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已過去三分之二,還剩1天假期,該如何安排?鳳凰網旅游為你推薦9個方便造訪的京杭大運河沿線清幽靜謐的古(城)鎮,在這些古鎮中,你可以枕水以入夢,訪圣賢舊居以明理,嘗地道風味以怡情。 這是中國人用2500年時間與自然共同完成的壯麗奇觀,這是一條縱貫南北影響數以億計中國人生產生活的生命源泉。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古都東大門——通州段,因碼頭而興的張家灣古鎮;山東的戲曲、雕刻;江蘇的刺繡;浙江的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共同編制成一個文化巨網,積淀精華又吐故納新,權衡取舍又兼容并蓄。在大運河每一個時空轉場中,成為一部流動的史書,成就著中國歷史記憶。 2019年,鳳凰網旅游將推出《振興吧!小鎮》系列策劃,以京杭大運河為軸心,帶你領略大美中國里的小鎮情懷。 在這個空間內,可以看到無數智慧、勇氣、決心還有溫情。 這個故事的起點在中原,轉折在燕趙,終點是江南。京杭大運河是這個故事的一個縮影,也是整個故事的精華所在。 在這個端午,不妨沿著京杭大運河,用旅行去深切地感受千年古運河的絕美風光與滄桑巨變。 北京市·張家灣古鎮 在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一個始建于元代的古鎮在此矗立了千年。這里曾是大運河北起點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最大的集散中心,城樓、古廟、市肆、岸柳與石橋映帶點綴其間。這里也曾有“古運河第一碼頭”之美譽,這片土地被稱為張家灣。 在張家灣城南門之外,有一座橫跨蕭太后河的石橋,名為通運橋。青色的石灰石橋面上,密密麻麻的車轍印記正是古時張家灣繁榮興盛的真實寫照。“船到張家灣,舵在里二泗”、“游人兒絡繹、不夜笙歌”描述的就是過去張家灣的盛景。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提出,深入挖掘、保護與傳承以大運河為重點的歷史文化資源,對通州古城、張家灣古鎮進行整體保護和利用,改造和恢復玉帶河約7.5公里古河道及古碼頭等歷史遺跡。 這也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可以在張家灣憑欄遠望,亦或是登船游覽古運河的奇觀。 天津市·楊柳青古鎮 作為京杭大運河上的標志性名鎮,自明代建鎮以來,楊柳青鎮便成為中國北方民家藝術的集散地,楊柳青年畫、楊柳青風箏和剪紙名揚海內外。 漫步在楊柳青古鎮的風情街上,氣勢恢宏的文昌閣、津西第一宅石家大院分布在街道的東西兩端。仿清代的商貿建筑群中,三三兩兩身著漢服、唐裝的少年和少女穿梭期間,仿佛穿越一般。 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原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是石元士的住宅,是名副其實的古建。雕梁畫棟的建筑凸顯了清代民居建筑風格的獨特之處。石家大院的戲樓是北方最大的民宅戲樓,造型落落大方,特別是以美輪美奐的內部裝點著稱于世,令觀者為之驚嘆。 廊坊市·勝芳古鎮 “南游蘇杭,北游勝芳”。300多年前,清乾隆帝下江南時三次取道廊坊市勝芳鎮,留下了如此贊譽。百余年來,勝芳鎮在北方的氣候與江南水鄉的環境下,美景依舊,2018年5月24日,勝芳鎮入選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 勝芳古鎮有“三寶”,戲樓、牌坊、文昌閣。三處古建均有百年的歷史,其中,戲樓為乾隆年間所建,文昌閣的建造時間則更早,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工程最宏大的一次修繕是在清乾隆初年,由時任直隸總督的方觀承親自督導。登上文昌閣的最高層,可一覽勝芳古鎮的全貌。 每年的正月,勝芳花燈都會吸引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賞燈。勝芳花燈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并在2008 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2019年已經連續舉辦了34 屆。在勝芳古鎮,最為知名的小吃當屬松花蛋。勝芳的松花蛋,蛋清透亮似墨玉,松花柏枝入眼來。味道鮮美,食而不膩。 濟寧市·南陽古鎮 提到“南陽”,很多人會多問一句是河南的南陽,還是山東的南陽。但對于熟悉運河歷史的人來說,南陽古鎮是齊魯大地與悠悠古運河共同滋養孕育的“山東姑娘”。 南陽古鎮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境內,對于本已是北方水鄉的南陽古鎮來說,穿城而過的京杭大運河不僅提升了古鎮的名氣,也讓南陽古鎮在這條曾經繁忙的水路商道上煥發著勃勃生機。 素有“江北小蘇州”美稱的南陽古鎮不僅有著漕河柳岸、魚塘夕照等絕美風光,2200年的小鎮發展歷史也賦予了古鎮厚重的文化底蘊。