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路羅漢十八手 二路羅漢十八手是在一路羅漢十八手的基礎上進化而發展起來的,主要在 步法上向前進了一大步,第一路以拖步,走步為主的步式進化到掛弓步、跳步、麒 麟步等,特別增加了躍步、飛腳,在手法上,開始用搶手、掠手、四平拳等,其身法 有了大轉身、滾身等,使其手足身眼步法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除活動量增大,使全 身骨節均得鍛煉外,在技法上也有了發展,增強攻勢,攻法和攻招,如絳刀潑林 二起采腳、猛虎撲食等,都體現了該路十八手步法,技法的變化。二路十八手的特 點是撩、掠、托、打、推、搶棚架、跳、飛、躍蹲、綜合驟攻、疾速、猛撲,攻防兼備,重 在攻,變幻皆在一霎那任憑暴客招刁奇,難勝少林十八手,呼氣指彈入九霄,吸氣花掌撈腑流 。 2動作順序 一、鐵牌護心。二、火神分金。三、金童開簾。四、白鶴亮翅。五、天王托塔。六、 二起踩腳。七、燕撲蝴蝶。八、將軍亮劍。九、金佛托天。十、黑虎破膽.十一、孤戰群 敵十二、雙手托月十三、刀潑林。十四、送暴進洞。十五、推崖鑿界。十六、猛虎 撲食十七、白猿攀枝。十八、父子拱手。收勢 3動作圖解 (1)預備勢足立八字;兩臂下垂,五指并攏,貼於大腿外側,身胸挺直;目視 前方(圈1) (2)鐵牌護心左腳移於右腳前外側半步;兩拳變掌,向上向外再向內抖腕劃 弧,然后兩手向內屈肘上插,兩掌交腕,右內左外,掌心向里,掌指向上;目視前方 (圈2) (3)火神分金左腳向左跨一步,體左轉90度;左手外掠,然后變拳向內抖 腕,再藏於左腋下,拳心向上;同時左腿屈膝,右腿深屈,右手由下向外向上再向內 劃弧一圈,向右前方劈掌;目視右掌(圈3) (4)金童開簾起身,兩腳同時向前跳一大步,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 步;兩掌成五花瓣掌由胸前屈肘推出,掌心向內,右掌置於左胸前;目視兩掌 (圈4) (5)白鶴亮翅體右轉90度,順勢左腿提膝;兩掌隨勢回胸前由下向上內旋 后,同時從胸前向兩側仲展,兩臂高與肩平,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5) (6)天王托塔左腳落於左外側一步,兩腳碾地,體右轉90度,右腿屈膝成右 弓步;兩手回胸前內旋抖腕,左掌變拳直臂向后甩擊,拳落於左臀外側,拳心向 后,接著左拳變掌,右手由右腋外向內劃弧后由下向前向上斜搶托出,掌心向 上,掌指略向前;上體向前傾探;目視右手(圖6) (⑦)二起踩腳左腳向后移,屈膝抬起,出右掌拍擊左腳跟部,然后左腳落 地,先起左腳,后起右腳向前向上彈踢,足面繃平;當全身騰空時,出右手向前向上 拍擊右腳面(響亮),左掌迅速變拳抱於腰闆;目視右掌(圖7)。 (8)燕撲蝴蝶左腳先落地,右腳下落於左腳前一步,體左轉180度,速抬右腳 向前跳一步,左腳向后翹,左拳變掌,與右手同時向前上方 {!-- PGC_COLUMN --}撲抓后合擊(響亮),上 體前傾;目視兩掌(圖8) ()將軍亮劍左腳落於右腳前一步,屈膝成左弓步,上體稍向右轉;左掌由 前向外再向內劃弧后屈肘向右插掌,掌心向裹,右掌握成劍指,由前向下向外劃 弧后屈肘,掌豎於頭右側上方,拇指一側向里,掌指向上;目視左側(圖9) (10)金佛托天收右腳與左腳并步震腳(響亮);兩手由兩側向頭前回掠,在頭 前下方合擊;然后抬左腳提膝,足尖向下,兩手向內抖掌后反手由雨側向上托架, 雨掌心向上,掌指相對;目視兩掌(圖10) (11)黑虎破膾左腳落於左側一步,體左搏90度,順芳右腳向前上一步屈 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兩手隨勢回胸前由右向左甩,然后右臂屈肘,由內向外向 前沖,掌心向外,左手向外攔掠后平端於腰側,掌心向上;日視前方(圖11) (12)孤戰群敵右腳后撤一步,兩腳碾地,體右蔣180度,使兩腿成插步;右手 隨勢向后甩劈,轉身后向外掠,然后屈肘后頂,掌心向上,左手由胸前向左側推 出,掌指向上;目視左掌(圖12) 圖 (13)雙手托月右腳前上一步,體左轉90度,使兩腿成左弓步;兩手同時由下 向外向上劃弧,然后再分別繞腋下抖腕,向前向上搶出,掌心向上,掌指向前;上體 略向前探;目視前上方(圖13)。 (14)鋒刀潑林抬兩腳向前縱跳一步,右腳趕先落地,體左轉90度,左腿全 蹲,右腿伸直成右僕步;兩手隨勢由左向下向右橫撥,兩掌心向下;目視右側 (圖14)。 (15)送暴進洞起身,體左轉90度后成左弓步;兩手由胸前抨腕后從右向 左,經胸前搶出,掌心向上,右手置於左肘際;目視左手(圖15) (16)推崖鑿界兩腳碾地,體右轉180度,兩手隨勢回胸前由內向外劃弧,抬 兩腳向前跳一步,左腳落於右腳后一步,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兩手同時由胸兩側 向前向上成側立掌推出,掌指向上,上體向前傾;目視兩掌(圖16)。 (1⑦)猛虎撲食兩腳碾地,體左轉180度,抬右腳向前跳一步,左腳屈膝后 翹;右手變五花瓣掌向前下方抓,上體向前探;目視右掌(圖17)。 (18)白猿攀枝左腳落於右腳前一步,體右轉180度,左腳前上一步,順勢右 腿提膝;兩手回胸前屈肘繞臉左右劃弧,然后左手向內抖腕經胸前向前上方伸 出,掌心向上,同時,右手向外掠,再屈肘后頂,掌置於腰問,掌心向上;目視左手 (19)父子拱手右腳落於左腳前一步,體左轉90度,右腳向左移半步,與左腳 成八字并立;兩手分別由外向下再向上劃弧一圜,然后向上屈肘成五花瓣掌,左內 右外,交插堅立於胸前;目祝前方(圖19) (②0)收勢兩手向下分開,兩臂自然下垂,貼於兩大腿外側,掌心向里,挺胸 抬頭;目視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