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腹揉腹操作方法(仙人揉腹法)
推腹揉腹是一套極為方便、簡單的防病治病秘法。肚子哪里痛就重點按揉那個痛點部位,有的人肚子痛點很多,能用“推腹法”推開的多是暫時的氣結,還有用此法推不開的,通常這是氣滯時間很長,已經有瘀血阻滯其中了。這時可查看壓痛點在哪條經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這條經的穴位,就可幫助打通瘀滯。在敲打和按摩時也可同時在腹上痛點針刺或拔罐。
還有的人肚子軟軟的,按壓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會覺得腹中悶脹不舒,這通常是中氣不足、氣血過少造成的,必須先補足中氣,或吃些如補中益氣之類的成藥,人參黃芪類的草藥都可有效。
堅持用推腹法后,胃或肚子可能反而頻繁地疼,或隱痛或腹瀉,好多腸胃癥狀都可能出現。這是好轉的現象。每個人病的時間長短和瘀滯的程度不同,不好說推多久可以好,但推上1~2周,疼痛的程度、深淺及位置就應該會有所改變,或減輕了,或層次深了,不用力都不痛了。那你就去尋找這個腹部的阻滯點(也許是一個硬塊,也許是一個痛點,也許是一個"水槽",也許是一個"氣團")吧,只要把它推開揉散,就會發現你的慢性病也隨之消失了。
每天早上起床時要推一次,晚上臨睡前推一次,平常無聊時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會打嗝放屁,那是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效果最好;堅持每天排出濁氣,預防生病才是上上之策。
仙人揉腹法(推腹揉腹操作方法):
仙人揉腹法載于清初方開手輯的《頤身集》中。仙人揉腹法是簡單實用的防病治病秘法,防病治病特效,肚子軟如棉,百病都不纏。
本套揉腹法名為“仙人揉腹”法,與一般的局部揉腹方法不同,“仙人揉腹”法通過一整套有序的輕柔按摩方法,使內臟元氣匯聚,氣血運行通暢,而達到“內氣強壯”的目的。該方法可以全面的打通中、下二焦,聯通整個腹部的經絡,健身效果非凡,故此得名“仙人揉腹”。
預備勢:在保暖的前提下,脫衣松褲,正身仰臥在床上,最好能夠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靜慮,調勻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窩部。兩手緩緩上提,在胸前兩手中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接并按在心窩部位(即胸骨下緣下柔軟的部位,俗稱心口窩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做圓周運動,按摩21次。再從右向左逆時針按摩21次(圖1)
圖1
第二式:回環按摩腹中線及腹兩側。以兩手中三指由心窩順摩而下,即一邊順時針轉動按摩一邊往下移,移至臍下恥骨聯合處(即小腹下部毛際處),再以兩手中三指由恥骨處向兩邊分開,一邊按摩一邊向上走,兩手按摩回到心窩處,兩手交接而止。循環做共21次。(圖2、圖3)
圖2
圖3
第三式:推按腹中線部位。以兩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窩腹中線部位推下,直推至恥骨聯合處,共21次。(圖4)
圖4
第四式:右手繞臍腹按摩。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圖5)
圖5
第五式:左手繞臍腹按摩。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摩腹21次。(圖5)
第六式:推按左側胸腹。 左手做叉腰狀,置左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輕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左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圖6)
(圖6)
第七式:推按右側胸腹。 右手做叉腰狀,置右邊脅下腰腎處,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輕輕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為起點,直推至右側腹股溝(俗稱大腿根)處,連續推按21次。見下圖:
最后一式:搖山晃海
又叫“晃海”,搖一搖,百病消!詳見《搖一搖,百病消》!
搖山晃海在平時可單獨練習。
搖山晃海(盤坐搖轉)
姿勢:盤坐勢,兩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攏,分別輕按兩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進行緩緩搖動(畫圈運動)。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順時針方向搖轉21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時針方向搖轉21次。
搖轉的幅度宜大,如搖轉向左時,應將胸肩搖出左膝;搖轉向前時,宜將上身搖伏膝上;搖轉向右時,應將胸肩搖出右膝;搖轉向后時,上身宜盡量往后倒。搖轉以滿足為妙,但又不可心躁圖速。詳細練法見下列視頻!
視頻:搖山晃海
練習次序:將一至七式依次作完為一遍,每次應連作3~7遍。最后,起身盤坐,做“盤坐搖轉 ”左右各21次。“盤坐搖轉”本來是長時間靜坐后解除腿腳麻木的放松方法,因為其防治慢性病的效果很好,故可作為“推腹揉腹”的收勢。當然晚上睡覺前做完“推腹揉腹”的第一至七式后,如果非常困倦想睡覺了,那就直接睡吧,白天抽時間單獨做“盤坐搖轉”也可。
仙人揉腹法(推腹揉腹)注意事項
1.
