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本書讀者本書就是給那些懂得讀書樂趣,卻不滿意自己目前的閱讀量和閱讀速度的人.本書介紹的方法主要適用于商務類書籍或時下的暢銷新書,其內容多為論述事實,闡明主張,不會像小說那么有故事情節.主要為了實現自我提升. 02.你閱讀慢的原因1.閱讀速度緩慢的人普遍執著于一個問題,就是讀書應該仔細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想要做到仔細閱讀,通常是逐字逐行,那么你的閱讀速度就必然極度緩慢.如果你讀書力求三到(眼到,手到,心到),那么你就會感覺讀書是一件勞神費力的事情.你自然就是一個”慢讀者”. 2.即使你仔細閱讀,記不住的內容還是會被遺忘. 無論多么仔細地研讀,還是會忘記大部分的內容.閱讀速度與理解程度,記憶效果并不成比例.即使閱讀上放慢了速度,非常仔細地閱讀,并不意味著能夠牢記書中的內容.這就是問題的本質所在.反過來想,根據二八法則,如果你記不住絕大部分內容,那么你就記住精華內容. 3.從復制100%到邂逅1% 書籍的內容就是忠實再現作家的思想內涵.讀書就是將其忠實地復制到自己的頭腦中.如果你認同上面的說法,那么讀書永遠只是個記憶書本內容,避免遺忘的過程.如果讀書的目的僅僅是把全部內容裝到腦袋里,那么讀書就會變成最沒有意義的事情.讀書的意義不在于復制100%,而是邂逅1%的精華內容. 4.并非”閱讀速度慢”,而是被仔細閱讀的念頭所束縛 這是本書的核心觀念.如果你認為你讀書的速度緩慢,那么請先從仔細閱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閱讀速度緩慢的原因,歸根結底,并非能力的問題,而是對讀書的認識欠妥.能夠快速閱讀和不能快速閱讀的差異,僅僅在于前者能夠擺脫仔細閱讀的束縛,后者糾結于仔細閱讀而已.前者能認識到閱讀不可能100%地吸收,吸收精華20%就可以,后者認為閱讀要80%以上的將書中內容吸收. 5.對于”一次閱讀”的效果是否期待過高 快速閱讀的核心在于提高閱讀量,獲取其中對你有價值的知識片段,積少成多,匯小溪以成江海.在匯集細碎知識碎片的過程中,將這些碎片產生聯系,最終形成龐大的知識體系.不要奢求通過閱讀一本書就獲得大型積木塊,而是通過多讀,讓自己積累更多的積木碎片. 如果你想精通某個領域,那么建議你仔細閱讀,追求深度和專業.快速閱讀的價值在于你要掌握其核心精華,不要奢求全部掌握. 6.流水式閱讀 流水式閱讀,指的是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與之相反的讀書理念,就是存儲式閱讀.存儲式閱讀注重將書籍內容存儲在腦袋里面.流水式閱讀是信息大爆炸時代最合理的并且可以避免堆積的閱讀方式. 03.培養閱讀的習慣想讀書卻難以實現,就是沒有將讀書融入自己的生活規律.沒有把讀書變成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步驟一:在每天同一時間讀書. 不僅是讀書,任何習慣的養成,最重要的都是在每天同一時間做這件事.讓讀書成為規律,最重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能間斷.固定”時間段以及場景”,讓大腦產生習慣的錯覺.養成閱讀習慣,框定時間段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因素.可以在工作前十分鐘,睡前十分鐘,或者頭腦清醒的早晨.努力將讀書時間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形成生活規律的第一步. 步驟二:首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 養成閱讀習慣,就必須持之以恒.選擇什么類型的書籍,就非常重要.選擇書籍時,不僅要考慮是否想讀,還要考慮是否可以快速閱讀. 不是必讀書籍,就是不要閱讀自己不需要的書籍.無法快速閱讀的書籍,就是閱讀小說,隨筆,漫畫等故事性較強的書籍或者需要自己慢慢品讀的書籍. 豐富多彩的閱讀生活,9:1原則是關鍵.養成閱讀的習慣,關鍵在于多讀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在自己的閱讀書單中,不僅有想讀慢慢品讀的書籍,還要列入能夠快速讀完的書籍.創造一個連接不斷的閱讀各類書籍的氛圍,讓自己感受到切實的進展.不斷積累這種感覺,是養成閱讀習慣不可或缺的強大動力.閱讀書籍中,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占九成,無法快速閱讀的書占一成.同時閱讀多本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步驟三:今天閱讀的書要和昨天的不同 為了享受閱讀過程,我們主張閱讀一本書的時間不應該超過十天.