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已獲得其授權 在我們的印象里 “教科書”基本上和“美”是搭不上邊的 因為它要不是長這樣 就是長這樣 內頁也和封面的畫風保持統一 毫無驚喜和新意 然而,就在兩年前 臺灣的一套教科書橫空出世 直接獲得了2017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名字也很特別 叫“美感教科書” 數學書竟然比畫報還好看 你敢相信嗎?! 每個英文字母都被藏在了小格子里 一般人還猜不出這是“英語書” 課本的設計不僅貼合孩子的天性 還增加了啟發性 比如適當的留白 空余的地方孩子可以用貼紙自由發揮 國語書的封面只有簡簡單單一個筆畫 可不是設計師偷懶 而是想看學生通過這一“橫” 能聯想起學過的哪些漢字 都叫“美感教科書”了 必然不能“徒有其表” 翻開內頁 跟電影的主視覺設計也有的一拼 設計師還貼心地加了折頁設計 上節課老師講到哪兒 一翻就能找到 今年,他們又殺回來了! “美感教科書”來到第三季 觀感怎么說呢 比上一季又上升了一個level吧 初一(上)的數學書 主角是個大大的代數符號“x” 別小瞧了這個“x” 里面大有乾坤 未知數x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就不用說了 你再放大點看 左上角的小人不是在玩普通的球 而是“用篩檢法找質數” 右下角水族箱上的刻度 是幫你認清“正整數”的概念 還有左下角的計算器使用 全是這本書的內容 誰看了不說一句: 設計師用心良苦啊! 這還只是個開頭 下面有的你驚艷的 語文書 封面用了“書柜”的創意 每篇文章都變成了一本書 書名就是課文名 字體、大小各不相同的書本 或斜或正地擺放 你別說,還真有點書柜的意思 在做封面之余 又有了目錄的功能 最妙的一點是 “書本”之間不是用不同的顏色相隔的 而是全靠凸起的外框線 也就是說,在視覺之外 語文書還有觸覺上的特殊體驗 “質感”滿分了~ 自然科學書 據說靈感來源于“連連看” 翻開課本的內頁 顯微鏡下的細胞竟然可以這么美! 他們甚至還邀請知名插畫師Croter 在每章開頭畫“生活情境小漫畫” 孩子在不經意間 就開始思考這章節的問題了 為設計師的機智點贊! “枯燥”的初中教科書都能設計出花來 小學課本就更不在話下了 妥妥的“繪本風” 幽默詼諧的插畫里還藏了各種“游戲梗” 猜謎 找線索 故事引導 上課還真的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兒! “美感教科書”的企劃2013年就開始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 發起人竟然是三個毫無設計背景的理工男 他們去歐洲學習時 被那邊隨處可見的古建筑 和浸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熏陶給震驚了 以至于回臺灣后感受到不小的落差
那時他們才意識到 環境對一個人審美品味的影響 是下意識的、又是決定性的 但這好像不是多開幾個博物館、藝術展 就能解決的 怎么辦呢? 于是他們想到了教科書 一個孩子在12年義務教育下 花在課本上的時間約為12760個小時 相當于看6000部電影 去3000次美術館 如果課本不再只傳達知識 還能兼具美的熏陶 那12年后 有沒有可能影響一代人的美感呢? 所以他們邀請了13名設計師和插畫家 對教科書重新改造和排版 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用心的配色、線條、插畫 打造一個美的環境 他們的口號是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圖書館” 除了臺灣 還有很多地方的教科書值得一夸 日本小學的課本宛如繪本 目錄頁也如此有趣 韓國的這套課本 使用了獨特的拼貼手法 新加坡 葡萄牙 澳大利亞 課本對色彩的運用都堪稱一絕 “美感教科書”的發起人曾說 美感教育的重點不是“美”,而是“感” 是培養自己對美的感受、想法和觀點 所以與其告訴孩子什么是“美” 不如給他們提供更多風格的課本 激起他們對美的熱情 讓他們知道,“美”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和可能 希望有一天 我們也能擁有這樣的教科書 讓孩子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 還能接受美的教育 每日正午十二點,和日站站長說一句:“設計說”三個字,站長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365天,365句經典,我們相約每日正午時分,不見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