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術甘湯出自《傷寒論》,由茯苓、桂枝、白術、甘草組成。方中茯苓健脾利水,桂枝通陽化氣,白術健脾燥濕,甘草調和脾胃,四藥合用,藥少力專,共達健脾利濕、溫化痰飲之功。
本方所主,概要有四。一為虛,指中焦陽虛,脾失健運,見神疲乏力、頭目眩暈;二為實,指因脾失健運,水氣不化,聚濕成飲,或上凌心肺見胸悶心悸,短氣而咳;或水漬大腸,腹痛泄瀉;三是寒,指陽虛陰盛,濕從寒化,見身痛水腫、寒濕腳氣;四為瘀,乃濕濁之羈,痰瘀膠結,痹阻血絡,而見寒濕痹癥。只要辨證精當,切中病機,每能應手取效。此舉痛證醫案數則,以窺一斑。 2016.12.26日就診,李某,女,42歲。自訴半月前冷水淋浴后頭頂疼痛,有束緊沉重感。現疼痛加重,身重惡寒,背部沉困,泛惡納呆,乏力嗜睡,舌苔薄白微膩,脈弦。辨證屬脾虛濕困,外寒襲表,治宜健脾化濕、通陽解表,以苓桂術甘湯加防風9g,羌、獨活各8g,細辛4g。服3劑癥狀減輕,再進3劑諸癥消失,以劑量減半再服4劑鞏固效果。
按:寒濕內阻,膀胱經氣不暢,故見巔頂頭痛。身重惡寒,知其表邪猶在,故用苓桂術甘湯通陽化氣以安內,加防風、羌獨活、細辛以攘外,使邪從表解而取效。 (整理余浩老師相關文章)在學習中醫過程中,我們說陰陽之間和五行之間的關系,今天我們把這個圖和大家復習一下,下面腎陰為一身之陰,腎陰就是腎水,它在兩個車輪的下方,腎陰在左下方,腎水在肝的下方,能夠滋養肝木,這樣子肝木才能夠調達,又不會過亢,我們所說的腎陰虛會引起肝陽上亢,腎水上達于肝,能夠制約肝陽的過亢。
肝藏血,如果沒有腎陰的充氧,肝藏血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人體的腎陰是肝陰的來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肝血的來源,也就是我們原來所學的五行的時候叫做水生木。 我們看,左邊腎水借肝氣的蒸發到達心臟,其中精微物質借心火化為血,同時腎水,腎之陰寒也能救治心火的亢盛,使之不過亢,這里實際就是水克火,然后心火能夠下降于胃,為胃腐熟提供能量或者熱量,有了心的照耀,胃的腐熟功能就能夠旺盛。
胃氣以降為和,胃氣下降同時,胃中的陰(盛)為腎陰提供補給,心火也會隨胃氣同時下降來溫暖腎水,使腎水不至于過寒,腎陽在我們的右輪,立根于下焦,腎陽能夠溫暖脾。
女性,53歲,失眠5年,加重1周,患者反復失眠,服用勞拉,效果不明顯,建議換藥,右佐加奧氮平,能入睡,因擔心西藥副作用停用后徹夜不眠,心煩不安,焦慮,口苦,口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痰熱內擾心神,黃連溫膽湯: 黃連12g,竹茹15g,清半夏60g,法半夏60g,生甘草12g,枳實15g,竹茹15g,茯神30g,薏仁(生)40g,陳皮12g,夜交藤5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三劑,睡前一小時服用,睡前不要做其他事情,如洗衣服咖啡等,可以睡前泡泡腳。
服用三劑后,患者能夠入睡4-5小時,繼續調整。 我的中醫人生故事連載(1)產后高熱,一劑柴胡療顯療效
我的中醫人生故事連載(2)反復咳嗽,小青龍建奇功
我的中醫人生故事連載(3)焦慮頭痛,三劑散偏湯而愈
我的中醫人生故事連載(4)水氣上逆,苓桂術甘湯止眩暈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5)產后抑郁,柴胡桂枝干姜湯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6)失眠頭痛,開啟中和人生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7)失眠難睡,大橫治療驚恐善怖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8)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9)自品桂枝,祛風寒調營衛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0)氣血虧虛,五指毛桃當歸補血湯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1)月經崩漏,斷血流止血效果好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2)母乳回奶,炒麥芽神曲是妙招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3)咳嗽痰多,薏苡仁祛痰清化效果好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14)失眠怕冷,溫通心陽調升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