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裂變10000個群的方法,并且把他們變成你的通訊錄好友? 2、如何讓客戶主動掃碼進群,吸引成千上萬的免費流量? 3、如何把別人群里的好友全部引到自己的魚塘里? 4、社群營銷7大秘密武器和六脈神劍是什么? 5、如何讓群里的客戶心甘情愿地信任你、購買你? 6、如何讓群里客戶自動化裂變,讓他們主動推廣你的海報? 7、為什么說“超級贈品”可以幫你提升10倍以上的業績? 8、如何建立社群聯盟,招募成千上萬的“推手”一分錢都不用花! 9、如何在一年之內打造百萬粉絲的方法? 10、如何把粉絲不斷變現,一次、兩次、三次。。。。讓他們成為你的終身客戶? 11、社群運營的18個步驟是什么?如何避免把社群變成死群? 12、為什么說社群營銷是未來3年營銷的趨勢,不抓住,你就錯過了一個時代? 13、如何打造個人社群的IP社群明星,成為社群里別人崇拜和追隨的對象? 14、如何選擇產品,寫出具有超級吸引力的魔力文案? 15、如何把社群在實體企業中快速落地,把客戶象原子彈一樣的不斷的裂變? 11、社群運營的18個步驟是什么?如何避免把社群變成死群? 12、為什么說社群營銷是未來3年營銷的趨勢,不抓住,你就錯過了一個時代? 13、如何打造個人社群的IP社群明星,成為社群里別人崇拜和追隨的對象? 14、如何選擇產品,寫出具有超級吸引力的魔力文案? 15、如何把社群在實體企業中快速落地,把客戶象原子彈一樣的不斷的裂變? 馬上分享………… 好的,我們開始吧! 首先,我問你一下,你有沒有過以下這些情況: 你是這樣嗎? 走路時玩手機 做飯時手機必須放在旁邊 上廁所刷手機 洗澡時,手機帶進浴室 醒來第一件事是看手機 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機 找不到手機就心煩意亂 朋友聚會,各個玩手機? 不知不覺,手機已經成為我們身上的一個“器官”,成為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為什么會是這樣? 社交始終是剛需! 因為,我們的“關系”都在手機里! 問一個問題:有4個群體:親友群、小米粉絲群、英語學習群、老鄉會,到底哪一個才是社群? 答案是:小米粉絲群、英語學習群 為什么? 因為,它們有相同的屬性,有統一的目標,統一的規則! 所以說,一個社群必須具備3個要素: 1、要有相同的屬性標簽 2、要有相同的目標 要有自己的運營制度 對于想做“社群營銷”的人來說,做之前,你必須要搞清楚3個問題: 1、你想要建一個什么樣的群? 2、我們為什么要在一起? 3、我們在一起要干什么? 當你考慮清楚這3個問題之后,你就可以來策劃你的社群了! 比如:我的一個學生最近想減肥,我就建議他建一個減肥群,她在這個群里每天堅持截圖曬體重,一邊和別人交流減肥心得,一邊學習減肥的食譜。后來,他發現這個減肥社群多達幾百人的時候,他就開始分享減肥技巧,或者推薦減肥食品,然后就開始變現了! 只要你知道你自己想做什么,你便可以建立一個社群,比如,你愛好攝影,你就可以建一個攝影群,每天討論攝影技巧;比如你對服裝搭配很有研究,你就可以建個群來分享你的搭配經驗,甚至可以在群里面銷售衣服或者其它的產品! 首先你要明確一下,建群的目的是什么? 1、銷售產品 例如:我個有學生,他建群的目的就是賣他的“大閘蟹”,他就分享關于他與“大閘蟹”的故事,并建立了一個“大閘蟹”吃貨群。 2、提供服務 例如:我建立這個群,就是為學員進行培訓,提供咨詢服務,解答疑問。 3、拓展人脈關系 例如:“正和島”,就是定位于服務企業家群體,為企業家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 4、聚集興趣 例如:一些“讀書會”、“爬山會”、“自駕游”、“親子群”、“繪畫群” 5、打造品牌 比如:小米粉絲群、蘋果粉絲群、可口可樂粉絲群等等,這些都是品牌和客戶之間的情感鏈接的社群,方便粉絲與產品之間的互動、傳播、參與和溝通。 6、打造個人影響力 比如:李宇春粉絲群、羅輯思維、吳曉波粉絲群,這些都是基于圍繞個人影響力的強化和打造,群主通過分享干貨,組織一些活動,最終借助群員規模和影響力變現。 7、維護客戶關系 有些企業建立社群,就是與客戶持續地發生關系,讓客戶持續地購買產品或服務。 好了,現在當你明白了你建群的目的,你可以給你的群取一個合適的名字了! 如何給群起一個合適的名字? 現在,我給大家分享3種給群起名的方法: 第一種:源頭延伸 1、從靈魂人物延伸:比如:羅友會、吳曉波讀書會、羅輯思維 2、從核心產品延伸:比如:米粉團、魅友家 第二種:針對目標客戶 1、內容方面:干貨幫 2、愛好方面:驢友會、吃貨團 3、屬性方面:紅粉團、美麗俏佳人 4、理念方面:創造奇跡 干干干 第三種:兩種方法結合 緊接著,我們就要為社群制定一個口號:就像黨的“為人民服務”一樣 社群有了口號,就好比貼了一個標簽,這就像大家見面有了暗號一樣。 口號的制定有以下3類: 1、功能型----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2、利益型:如:“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3、三觀型:如:“女人,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好了,我們現在來談一下,別人為什么來加入你的社群?