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怎么辦?這個是很多70后和80后的家長很頭疼的一個問題,遇到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除了焦慮,毫無辦法可想。真的是愁壞了做父母的。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父母說教,他們最煩的是父母沒完沒了的與他講大道理。他們不喜歡與父母一起參加活動,甚至走路都不想與父母走在一起。嚴重一點的,會經常與父母怒對,甚至吵架。他甚至會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高中生有的會出現早戀的情況。 2 當孩子出現上面的情形時,請你放下焦慮,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學會好好與孩子說話,沒有責備,沒有訓斥,有的是和顏悅色,有的是耐心傾聽。
3 家長從來無法掌控孩子的一生,更不要把孩子的不聽話當做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認為是對自己權威的一種挑戰。做為父母,別想太多。首先,弄明白一個事情,什么是反叛精神?反叛精神,是一個孩子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象征,一個健康的孩子,一生至少要背叛父母三次。這是常識,別把叛逆當成大不了的事,慢慢去適應,去想通點。當孩子2-3歲時,會出現第一次叛逆,慢慢長大,到7-9歲時,又會出現一次,直到成為少年,13-16歲,進入青春期,是標志長大的象征,他會開始宣布自己長大,他不需要父母事無俱細總是參與他的生活,他開始想要自己獨立的空間,他會出現進自己房間就鎖上門的現象,他不允許父母隨便進入他的房間,他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
4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作為父母,應該高興,而不是憂愁,你的孩子長大了,長高了,他需要獨處的空間,這是對的。因為獨處的空間,才是孩子成長最快的時候,他才能長出獨特的枝椏和觸角,才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人父母,能做的,就是身體力行的教會他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做給他們看,而不是用語言來說教。從內心真正去關心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只關注成績。跳開學習這個話題,讓學習成為孩子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去負責!好的壞的都是孩子要經歷的,父母不能替代,只能讓孩子自己去體味。
5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過一句話:“兒子已經不再是一個順從媽媽的孩子了,他已經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的個體。”那么,作為父母,應該充分尊重孩子,只有懂得退出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有出息的孩子。不要太好奇,不要把精力總放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讓他自己的事自己去做,自己去面對。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描述過這樣一段文字:“孩子不是著色本,你沒法在上面填上自己最喜歡的顏色,他不會像你,而且他永遠不會像你,但等著瞧吧,他會有出息的。因為偉大,總是從冒犯開始。”希望父母們都能從這段話中得到啟示,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