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論 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當下的一切都是過去的果,同時也是未來的因。舉個例子,二狗白天喝了5瓶可樂,結果晚上就尿床了;栓柱在公交車上耍流氓,下了車就被拘留了。喝可樂和尿床之間,耍流氓和被拘留之間就存在這一種很明顯的因果關系。 在傳統哲學和經典物理學中,因果論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真理,世間的一切都按照特定的規律運行著,直到有一天,一片烏云從遠方飄來(量子力學)從烏云里射出一道閃電,把我們的因果論擊的粉碎,那就是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這個實驗即可怕,又詭異,簡直毀人三觀。 雙縫干涉實驗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什么是雙縫干涉實驗,雙縫干涉是波才具有的性質,由于光具有波動性,我們首先拿光來做這個實驗:把一支蠟燭放在一張開了一個小孔的紙前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點光源(從一個點發出的光源),現在在紙的后面再放一張紙,不同的是第二張紙上開了兩條平行的狹縫。從小孔中射出的光穿過兩條狹縫投到屏幕上,就會形成一條條明、暗交接的條紋,這就是現在眾人皆知的雙縫干涉條紋。 現在我們繼續做雙縫干涉實驗,把光子換成電子,當我們讓很多電子同時通過雙縫時,也能得到個干涉條紋,或許每個電子的運動軌跡時不一樣的,不同的電子之間相互影響,也有可能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于是有的科學家就嘗試讓電子一個一個通過雙縫 (當第一個電子到達屏幕后再發射第二個電子),出現的結果令人震驚,屏幕上依然出現的干涉條紋!也就是說同一個電子既通過了左邊那條縫同時也通過了右邊那條縫!(單一電子相互干涉,才在屏幕形成干涉條紋)這是完全無法用經典物理解釋的。
顛覆常識 電子是單個通過的雙縫,那么它會和誰去干涉呢?于是科學家們打算用觀察的方法,看看雙縫實驗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就在科學家把高速攝像機放到雙縫旁邊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電子好像知道我們在看它,它就像一個小球一樣只通過了一個縫,最后在屏幕上只留下兩個條紋!干涉條紋消失了!當科學家們拿掉高速攝像機后再做實驗,結果屏幕上再次出現干涉條紋!!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了人們的觀測居然可以改變微觀粒子的行為!!當人們不觀測的時候,電子以“波”的形式通過雙縫(屏幕上形成干涉條紋);當人們觀察它的時候,電子以“粒子”的形式通過雙縫(屏幕上沒有出現干涉條紋)!!!
夠玄乎了吧,更玄乎的還在后面。
徹底打破“因果論” 1979年在普林斯頓舉行了一場“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活動。會上愛因斯坦曾經的同事——John Wheeler提出了一個設想:如果我們根據電子的速度,當確定它已經通過雙縫后,迅速的在后面板上放上攝像機,會出現什么情況?此話一出,天崩地裂! 無數科學家馬上開始動手設計實驗,得出的結果就是:當我們在確定電子已經通過雙縫后,迅速的在后面板上放上攝像機,屏幕上并沒有出現干涉條紋(以粒子的形式通過雙縫,屏幕只留下兩個條紋);反之,即使電子已經通過了雙縫,我們迅速拿掉攝像機,干涉條紋還是出現的(以波的形式通過雙縫,形成干涉條紋)!這說明了什么?我現在的一個動作(是否放攝像機)可以決定電子過去的一個動作(以什么形態通過雙縫)!!!傳統世界的因果論已經不復存在。或者這樣說更容易理解一點:傳統上我們認定的因果論,只是一種經驗,而絕非這個世界的本質!!
對此,波爾的解釋更加恐怖:電子即是一種粒子,也是一種波,它具有波粒二重性。但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電子不可能即是粒子也是波,只能是其中的一種,那它到底會是粒子還是波,取決于是否有人觀察它。當沒人觀察它時,它就是波,而一旦有人觀察它,它就變成了粒子!通俗的說,比如你老婆要生孩子了,如果你不去看的話會生一個大胖小子,但是如果你去看的話,去觀察整個生產的過程,那么生出來的就是一個猴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