如果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閱讀的書,也請一定準備好另一本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搭配閱讀.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因為即使想要慢慢品讀的書,讀上十天,你也會感覺到厭倦.因此你在吃米飯的時候,要有其他配菜.一天讀完一本書,能夠加深理解.盡可能做完一天讀完一本書,這是最理想的狀態.每天讓不同書籍的內容流過自己的腦海,內心,是流水式閱讀的根本模式. 推薦早晨閱讀,六點四十九鬧鐘響起來,放上輕音樂,在床上閱讀十分鐘,早晨七點鬧鐘結束,對于培養閱讀習慣非常有幫助. 04.留住閱讀的體驗如果不做存儲式的閱讀,沒有什么收獲,那么讀書有什么意義呢? 要改變閱讀的理念,不是僅僅單純地讀,而是為了寫而讀.將讀書看得過于嚴肅,糾結于仔細閱讀魔咒的人,會有這樣奢侈的愿望:只讀一次,就能把書中的內容印刻在腦海中.讓我們干脆摒棄將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理念,而將其轉變為”記錄在身外”,用這樣的心態去閱讀,讀書立刻就變得輕松. 快速深入地閱讀始于摘錄.摘錄僅僅是摘選書中最精彩的部分.通過摘錄可以產生兩個效果.首先,閱讀書評,讀者不必費心辨別是本書作者的主張,還是書評人的意見,因而可以迅速地把握書籍內容的精華,便于日常生活中使用,可以作為購買書籍的參考,非常適合網絡時代.其次,通過摘錄,可以明確書中的哪些地方讓自己感動,什么樣的文章讓自己心動.與其仔細品讀,不如將文字摘錄出來.不僅可以細細品味,也不容易忘記. 步驟一:一行采集,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令人心動的段落,不要記憶,要記錄.讓閱讀的內容流入腦海,同時在頭腦外的地方進行記錄.不僅完成了視覺上的信息采集,還親自將信息進行重組,比單純的細讀和通讀,效果好的多.一邊讀一邊摘錄,摘錄的時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動地抄寫整個段落,而是盡量短小精悍,將摘錄的內容控制在幾行之內.讀完一本書后,抄寫下來的摘抄集錄,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吞咽后的消化部分.在讀完全書后,一定要再次認真翻閱回顧一下摘錄的部分. 步驟二:一行精華,采擷最精彩的一行. 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出屬于你的摘錄集錄,掩卷之后,再次瀏覽,并從中挑選出”最精華的一行”,僅此一行,可以說,閱讀一本書的所有價值,皆凝于這一行.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來的閱讀集錄中,找到能讓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鐘愛的一行,并做出標記,這一行摘錄,就是我所謂的”一行精華”. 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讀書麻煩和痛苦,是因為這樣的誤區:需要一字不漏地看完所有的文字,而且需要思考內容,否則就不是閱讀.如此以來,閱讀就成了一項任務.如果在讀書時,能夠保持探索最有價值的一行這樣的意識,那么可以非常有利于消減閱讀的負面情緒.如果我們一遍探索”那一行”,一邊閱讀,那么閱讀的過程就變成了探險和尋寶. 步驟三:一行評論,回味重要段落. 一行精華的感想,為什么會對這一行文字產生共鳴,從這個角度簡單記錄就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你就會逐漸遺忘為之心動的原因.這樣一來,摘抄便失去了意義,因此有必要將共鳴的原因一并進行記錄.便于喚醒當初閱讀時的記憶. 步驟四:自我評定讀書的足跡. 每讀完十二本書,對自己的認識更近一步.建議大家以十二本書為單位,定期回顧自己記錄下來的摘錄與感想.可以思考哪一類書籍是容易引起自己共鳴,哪一類意見主張是自己贊同的,哪一類書籍是自己以后還要閱讀的.最重要的是,這件事情本身非常單純和愉快,有利于我們堅持閱讀習慣. 快速提升效率的途徑: 以寫摘抄為前提進行閱讀,除了可以擺脫仔細閱讀的束縛外,還有最重要的益處就是獲得了閱讀的角度.明確了閱讀的角度,就形成了區分重要部分和不重要部分的標準.對于不重要的部分,完全可以快速瀏覽過去,甚至可以跳讀,那么閱讀一本書的速度必然大幅度提升. 05.流水閱讀的技巧跳讀以小標題為單位.小標題的目的就是向讀者傳遞本小節寫了什么.從小標題總來判斷這節內容是否屬于需要閱讀的內容.如果遇到不想讀或者沒有必要閱讀,那么毫不猶豫跳過去.對于商務類和熱門書籍,即使跳過去,你依舊能看懂聯系. 如何判斷該章節和段落,可以跳讀呢? 1.作者自述的經歷可以不看.但是作者自述本書不同于其他書籍的特點,具有參考價值. 2.印證理論和主張的實例和經歷.一般來說,論證的順序是:理論-事例-理論總結.首先提出理論框架,然后為了提高說服力而舉出事例,最后再次總結核心理論或主張.