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香港琴家帶了一張宋代古琴來到杭州,引來大量琴友圍觀 ▼ ![]() 他還用這張宋琴,舉辦了一場獨奏音樂會。 他就是著名琴家唐健垣。香港國學大師饒宗頤曾為他的書齋題字'霞外居' ▼ ![]() 這霞外居里,最了不得的是曾經收藏過上百張唐宋元明清的古琴。這收藏量比北京故宮博物院都還要多。其中最著名的一張唐代古琴紀侯鐘,被無數著名琴家拿來灌制過唱片。當然,唐健垣自己也錄制過這樣的唱片 ▼ 早在2010年,一張宋徽宗年代御制的古琴'松石間意',就拍出過億元天價。而宋琴,如今存世的還有幾百張。 唐代的古琴多稀有?現在存世的只有不足30張,且大多藏于博物館,民間私人收藏的不足10張。而唐健垣一個人就收藏過數張 ▼ ![]() 至今,他家中還藏著3張唐琴。此外,他還用唐代的木料制作過古琴。跟古琴緣分至此,世間罕有。 于是,當這位琴家抱著一張宋琴亮相,講述自己的唐宋琴緣。別說古琴愛好者,就是門外漢都伸長了脖子,觀眾爆滿▼ ![]() 唐健垣的主業本是研究商周考古,但他從1967年開始研習古琴,至今整好50年。當日,他不僅講述了收藏絕世名琴的故事,還當場彈奏了那張仲尼式'云表龍璈'宋琴 ▼ ![]() 唐先生講座時間雖然只有45分鐘,但是信息量極大,滿滿干貨。以下是他的講座實錄。 古琴歷史古琴本名就是一個'琴'字。唐詩里就出現過'古琴'兩字,說明對唐人來說,琴已經是古老的。古到什么時候呢?周朝肯定有。因為《詩經》里有'琴瑟在側,莫不靜好'。 ![]() 出土漢代撫琴俑 但那時的琴比較短,是7條弦還是5條弦已不得而知。目前出土最早的琴是戰國時代的。而現在博物館館藏的唐琴,已經和我們今天平常見的琴一樣大小、結構了。 ![]() 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在有4張唐琴:'九霄環佩','飛泉','太古遺音',和'玲瓏玉' 。王世襄先生收藏的唐琴也叫太古遺音。九霄環佩比較多,遼寧省博物館,重慶博物館,都藏有九霄環佩。所以古代的琴,很多如兄弟姊妹,這個名字好大家就常用。 ![]() 我個人曾經收到過數張唐琴,這是很大的緣分。如今要找到一張清朝琴已經不容易了。宋琴在全世界可能留有幾百張。上個月北京嘉德拍賣了5張宋琴,最貴的一張一千多萬起拍。 我是怎么收到唐琴的呢?這要從廣東新會古宅里的發掘說起。 廣東古宅出土唐琴'琴外韻'2000年, 廣東新會古宅雙層墻出土數張古琴。其中兩張是唐琴。 為什么廣東新會會出現老琴呢? 南宋末年,遼人入侵,幾十個大臣跟皇帝逃到海上。 這些逃難的皇族,肯定也帶了很多張古琴,逃到潮州、汕頭、新會,就安家落戶停在那里。所以新會有很多琴是不奇怪的。 第一張出土的唐琴,是'琴外韻' ▼ ![]() 這張琴是相當大的。所謂'唐圓宋扁',唐朝以胖為美,所以唐朝琴也圓潤。這張琴比故宮那幾張琴還寬一公分、長一公分。 這張琴轉輾來到我手上,轉賣給我的是呂宏望先生。他當時認為這張是宋琴,他覺得這張琴重了一點,聲音比較小。這張琴上面有兩條斷紋,他也不喜歡。 通常,琴漆上面有斷紋是美觀的。有這么長的裂紋,表示這張琴不是梧桐木,而是用老房子的橫梁做的,是杉木。 我得到琴后,大膽地把她剖開。結果一打開,發現這張琴是雙層面板的,連底板一共是三層 ▼ ![]() 琴通常都是一個面板一個底板。但是偏偏唐朝雷氏家族有這個習慣的,面板是雙層的。 唐代有著名的斫琴世家雷氏一門,名家輩出, 最著名者有雷紹、雷震、雷霄、雷威等九人。他們做的琴通常都是雙層面板的。 這個秘密,管平湖的老師楊時百(楊崇稷)曾經說過 ▼ ![]() 管平湖錄制的《流水》,被相繼載入美國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飛出太陽系 ▼ ![]() 他的老師楊時百,是光緒到民國年間的大琴家。