乾隆皇帝下江南也曾慕名在鎮上逗留,并有雅興為馬家店題寫匾額,書院街的康熙御宴房處為南陽美食第一樓;如今,每個游客都感受到昔時的皇帝在此品嘗到南陽的美味佳肴。 棗莊市·臺兒莊古城 被譽為“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的臺兒莊古城,正逐漸改變人們對于“臺兒莊大戰”的單一印象。古城肇始于秦漢,發展于唐宋,乾隆御賜的“天下第一莊”昭示著古城昔日的繁榮。 歷經千年歲月洗禮,全長42.5公里的臺兒莊運河如今依然川流不息。作為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段完全東西流向的河段,臺兒莊還保留著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遺存。 大運河不僅賦予了臺兒莊古城獨特的水鄉魅力,同時,南北交融、東西合璧的文化在古城內生生不息。臺兒莊古城擁有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鄉建筑、閩南建筑、歐式建筑、宗教建筑、嶺南建筑、魯南民居等八種建筑風格。明清及民國中前期的建筑在古城內也可以尋到蹤跡。 欣賞完古城內的奇景后,伴隨著習習地晚風,還可以泛舟古運河之上,在燈火闌珊中體會古城的別樣魅力。 蘇州市·錦溪古鎮 水鄉江南從不缺古鎮,無論是紹興、烏鎮、西塘、同里,總能激發旅人前去擷取一水柔情。不過比起這些名聲大噪的江南古鎮,在蘇州昆山還有一座蘊積了兩千多年歷史文化的錦溪古鎮。她偏安一隅,保留著原始的水鄉神韻,就連沈從文也要喻她為“睡夢中的少女”。 “鎮為澤國,四面環水”是這片土地的真實寫照。青石小路,亭臺廊橋,蜿蜒河道上舟楫往來,吟著昆曲的戲迷們以吳儂細語傳唱出煙雨風情。戀人牽手走在古鎮里,從寧靜的清晨到喧囂的晌午,再到夕陽西下,一起感受安靜從容的舊時光,想象著白頭偕老的美好未來。 清明時來到錦溪古鎮,千萬不可錯過的美味當屬珞獅。民間流傳著“清明螺螄賽只鵝”的說法,由于水質清冽,錦溪的螺螄,色青,殼薄、肉嫩。絕對讓人大飽口福。 無錫市·惠山古鎮 談及江南,人們總會想起古都金陵、蘇淮堤岸或是煙雨揚州,而倚靠太湖的無錫顯得安然低調。實際上,無錫享有“太湖明珠”的美譽。當黿頭渚的櫻花吸引了萬千游客的到訪,藏在無錫城里的古鎮,也漸漸熱鬧起來。 惠山古鎮地處無錫市西部,因為背靠惠山,京杭大運河自其北面流過,成就了古鎮舊日的繁華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地處江南水鄉之地,這座古鎮自然成了宜居之所,街巷兩旁匯集了歷代的祠堂古建筑,及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同時惠山古鎮也聚集了幾百上千年里無錫人的味覺記憶,是名副其實的無錫老牌小吃大本營。 無錫的小吃種類繁多,最具代表的美味還是日常的餛飩、面條、小籠包和湯團,而濃油赤醬的調味和菜葉豬油的搭配,無疑是無錫人最習以為常的滋味。 湖州市·南潯古鎮 多年前,在烏鎮拍攝的《似水年華》讓人們開始熟悉水鄉的沿河里弄,陳逸飛的畫作留下了小橋流水的一面。好的風景一旦被人關注和向往,商業也隨時而來,旅游發展至今,原本清秀的古鎮街面多已淪為本地特產和酒吧奶茶店的售賣門面,很難分清各自的特點了。 幸運的是,南潯古鎮在上一波旅游開發中慢了腳步。以至于如今跨過通津橋,穿過東大街,依舊能在百間樓尋到水鄉的寧靜和質樸。沿河而建的數百幢民居在時間里不曾被改變,很難想象商業氣息如此濃厚的當下,這里竟能保持遺世獨立的不凡氣韻。沿著圍廊走,腳下就是河水,這邊阿姨洗菜,對岸奶奶洗衣服,夾雜麻將聲、蒲扇聲,都是江南細語。 這段400多米的沿河長廊最早建于明代,相傳是明代尚書董份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而連接這里的正是原來的運河古道,當地稱作頔塘。在大運河申遺過程中,頔塘成為運河文化的一部分,一道入遺。 嘉興市·西塘古鎮 西塘古鎮屬浙江位于嘉興市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漫步在西塘。曲曲折折的小巷,總能發現西塘深藏在內里的意外之美。古鎮里有很多宅弄,曲徑通幽,不知深幾許,行至盡頭,卻又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西塘有許多沿街而建的廊棚,長廊上有很多美人靠,據說美人靠是吳王夫差為患的心疾西施而建,便于那絕世美人休息,如今伊人遠去,惟有這傳說唯美長存。 走到石拱橋下,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呈現在眼前。傍晚,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青梅酒香飄四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 停櫓上岸,漸入夜色。西塘的夜像極了川劇的臉譜,一面炫麗,一面靜逸,一面浮夸,一面安然,一面霓虹,一面清幽——多變卻不失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