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每年奪去300萬生命,中國人炒菜最愛放它!為了家人健康必看作者: 前段時間,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發布了一項重磅研究——全球國家飲食結構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情況。 這項統計時間跨度近30年的研究不僅前所未有,還得出了一個讓很多人震驚的結論:其中就有,中國因為飲食結構導致死亡率和疾病的發生率,竟然比美國要更高! 畢竟,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國是個高糖、高油飲食的國家,胖子遍地走,然而,我們引以為傲的“中華美食”竟然能比美國人還不健康? 在這張飲食結構問題引發死亡率的世界形勢圖中,紫色塊是地球上飲食結構引發死亡率最低的區域,我們身邊的日本和韓國位于這個區域。 中國處于倒數第二檔,橙色快,看上去比俄羅斯、蒙古等國家好一點,但世界上的統計數據,并沒有好很多。 最大殺手竟然不是糖和脂肪 這次統計給出了一個顛覆性結果,造成死亡的錯誤飲食習慣并不是來自糖和油脂,而是因為攝入過高鹽分,同時谷物、水果、堅果攝入不足,而含糖飲料和紅肉、加工肉的排名則較為靠后。 其中,中國飲食的最大風險就是食物中的鈉含量。據研究者稱,這是因為用于烹調傳統亞洲食物的醬汁、米醋等調料太咸。 高鹽飲食的6大危害1 升血壓眾所周知,高血壓是世界上公認的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高危因素,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大概有3億人,其中約70%是鹽敏感型高血壓,臨床特點表現為高鹽負荷后血壓明顯升高。 2 促胃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鹽攝入量和胃癌風險之間有正相關性。過多的鹽分會降低胃中保護性黏液的粘度,使它對胃壁的保護作用下降,進而促進多種胃病的發生。 3 傷肝腎多余的鈉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吃鹽過多增加肝腎代謝負擔。 4 增水腫,損皮膚吃鹽多,組織之間會有水分潴留,顯得水腫,細胞本身卻可能因此而缺水。于是皮膚就會變得干燥不水潤。 5 流失鈣鈉攝入量過多的時候,身體會努力排鈉,但同時會增加尿鈣的排出量。 對于鈣攝入量本來嚴重偏低的國人來說,這簡直是雪上加霜。預防骨質疏松,遵從「少吃鹽等于多補鈣」這句話是明智的。 6 惹頭痛有研究發現:每天吃 8 克鹽的人比那些吃 4 克鹽的人頭痛的次數多 1 / 3 以上。無論具體吃哪種食物,只要吃鹽的量多,都會有同樣的反應。 經常有頭痛煩惱的朋友們,不妨試試少吃鹽,看情況是否有所改善。 教你4招合理控鹽在我國,雖然“限鹽”已經深入人心,但實操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為許多人只做到了做菜少放鹽,卻忽略了生活中深藏于一些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 1 多看成分表,避開隱形鹽 平時購買食品時,記得看一眼營養成分表,標注的“鈉”含量即為鹽含量。 100 克 老梅干的鈉含量非常驚人 相當于含有 27 克鹽 其實,酸酸甜甜的加工類食物,鈉含量都特別高,因為有其他味道遮掩,所以咸味并不明顯,不知不覺中會吃進去很多鈉,這算典型的「隱形鹽」。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涼果、蜜餞、餅干點心等。 2 減少調味品、醬料使用 例如味精、雞精、豆瓣醬、辣椒醬、甜面醬……雖然它們的名字里沒有「鹽」,但卻是含鹽大戶。 烹飪時,可用香菇、大蒜、香菜、白糖、醋、洋蔥等提味提鮮,盡可能減少放鹽量。 3 購買低鈉鹽 低鈉鹽適當降低了食鹽中的鈉含量,增加了鉀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優先選擇。注意有腎臟疾病的人,要注意鉀過高帶來風險。 4 老人孩子需格外注意 寶寶 1 周歲前,不應該額外添加任何形式的鹽。過早加鹽會增加今后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影響寶寶今后的飲食習慣,對尚不成熟的腎臟造成負擔。 老人由于味蕾敏感性變差,口味變重,容易多吃鹽,因此家人要注意勸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