小節開頭,認真閱讀即可。 步驟三:確定了關鍵詞之后再閱讀。 閱讀序言和目錄后,就可以確認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關鍵詞,一邊搜索相關的詞匯一邊閱讀。 把出現在關鍵詞前后的內容都讀一遍,這樣讀書的目的就實現了一大半。 如果覺得只閱讀包含關鍵詞的部分,不能完全理解其內容,那么倒退幾頁開始閱讀,或者把關鍵詞所在的這一小節仔細讀一讀。 步驟四:使用多種閱讀節奏閱讀。 一個人閱讀時要擁有兩種以上的閱讀節奏,不僅要有逐字閱讀時的基本閱讀節奏,還要有1.5倍速的,2倍速的以及5倍速的。 閱讀過程中有意區分濃淡,隨時調整閱讀節奏,使之緩急有度,即可避免由于閱讀感受過于單調,而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閱讀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