他藏有53張琴,寫了一套《琴學叢書》,一共有43卷 ▼ ![]() 《琴學叢書》最后一卷是《藏琴錄》,里面提到,他曾經鋸開很多唐宋琴,發現唐琴十張有四五張不是用梧桐木做的,而是用老橫梁杉木做的,而且杉木上面還貼了一層梧桐。這句話是楊時百在《藏琴錄》第一卷里面說的,但是很少人注意。 關于雙層面板的研究,我曾寫過文章 ▼ 因為過去四十多年我把收藏過的七八十張古琴都剖開,研究里面的結構。我看過9張唐琴是雙層面板,所以我一這看張是雙層面板差點昏倒,這有可能是唐琴! 除了雙層面板,她的岳山、承露等用的是小葉紫檀 ▼ ![]() ![]() 唐宋琴的岳山、承露、焦尾,一定是小葉紫檀的,不會用紅木。用紅木都是明朝后期以后。 再看這個琴的雁足,是用象牙做的 ▼ ![]() 通常古琴的雁足會用木頭、石頭或玉。而這張琴用的是象牙。而且這個象牙老到什么程度?明朝的象棋是用象牙做的,它會隨著時間裂成一層層。而這個雁足裂成了十層,因此,這很可能是唐朝的琴。 最重要的是龍池內有幾個字,貞觀二年制 ▼ ![]() 這是墨寫的,如果是刻的就更好。這幾個字如果不把琴打開是看不到的。因此,我認為這是雷氏做的琴。 隋款'萬壑松風'除了上面的出土琴,我還收藏過什么唐琴? 這張'萬壑松風',號稱是隋朝的,比唐朝還要早 ▼ ![]() 這到底是不是隋朝我不敢說,但是這張琴比故宮的四張唐琴還要寬兩公分,她里面有隋朝年號,并有明益王收藏款 ▼ ![]() 益王是明朝四個做琴的王爺之一,這四個王爺做的琴就是所謂的明'四王琴',他們分別是潞王、益王、衡王、寧王。 這琴上有明益王的刻字,那么她是從誰手里傳出來的呢? 剛才提到過管平湖,他用來錄制唱片的唐琴,就是這張琴的主人送給他的。這個主人叫夏一翁,真名叫夏蓮居 ▼ ![]() 夏蓮居家里,號稱有晉朝琴、隋朝琴、唐朝琴,所以他的書齋叫做'晉隋唐琴齋'。他隨手送給管平湖一張唐琴,那么,他家里有張隋朝琴是不奇怪的。 這張琴是他的孫子30年前賣給我的。琴上有一首詩,寫得口氣極大 ▼ ![]() '九德三奇冠宋唐' 意思是這張琴有9種好的音色,3種奇特的味道,在所有唐宋琴之上。根據古籍記載,琴有九德:奇、古、透、潤、靜、圓、勻、清、芳 '流傳曾歷兩名王' 這張琴曾被明益王,和乾隆的第11個兒子,兩個王藏過。 '開皇遺制兩珠祖' 這張琴是'連珠式',彎彎的像兩顆珍珠。詩云這張琴是隋朝開皇的時所做的連珠琴,是連珠琴的祖先。 '漢后論琴第一張' 在中國漢朝以后的琴,最古就是這一張! 到底是不是隋琴,我們不知道。但是唐琴是很可能的。 大唐雷氏制'紀侯鐘'第三張琴也是雙層面板,這里面有開元十年雷威做的款 ▼ ![]() 這張琴聲音很好。從前藏這張琴的人是謝孝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教授 ▼ ![]() 他藏這張琴藏了40多年,臨終前一年才賣出來,來到我的手中。已經有6個教授來借用這張琴來灌制唱片。這是給人借來錄制唱片最多的一張琴。 用唐代木頭斫琴前幾年,我在香港舉辦一個三唐琴演奏會,很多人坐飛機來聽。其中有用唐朝木頭做的琴來演奏。現在哪里還有唐朝木頭呢? 潮州的開元寺,始建于唐開元26年。前幾年我看報紙說,開元寺的藏經閣給白蟻得快倒塌了,準備拆了 。我趕快來到潮州,到大雄寶殿前面,出錢收購了大部分藏經閣的木頭,搬到我做琴的廠,每年就拿幾塊木頭來做琴,這是其中一張 ▼ ![]() 觀眾提問觀眾
唐健垣
觀眾
唐健垣
觀眾
唐健垣
觀眾
唐健垣
觀眾
唐健垣
![]() 三夾板、塑料膜和印花紙炮制的奇特古琴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鹿女王教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