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藿香正氣”,誕生于1078年宋太醫局編撰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今年941歲,被歷代醫家稱為 我由廣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葉、茯苓、半夏曲、白術、陳皮、厚樸、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棗等13位兄弟組成,全方以“藿香之芬,以開胃,名曰正氣,謂正不正之氣”,用于胃腸道感冒、濕阻中焦等病癥,效果顯著。 曾有人為我的身世編了一首歌訣: 藿香正氣大腹蘇, 甘桔陳苓厚樸術, 夏曲白芷加姜棗, 感傷嵐瘴并能除。 最早我是以散劑的身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為人們解除病痛。我的這些兄弟各個身懷絕技:
人們用我來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霍亂吐瀉、惡寒發熱、頭痛、脘腹疼痛以及山嵐瘴瘧等癥,對夏季暑濕感冒效果尤為顯著,使風寒外解,濕濁內化,清升濁降,氣機通暢,為治療外感風寒又內傷濕滯的重要古方,對腸易激綜合征也有很好的療效。 我由于是傳統粗制劑劑型,服用劑量大,口感亦不好,一股濃濃的中藥味,很多人對我不感興趣,已不能適應患者高效、速效的用藥需求。在中藥劑型改革的大潮中,我被選中列為新劑型軟膠囊科研項目。在以前的中成藥家族中,沒有軟膠囊這一劑型,也沒有可借鑒的資料,只有西藥有魚肝油丸、維生素E等軟膠囊。科研技術人員就借鑒西藥軟膠囊的制作工藝,日夜奮戰,邊摸索,邊實驗。他們將組成我的各小兄弟,分別進行分析、提取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將它們的潛能發揮出來。比如他們研究發現,老大藿香全草含有較多的芳香揮發油,油中主要為甲基胡椒酚、檸檬烯、α-蒎烯、對傘花烴、芳樟醇、丁香烯等,對多種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老二紫蘇葉也含有較多的揮發油,主要為異白蘇烯酮、紫蘇醛等,有較強的抑菌、解熱、鎮靜作用,還能刺激腸擴約肌,促進腸蠕動。他們將提取這些芳香揮發油及諸兄弟提純的有效成分,加上輔料明膠、甘油、巧克力棕、莧菜紅、精制玉米油、大豆磷脂、蜂蠟等,選用全天然動物骨膠做為膠囊的原材料,終于在1989年研制成藿香正氣軟膠囊這一新劑型,使我華麗轉身,躋身于中成藥家族的上流社會,成為全國第一個研發成功的中藥復方軟膠囊制劑。 我上市后,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療效顯著,好評不斷,我真有點沾沾自喜。一些醫藥專家也紛紛上陣,進行藿香正氣軟膠囊的藥理研究,發現了我具有強大而廣譜的抗病原微生物陣容,又有抗炎、抗氧化損傷作用和對胃腸黏膜的保護、修復作用,同時又能抗潰瘍,對胃腸運動具有調節作用,因而我對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有一定的作用。同時,我還有顯著的解熱、鎮痛、鎮靜作用,又有促進、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曾經一個哥們腹瀉,特別是在進食剛開始,就出現突發性腹瀉,有疼痛、腹脹和直腸緊迫感,經中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主要是情志失調而致肝氣郁滯、肝脾不和引起腸道氣機不暢,腸腑傳導失司所致。中醫推薦服用藿香正氣軟膠囊,于是找到我,讓我出山給予治療。我一聽,這是我的強項,手到擒來啊。于是讓他口服,每次2粒,一日兩次,連服幾天,他的腹瀉就止住了,一些癥狀也消失,獲得滿意療效。這位中醫大夫說:“腸易激綜合征是由于大腸和小腸發生應激和不規律運動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一般來說,中青年是高發人群,其中女性發病多于男性,腦力勞動者高于體力勞動者。該病往往受到患者情緒的影響,緊張、焦慮、內疚、抑郁、挫折或憤怒均會引發或加重這一常見病癥。藿香正氣軟膠囊能減慢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小腸推進速度;調節神經遞質、胃腸激素的釋放,來調整胃腸動力。還能促進能量利用和水通道蛋白,增加水液轉運,加強對腸腔內液體的吸收。” 用我治療秋季腹瀉亦有明顯的效果。秋季腹瀉在中醫學中屬于“泄瀉”范疇,有“無濕不成瀉”的理論,常因受夏季暑濕的影響,加之受秋冬風寒之邪,使脾胃不能正常運化,導致水液運化異常,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產生泄瀉現象,用我治療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 <END> 端午又稱為“毒月”,也是一年中瘟毒盛行的時節;端午后,正式進入濕熱細菌多發的季節,要做好各種預防措施!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戴中藥香囊也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佩戴裝有草藥的香囊,取其芬芳,驅蚊祛瘟,還有利于防病健體,寄愿一整年都平安順遂。點擊點擊閱讀原文直接下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