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一曲,解千憂。月落風花,茶悟聚友,最是撫琴時。聽君一曲琴,忘卻日和月,請君聽我彈一曲,流水酒狂又何妨? 琴的美妙,相信大家已經很清楚了,可是,對于還沒有入門的朋友來說,可就著急了,誰不想早一點領略琴中自在逍遙呢?但現實上很多人只能望琴興嘆:“琴且不識,何來琴趣?” 的確,要學琴,首先得認識琴啊,琴都沒有見過,何來彈琴之說?那么我們來看看古琴長什么樣吧,不要到時候看到一張古箏也說是古琴,那就貽笑大方了。 古琴的主體是木頭的,分為兩個部分,上面的面板和下面的底板,面板一般情況下選用疏松的木頭,這種木頭可以容易透音,比如桐木、老杉木,底板一般采用相對密致一點的木頭,這樣可以防止聲音傳出,比如紅木、梓木,詩經中就有“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說法,介紹古琴的材料,桐木、梓木和大漆。因為上面的木頭疏松,下面的不透密致,中間有空間的腔,琴聲容易透過上面的面板而難以穿透下面的底板,聲音反復在琴腔中共振,形成古琴獨特的清幽空明的聲音。 琴如人一般,有琴頭、琴額、琴頸、琴肩、琴身、琴腰、琴尾,面板之上覆以琴弦,琴弦有七根,一弦在外,七弦在內。琴弦一端固定在岳山承露上,透過琴體,用琴軫來控制弦的松緊,琴軫上一般配以琴穗,十分雅致。琴弦的另一端通過琴尾的龍齦到達底板的雁足,雁足像是琴的兩只腳一樣,穩穩地立住琴身。 底板下面有兩個長的孔,中間的叫龍池,靠近琴尾的叫鳳沼,龍鳳呈祥,多有意境!一弦的地方,琴體之上,有十三個圓點,叫著徽位,不要小看這幾個點,在正式學琴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這些點的巨大作用了。 琴的整體長度大約一米二,古樸典雅,修長潔凈,有經典的黑色,也有朱砂的紅,就整體而言,古琴沒有過多的色彩和裝飾。 想要學琴的朋友,不妨多了解一下古琴,無論是琴體結構、琴曲內容、琴學文化,都是有莫大的幫助。 傳承古琴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