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亢動風(高血壓) 楊天知醫案:姜某某,男,52歲,農民。1975年9月3日初診:素患高血壓病,半月前與人口角后,頭暈頭痛,煩躁易怒,有時感到左上肢抽動,唇戰。面紅如醉,油亮發光,診斷為高血壓,服降壓西藥及鎮肝熄風湯、龍膽瀉肝湯、溫膽湯等方劑,諸癥不減,血壓不降。舌質紅,苔黃厚,脈弦滑,血壓170/100毫米汞柱,治宜清熱瀉火,熄風潛陽。方用風引湯加生石決明、雙鉤各30克,5劑。9月15日二診,血壓140/85毫米汞柱,上方連服月余,血壓一直維持在130~150/85~90毫米汞柱之間。(浙江中醫雜志1985;<9):418) 按語:(原按)《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丹溪心法·頭眩》有“無痰不作眩”的說法。本例眩暈,由于惱怒郁懣,氣郁化火,火盛生風,風生必挾木侮脾土,脾氣不行,聚液成痰。風火皆為陽,陽主動,兩動相搏,挾痰上擾清竅所致。前者雖用鎮肝熄風、清瀉肝熱、燥濕化痰之方藥,然均不及風引湯清熱瀉火、熄風滌痰之力。故改服本方后,數劑癥侯即見好轉,連服告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