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一本小說描述了“偷情”和“桃色事件”,你會不會認為它三觀不正? 福樓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因為刻畫了一個“淫婦”形象,曾在網上掀起過一陣熱議。 剛出版的時候,它也不受待見。 當時的評論家要么對之大加嘲諷,要么干脆置之不理。 與此同時,福樓拜和出版社還受到了起訴,罪名是有傷風化。 但這并不影響它成為一部現實主義杰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前幾日,我又重溫了一遍《包法利夫人》,我認為,每一位女性,都不能錯過這本書。 讀完這個故事,也許個人能夠避免包法利夫人式的悲劇結局。 它所代表的現實愛情觀,能夠給廣大女性以警醒。 雖然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是19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法國,女主人公錯誤的婚姻思想卻值得我們不斷回味與反思。 而她悲劇命運的根源,不僅在于自身的局限性,還在于整個時代的虛偽與殘酷。 2 《包法利夫人》之所以深刻精彩,和作者不無關系。 在創作《包法利夫人》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件趣事。 有位客人去探望福樓拜,發現作家正在嚎啕大哭。 客人忙問原因,才知道原來福樓拜正在潛心創作小說《包法利夫人》。 寫到包法利夫人飲毒自殺的劇情時,福樓拜情難自抑,便把心中的悲傷發泄了出來。 朋友見他悲痛至此,就建議他把包法利夫人寫活。可福樓拜解釋道:“生活的邏輯讓她非死不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他尊重作品,不因自己的意志隨意更改情節,這也體現了他的寫作理念:“作家在作品中就應像上帝在宇宙中一樣,到處存在,又無處可見。” 對《包法利夫人》,福樓拜傾注了飽滿的感情,花費四年時間,用二十余萬字的筆墨,為作品注入靈魂,為里面的人物快樂悲傷。 正是他的用心,讓《包法利夫人》流芳百世,長存于讀者心中。 3 《包法利夫人》主要講述了一位受過貴族教育的農家女,因不滿婚姻狀態而出軌,最后破產自殺的故事。 女主艾瑪,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 她面容姣好,身材琳瓏有致,在修道院接受大家閨秀式的教育,并在浪漫主義小說的熏陶下成長。 她在刺繡、鋼琴、繪畫等方面都學有所成,而且燒得一手好菜。 在外人看來,她顯然是個賢妻良母的典型。 但只有艾瑪知道,自己溫良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放蕩又叛逆的靈魂。 男主夏爾·包法利,是一位二婚的鄉村醫生。他天資不高,但很勤勉、老實,有著純良的秉性。 他接受父母的安排,娶了一個有穩定資產的寡婦為妻。 結婚之后,妻子成了管束他的主人,對他的一切指手畫腳,還拆閱他的信件,偷窺他的隱私。 夏爾對于她,只有父母之命的順從,豪無感情可言。 在一次出診中,夏爾來到艾瑪家,治療她父親的斷腿。 艾瑪的浪漫氣質和清純美麗立即吸引了夏爾,幾次接觸下來,他深深地愛上了艾瑪。 同時,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夏爾的妻子去世了。隨著對艾瑪的感情日深,他鼓起勇氣向她的父親提親。 雖然感到夏爾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女婿,但聽人說他品行端正,艾瑪父親還是準許了這門婚事。 愛瑪父親許可的原因,不僅是滿意夏爾的人品,更重要的是他發現夏爾一來家里,愛瑪就會臉紅。他們二人情意互通,自然能結為夫妻。 但是情竇初開的艾瑪,愛上的僅僅是幻想中的夏爾,平淡的婚姻生活,無法滿足她對浪漫愛情的向往。 艾瑪身上不切實際的浪漫因子,和她所受的教育不無關系。 在修道院的時候,艾瑪每天接受修女們的“毒害”。 她們不教女孩子們如何處理實際問題,而是給她們灌輸一些與現實脫軌的愛情觀。 同時,她日日捧讀低俗的情愛小說,廢寢忘食。 小說中描寫的男人,一個個勇猛如雄獅,人品蓋世,衣冠楚楚。 她為浪漫主義小說中的完美男性著迷,渴望過上闊太太的富足生活,擁有轟轟烈烈的愛情。 婚后,她發現夏爾是個平凡又庸俗的人,無法和她形成感情上的共鳴。于是,艾瑪產生了尋找情夫的念頭。 她的第一任情夫羅多爾夫,是一位富庶的地主,也是個風月場中的老手。 他成功勾引了艾瑪,但日子久了就對她心生厭倦,他的傲慢和自負深深傷害了艾瑪。 第二任情夫萊昂,是一位俊美的實習生。他為愛瑪付出過真心,但后來考慮到自己的前程,他還是選擇放棄愛情。 當初為了和萊昂偷情享樂,艾瑪債臺高筑。最后無力償還高利貸的她,只能選擇服毒自殺。 4 如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是對騎士小說的清算一樣,《包法利夫人》在一定意義上是對浪漫主義小說的清算。 福樓拜雖然描繪了一個通奸偷情的“淫婦”,但并非是想站在道德高地上對這種做法進行評判,而是追根溯源,分析了導致艾瑪墮落的社會因素。 小說描寫的雖然是十九世紀中葉的法國,但對現在的我們,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艾瑪受到的,是當時修女教育以及情愛小說的荼毒。 而當下,又有多少像艾瑪一樣天真無邪的女孩,深受言情小說和瑪麗蘇電視劇的影響,夢想著“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劇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快餐化愛情盛行的同時,又有多少像羅多爾夫一樣的情場老手,將女性當做彰顯自己男性魅力的獵物,隨意玩弄,逢場作戲。 又有多少迫于現實壓力成婚的夫妻,像艾瑪和夏爾一樣,在還沒了解對方之前就匆匆結合,導致了一場場婚姻的悲劇,甚至是人生的悲劇。 艾瑪對理想愛情的追求并沒有錯,錯的是她將愛情當成了人生的全部。 拜倫曾說:“男人的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愛情是女人生命整個的存在。” 她需要有人愛她來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將全部的感情和生命都獻給了愛情。追求完美的浪漫愛情,成了束縛她一生的鐐銬。 她以為丈夫夏爾是個浪漫的紳士,卻發現他無知又庸俗,毫無生活情趣。 她錯把羅多爾夫當成自己的白馬王子,愛他到無法自拔,沒想到他確是個口是心非的偽君子,只將自己當做一時偷歡的情婦。 她為了萊昂放棄尊嚴,債臺高筑,最后他卻為了前程斷絕了與自己的來往。 幻想與現實的強大反差,讓她心里唯一的信仰坍塌,最終別無選擇,無法繼續自己的人生。 艾瑪的悲劇不在于她的虛榮和浪漫,而在于經歷了一次次的欺騙之后,她卻絲毫沒有反思和成長,無法直面人生的殘酷。 我們面對的時代一直都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每個人在欲望與現實的沖突中,都要學會成長,需要克服自身的缺陷,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或許,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的陰暗面,但是可以選擇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重新愛上生活。 作者:Sherrell,愿與你在文字里共舞。 |
|
來自: 小娜cls9ddg8gm >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