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安詳 天地自寬 『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作者 | 趙愛玲 首發 | 安詳心世界(axxsj6) 記得在哪里讀到,福樓拜說,他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帶著這個疑問,我去讀小說,想知道,福樓拜想告訴我們一些什么?關于他自己。 小說《包法利夫人》,書中的女主人公愛瑪出生在外省的一個還算富裕的農家 。她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說,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著迷了。小說中的情節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童話般的幻想,以為結婚就可以實現她的愿望。在機緣巧合下,愛瑪嫁給了醫生夏爾,可是在婚后才發現一切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體驗不到快樂,在此后的相處中,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遲鈍無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在哪里?生活在她看來變得不再絢麗多姿,只不過是日復一日的活著罷了。 這時萊昂闖入了她的生活,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 在頻繁的交談中,萊昂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 可萊昂不敢向愛瑪袒露自己的心跡,他怕被愛瑪拒絕,最后,選擇了逃避,去了巴黎。愛瑪在萊昂離開之后才后悔沒有挽留他。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懷念被漸漸沖淡了,另一個男人走了進來。 羅多爾夫第一次見到愛瑪就被她與眾不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乎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夠成功,因為他有錢。羅多爾夫用盡花言巧語使愛瑪神昏顛倒。她的虛榮心迅速膨脹起來.一開始愛瑪有過猶豫,但在羅多爾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下,她臣服了。愛瑪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小說中向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 可是愛瑪的獨占欲很強,久而久之,羅多爾夫對她產生了厭倦 。當愛瑪下定決心拋棄眼下的生活,和羅多爾夫雙宿雙飛時,羅多爾夫卻退縮了。羅多爾夫覺得一切不過是逢場做戲罷了。他狠心地寫下了一封信,在文字中完美的掩飾著自身的疲倦,把一切都歸咎于"命運"二字,極力地推卸責任。 他無情地走了,好像一切都沒發生過似的走了。愛瑪崩潰了,從此一蹶不振。 最終,她積債如山,陷入身敗名裂的絕境。愛瑪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們在這時都像縮頭烏龜似的避之不及,沒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這一刻,危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世間丑態在愛瑪眼前展露無遺。她走投無路了,最后選擇了死亡。 愛瑪,也就是小說的主人公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 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注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 那些詩意的文字是一個真人真情的自然流露。我不同意將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歸于社會和周圍人,悲劇在于她愛的不對等,不理性,她愛的是虛情捧場做戲的人,更在于她自己的不切實際不顧后果的虛榮的內心,她的幻想和虛榮偏離了愛。 小說中,艾瑪這個女人,她對愛情的追求與向往,是真實而有理性的,她掩飾不住的喜歡和她刻意的壓抑,也是動人的悲情的。但是最終感情戰勝了刻意壓制的理智,她去愛了。我很欣賞福樓拜對艾瑪情感的細膩唯美的抒寫,我也在這些文字里,體驗到了作者自己暗流涌動的情愫。是的,艾瑪身上流動著福樓拜的心意的宣泄。同時也是每個讀者心理的宣泄。包法利夫人不單是福樓拜,也是我們每個人渴念的實踐。 我佩服福樓拜的描寫并沒有讓人鄙視這個女人,而是不惜筆墨用更多的細節讓人同情和懷念這個女人的好。這是偉大作品關照人類的普世價值觀--悲憫。我以為福樓拜的偉大還在于他把普通人普遍存在的幽暗心理挖掘出來了,讓人的心理產生了共鳴,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把自己也變成了艾瑪,在內心焦急地為艾瑪的戀情推潑助瀾甚至想要跳出來試圖為其打掩護。 想起福樓拜說,他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此刻,我也就若有所悟了。 福樓拜的語言客觀而唯美,不夾雜絲毫個人主觀見解,她讓這個女人的一生自然發展,更對她之后的家庭自然發展,自然的書寫,讀者看到了虛榮之愛的結果:丈夫死去,婆婆死去,女兒被迫做了童工。讓人為讀小說萌生的情愫因此而懂得節制和收藏,人生并不能做到隨心所欲。要安于現實,腳踏實地,才會人生郁郁蔥蔥。就像小說結尾說的,艾瑪的鄰居,家業日益興旺。 福樓拜讓人明白一些該明白的,那自然是你自己的事情。福樓拜不說。作者簡介:艾凌。趙愛玲。很喜歡、很向往的一種狀態,叫做安詳。文章首發自公眾號:安詳心世界(ID:axxsj6),轉載授權請聯系小編漸漸微信號:bdgj66 。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