要求解開衣褲,以直接揉摩為宜。姿勢第一至第七節,以正身仰臥為主。
2.
揉腹時必須凝神靜慮,動作輕松、柔軟、緩慢的的運動,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勻暢,切忌閉氣著力。“盤坐搖轉”搖轉上身時不可過快過急,練功后應自感輕松舒適、無疲勞感為度。晚上睡覺前做完“推腹揉腹”的第一至七式后,如果非常困倦想睡覺了,那就直接睡吧,白天抽時間單獨做“盤坐搖轉”也可。
3.
依次做完前七節為1遍,每次可做3~7遍,最后以 “盤坐搖轉” 畢。初練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間斷,只要持之以恒,必見成效。每次如認真作,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越慢越好。早晚兩次必不可少。
4.
練習推腹揉腹期間,由于胃腸臑動增強等生理功能的變化,常會出現腹內作響(腸鳴音)、噯氣、腹中溫熱或易饑餓等現象,這屬正常的練功效應,可順其自然,無須作任何處理。
5.
凡腹內患有惡性腫瘤、內臟出血、腹壁感染及婦女妊娠期間均不宜練此“推腹揉腹”。
如果你感覺上面介紹的方法太麻煩,也可用更簡單方法推腹揉腹,詳見《推揉小腹是防治慢性病的靈丹妙藥》。
該法雖然簡單,但防病治病效果極好。特別提醒,平時有時間,多做盤坐搖轉,即《晃海》!!“晃海”很重要,晃一晃,搖一搖,百病消!
推腹揉腹效驗
1. 腹部溫熱:一般認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時會感到腹部溫暖,這是內氣匯聚的表現。
2.胃腸蠕動有聲:堅持揉腹,動作熟練后慢慢每次都會出現胃腸蠕動的感覺,有時甚至別人也能聽到你肚子“汩汩”的聲音,這是內氣匯聚后運行通暢的表現。
3.
頭腦清爽愉快:認真作完揉腹保健法,會感到明顯的頭腦輕松,疲勞感一下子消失,因為揉腹可以使中焦氣健運,清氣上升,頭腦輕松。
4. 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現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現,這是內氣匯聚攻沖宿疾、排出胃腸毒素的表現。
5.
食欲改善:胃口變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強。身體瘦弱者體重會增加;虛胖者身體會變得結實,肚子贅肉消失,腹部有彈性,這是元氣匯聚充沛的表現。
6.
面色光潤、身體健壯:堅持鍛煉揉腹,面色會變得越來越光彩,皮膚細嫩,身體強壯,因為長期揉腹可以使內臟血運豐富,內分泌協調,內臟元氣充盛自然面色紅潤,身體強壯。
推腹揉腹養生機理
中醫學認為,“背為陽,腹為陰。”腹部是五臟六腑所居之處,有肝、脾、胃、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臟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本保健法與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僅將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將中焦和下焦連成一片,通過圈揉和回環晃海,橫向聯通足陽明胃腸、足太陽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和任脈等經脈,使整個腹部的內臟得到運動。使內氣迅速匯聚運行,堅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證,補不足,瀉有余,消食之道,妙應無窮,有卻病延年實效耳。”本功法屬于強壯功法,通過培護脾腎達到補氣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練此功,有助于治療肺結核、高血壓、神經衰弱、慢性肝炎、遺尿、尿潴留、遺精、陽痿、早泄等虛損性疾病,同時對于女子痛經、月經不調亦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附:一個簡單的調理身體的方法
把粗鹽茴香袋放在小腹部熱敷,能調理婦科疾病:例如痛經、月經不調等。把粗鹽茴香袋放在脖子后的大椎穴部位熱敷,還能輔助治療風寒感冒。把粗鹽茴香袋放在腰后的命門穴、腎俞穴部位熱敷,補腎養腎效果也很好!
粗鹽茴香袋很適合冬天用,可以用來溫暖身體,也可以針對性的敷身體寒涼的部位,比如雙肩,腹部,八髎部位等。用粗鹽茴香袋熱敷和熱寶的感覺不一樣。熱寶就是類似于熱水袋的東西,不同的是不加熱水而是通電使之加熱,這個粗鹽茴香袋熱敷上去,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向里走,而熱寶只覺得燙皮膚表層的肉。
用粗鹽茴香袋熱敷神闕穴(肚臍),治病效果很好。詳見“粗鹽茴香袋熱敷治疼痛特效”。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