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椎在人體骨骼的排列而言,它擔任著人體力學的軸心,承受身體的重量,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從臨床研究中得知,骶椎的肌束連結著身體的所有骨架,并且呈現出有順序的連結,骶椎與每對神經之脊椎椎體,及關節面有相對應之關係,骶椎的每一個板塊會連結影響至頸椎(C)、胸椎(T)、腰椎(L)之椎體,及橫向的身體組織,它也會連結至頭蓋骨,形成一張連結全身的肌束網。 骶椎共有5個板塊(醫學上只定位為一個板塊,在此要以5個板塊視之),它的肌束群會連結并影響C、T、L等25對神經的脊椎椎體及關節面,因為附著在骶椎板塊的表面肌肉軟組織,會往上延伸連結,連結至椎骨,及連結至椎骨所屬的橫向肋骨,或肌肉軟組織,與骶椎之間形成一個類似肌肉之起止連結關係。 所以骶椎的5對神經的骨架,有任何之錯位、裂、骨折、碎,骨架表面的軟組織都會產生痙攣,而軟組織的痙攣,會帶動著連結的肌束,產生壓力緊張,并往上拉扯至嵴骨及橫向的肋骨及肌肉,致使嵴骨受到壓力而產生歪斜,造成壓迫神經,產生癥狀。 尾椎骨在醫學上,它是1至4個椎體的融合,它是人類退化的遺跡,是醫學上的假設,它是不具有意義的,但是它的存在會被這樣的引用,所以談論尾椎骨在西醫的立場而言,是不需要的,所以尾椎骨一直不受到重視,本書作者在研究骶椎之前,因為未涉獵到任何的醫學,因此在研究治病的思考上,并未受到既有的觀念束縛,而發現尾椎骨的重要性是一種意外,也是一項重大發現。 因為尾椎骨在人體的力學上,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除了與骶椎之間的連結之外,也會連結至頭蓋骨,也是靠著肌束與骨架做連結,它與骶椎之間產生著互動連結,并且影響著骶椎的變化,與骶椎之間是緊密的連結,它的任何碎裂角度都會牽動著骶椎,進而牽動著全身的骨架,尾椎骨擔任著相當重要的力學角色,它在父母椎力學中它定位為父椎。 骶椎共有5個板塊,它會影響C、T、L,等25對神經的脊椎及關節面,尾椎骨有3個板塊會與骶椎相互連結,所以骶椎、尾椎骨、脊椎三者的關係,就呈現出對應性及順序性的連結,它們之間的連結關係如下: 骶椎第1對神經之骨架的肌束,會與頸椎神經第1對至第5對神經之椎體骨架及橫向組織,及關節面的肌束互相連結。 骶椎第2對神經之骨架的肌束,會與頸椎神經第6、7、8,及胸椎第1、2對神經之椎體骨架及肋骨、橫向軟組織,及關節面的肌束互相連結。 骶椎第3對神經之骨架的肌束,會與胸椎神經第3至第7對神經之椎體骨架及肋骨、橫向軟組織,及關節面的肌束互相連結。 骶椎第4對神經之骨架的肌束,會與胸椎神經第8至第12對神經之椎體骨架及肋骨、橫向軟組織,及關節面的肌束互相連結。 骶椎第5對神經之骨架的肌束,會與腰椎神經第1至第5對神經之椎體骨架及橫向軟組織,及關節面的肌束互相連結。當尾椎骨骨架一發生碎裂問題,骶椎也會跟著產生連鎖效應,骶椎一發生問題,其相連結的椎體也會產生拉扯,造成骨架移位的情形,所以在此界定椎體之間的力學連結及相互影響的關係: 父椎:尾椎 母椎:骶椎 子椎:頸、胸、腰椎 絕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因為骶椎及尾椎骨的骨折裂,造成脊椎錯位歪斜,進而壓迫神經所引發的,如果以反向思考來看脊椎椎體的錯位,是比較不容易造成骶椎骨架的錯位歪斜的,除非脊椎椎體及身體骨架產生骨折或裂,或者身體的組織受到破壞(開刀、意外傷害,造成軟組織產生永久性的疤痕,或者身體其他的骨架產生骨折或裂),這些情況都會造成骶椎產生痙攣拉扯,造成骶椎的歪斜,也會造成疾病的發生。 因為骶椎椎體屬于人體重心的軸心椎體,總體的骨架面積,比起C、T、L脊椎要小很多,而且一塊骶椎板塊連結25塊脊椎椎體,所以單一一個脊椎椎體的錯位,要拉扯影響一塊骶椎板塊是較不可能的。 一般骶椎骨架是很容易產生碎裂的,而C、T、L脊椎不容易產生碎裂,所以骶椎造成脊椎的錯位歪斜的機會是最多的(超過99%以上的人骶椎都會有裂縫,而且裂縫是屬于不正常的,它包含著遺傳的裂縫)。 骶椎骨架的錯位,痙攣的肌束拉扯至脊椎,造成脊椎旋轉進而壓迫神經產生病癥,但是骶椎的力學原理,雖然是同側拉扯至脊椎,但是脊椎會產生向對側旋轉的壓迫力道,進而壓迫對側神經,所以病癥之一方與骶椎錯位之一方是成對側關係。 -----------摘自臺灣鄭智隆先生的《仙骨療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