即使不閱讀事例,你依舊能夠理解作者想說的觀點. 3.渲染期待和危機情緒的夸張表述.如果你希望得到啟發,但是你不希望煽情,那么你就要好好思考作者提出的理論. 無論何種書,像”如此珍貴的文字,一詞一句都不能遺漏”這樣的閱讀心態是都不可取的.希望大家能夠以自我為中心,更加任性地閱讀. 提升閱讀速度的四個步驟: 首先,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其次,僅讀開頭和結尾的五行;第三,確定了關鍵詞后再閱讀;第四,使用多種閱讀節奏閱讀. 步驟一:可以通過序言來決定閱讀速度. 合理利用序言和目錄,是確保高效輕松閱讀體驗的準則.序言是一本書的導入部分,會寫明書籍撰寫的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書的文體,寫作意圖,把握全貌,閱讀序言至關重要.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序言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本書. 如果你無法通過序言來確定是否要閱讀一本書,因為你可能對某些章節不感興趣,那么此時目錄的作用體現出來.通過目錄你可以確定自己需要閱讀哪些章節.因為閱讀目錄可以把握全書的整體框架和論述的推進過程.如果發現對目錄依舊沒感覺,那么就放棄那本書好了. 步驟二:僅需五行就能對內容心知肚明 首先,通過標題結構,就可以決定跳讀的單位. 合理利用序言和目錄,是確保高效輕松閱讀體驗的準則.序言是一本書的導入部分,會寫明書籍撰寫的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書的文體,寫作意圖,把握全貌,閱讀序言至關重要.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序言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本書. 無論書籍如何編排,閱讀正文前都要先確認目錄,翻閱全書內容,把握書籍的整體框架結構.在此基礎上,再決定要以多少內容為單位進行閱讀,建議以二十頁為閱讀單位. 難以決定是否需要跳讀的章節,只需要你讀最初的五行和最后五行.原因在于人腦有自動補全功能,還有商務類和暢銷類書籍的解釋內容通常采用的結構: 開局,提出主題或觀點;中局,舉例展開說明主題,用論據論證觀點;結局,基于事實和論據,再次確認主題和觀點.如果通過確認開局和終局各五行的內容,就能夠判斷自己是否需要閱讀這個單元.如果發現這里很重要,那么返回單元開頭認真閱讀就可以. 步驟三:發現需要細讀內容的簡單方法 確定閱讀目的,流水式閱讀得心應手.之所以不能輕松拿起,輕松閱讀,是因為你沒有想清楚閱讀本書要收獲什么的問題.特別是在閱讀商務類書籍時,這一點非常重要. 只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關鍵詞搜索閱讀.最合理的閱讀方法就是關鍵詞搜索方法,當你在確定關鍵詞時,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非重要部分就涇渭分明.如果關鍵詞所在部分不能夠完全理解其內容,那么倒退幾頁開始閱讀或者把關鍵詞所在的這節內容仔細閱讀一遍. 步驟四:隨時換擋,緩急有度 掌握最舒服的閱讀節奏.首先,你需要找到自己在讀書時最舒服(容易讀下去)的節奏.如果讀書節奏單調,緩慢可能僅僅是感覺.對于這樣的讀者,請注意緩急有度. 具體來說,就是要擁有兩種以上的閱讀節奏,不僅要有仔細閱讀時的基本閱讀節奏,還要有1.5倍速的中等閱讀節奏,2倍速的告訴閱讀節奏,5倍速的流水式閱讀節奏,設計出多層級的閱讀節奏以備隨時調用.讀書時,要注意隨時換擋,調整閱讀節奏. 06.書籍的管理技巧以一周六本為基準.本書想為各位讀者制定讀書基準.一周六本,一月二十五本,一年三百本,進入多讀生活的狀態.如果養成流水式閱讀的習慣,使用一行采集,一行評論的閱讀方法,一周閱讀六本就絕非難事. 必須找出一天,策劃一周必讀書目.如果還抱著有時間就讀的心態,你的閱讀時間就一定會被其他事情侵占.避免這種情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提前制定好一周的閱讀計劃. 只是選擇自己想讀的書,讀書就會千篇一律.六本書中要選擇一兩本不想讀的書,擴大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范圍. 查爾斯.赫爾曼.利亞曾經說過:'一般人們都會承認,對一切圖書的真正考驗是在于它們給讀者的生活和行為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因此閱讀的作用就是給讀者帶來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提升. |
|
來自: 新用戶15472188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