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許多人肯定在吐槽,質疑。老師應該是辛勤的園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就應該是老師的寫照嗎?怎么可以偷懶,怎么可以解放自己呢?其實累死累活也好,輕松自在也罷,關鍵要看效果,看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多少知識。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高效課堂更是要求老師轉變觀念,以學生的學來代替教師的教。“滿堂灌”“一言堂”更是沒有了市場。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刺激,鼓舞學生學習,教師要充當導演的角色,而不能整堂課都親力親為,你在上面講的津津有味,唾沫星子亂飛,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就會吃力而不討好。現在的孩子,參與意識強,游戲意識多,你想讓孩子安靜地聽講,把自己的思想硬塞給學生,你覺得可能嗎?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老師作為課堂的管理者,管理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非常重要。重要性體現在,如何讓學生積極熱情地去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知識,而不是自導自演,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最高明的手段,就是喚醒,激勵,鼓舞。怎么樣忽悠的學生你追我趕,滿血復活,就是關鍵。老師適當的偷偷懶,退居二線,把舞臺交給學生,恰如其分地點撥,夸獎,甚至“忽悠”,就正是這個關鍵。這就需要老師有極強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甚至于馭下能力。 歷史上著名的漢高祖劉邦,運籌帷幄比不上張良,帶兵打仗比不上韓信,后勤保障比不上蕭何,但是擅長當皇帝,能夠知人善用,物盡其才,所以收獲了人生的成功。神機妙算,機智過人的諸葛亮,為了蜀國大業鞠躬盡瘁,凡事親力親為,雖然三分了天下,但是心神交悴,伐魏不成功,最后魂斷五丈原。在課堂上,老師就像那些治國理政的人,不是讓你粉墨登場,驚艷絕倫。而是要學生覺醒,奮發,向上。老師的作用是引導,激勵,鼓舞,是吶喊助威,而不是自己赤膊上陣。 有的時候,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遠比老師管的好。我國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就善于發動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在魏老師的班上,每個人都是管理者,每個人輪流當班長,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管理班級的難處,所以就會自覺地遵守班級紀律,效果遠比老師管的好。在學習上,老師可以開動腦筋,讓學生給學生講,可以分小組一邊玩一邊學,這些都比老師自己自導自演的效果好。前幾天有一位老師在抖音上給學生上課,形式新穎,貼合時代實際,學生喜聞樂見,所以效果特別好。 老師在課堂上偷懶,只是說解放了思想,并不是說就可以撒手不管,做個清閑的看熱鬧的人了。在課下,老師要付出的可能會更多,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想方設法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預設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教學機智。所以,懶是相對的,勤是絕對的,但是勤在了課外,勤在了課前的準備上。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