他們加入背后的真相和動機是什么? 正如你現在正在聽我講課,你一定在思考:彭壯老師,我加入這個群,你會講什么,對我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回報呢?我經過5天的學習,能不能學到干貨? 你會帶來一連串的疑問! 其實,人之所以要加入一個群體,是有一定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得到他想要的!所以,社群的核心目標就是來滿足這種需求。如果一個社群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他就會退群,或者在群里發廣告! 比如今天來聽課的你,你的入群目的很簡單:怎么做社群營銷?怎么通過社群營銷來幫你賺錢,或者怎么通過社群營銷讓你的生意變的更好,把產品給賣出去!不是嗎?我猜對了沒有? 按照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的理論:一個人包括以下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我們講的社群營銷就不能不談到社交需求,包括:家庭、同類、愛情、友誼、人際關系、聚會等等。 總之,人加入社群,都是基于人性的需求和欲望。 說了那么多,對你有什么用呢? 我想說的是,你要針對上述的內容,準備話題、內容和場景,才能讓別人感受到這個群是有價值的。 關于如何打造“社群話題”,我會在后面的課中講。。。。 我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參與到各種社群中的需求,可以分成8個方面: 1、聯絡需求: 同學、家長、同事、老鄉等保持互相聯系 2、工作需求:比如對內的信息交流,對外的的客戶服務等 3、交友需求:找興趣相同的人、同城好友、同行等;結識高質量的人群,拓展人脈 4、學習需求:渴望學習和分享;往往表現為尋求比自己更專業的人,與其一起交流學習等 5、傳播需求:打造個人品牌,加入某個社群是為了讓自己出名,傳播公司、產品等 6、生活需求:比如一起約會吃飯,聚會或者結伴旅游等 7、服務需求:獲得與產品相關的后續服務,如售后等 8、心理需求:歸屬感、滿足感 一個普通人,假設玩了微信1—2年,估計號里面也會充斥著各種群,什么公司群、小組群、同學群、小分隊群、旅游群、興趣群、臨時群、客戶群。。。。太多了。。。。 從以上8種動機來講,不管我們如何建立并開始一個社群的運作,往往最后會變成一潭死水,最后就退群。但是作為親戚、朋友、同學的群,即便我們不聊天,也會一直保存下去。。。。為什么?? 因為親戚朋友同學群有其感情、記憶基礎,這種基礎會帶給人一種歸屬感。 有人說一定得親戚朋友同學群嗎?不,像小米之家、吳曉波書友會、羅輯思維會員群等,都有這種歸屬感,它不會多強烈,但就是讓身處其中的你感覺到這是一個圈子,你可以在這里玩耍,也會有人給你回應,可以學習,可以社交等。 你想過沒有,為什么大部分的群最后都變成了死群、垃圾群? 那是因為:90%的群并沒有明確什么目標!他們除了發廣告不知道做什么? 比如“互聯網資源對接群”、“北上廣深同城相親會”、“全國程序員交流群”…… 打開你手機群,你會發現大部分的群,都是在瞎聊,有些群的交流幾乎為0,為什么? 并不是人們懶,不愿主動交際,而是在人的潛意識里,對于社交是有心理防線的,當他不了解一個人或沒興趣的時候,當他覺得無法為自己提供價值的時候,為什么要說話呢!當然也不知道說什么。 但是你會發現,如果群里有一個人站出來分享,往往就會被人關注并主動添加,因為大家從他身上看到了價值。 所以建群一定要明確目標! 什么是明確目標? 比如一個品牌發起的一場夜跑活動,聚起了一群夜跑愛好者,定時間定場地完成一場夜跑,那么這個群體的目標很明確。 比如一部電影,導演把演員、編導、執行導演、劇務、燈光、宣傳策劃等人找齊,組了一個100多人的劇組,要在3個月內拍完一部電影,這個目標也很明確。 目標是目標,藍圖是藍圖,愿景是愿景,還是得有實實在在去執行的人,所以設置一個社群,就必須配備管理。 你會發現,有很多社群往往就設置一個群主,這個時候,創建人就會孤掌難鳴了,群內說話經常沒人回應。。。。十分的尷尬。。。 那為什么不多設置幾個副的,再物色幾個活躍的?給予物質激勵。 (注意,一定要有激勵,現在的人都很現實。) 建立社群時必須明確群規則,以下幾點需要你重點掌握: 1、社群的核心定位:是產品類、娛樂類、知識類、還是文藝類,一定找到精準目標客戶,社群要吸引同頻的人! 2、設定社群群主和管理員:能提高群成員的交流積極性,發布群公告,組織社群活動,解答疑難問題,踢掉破壞份子,引導潛水會員! 3、設定入群門檻:不收費的社群必死,你在網上看到的垃圾群、廣告群、色情群,為什么都是僵尸群,死氣沉沉,原因是:沒有收費,收費才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建立“會員制”的社群是必然趨勢。 4、確定社群主題和內容:確定個性化的主題和內容,要突出自己特色! 5、設立社群激勵制度和發言內容的規范:人人都是社群里的最好的老師,既要有物質獎勵,比如紅包、打賞,也要有精神激勵,讓群成員有身份感、參與感! 可以給他們不同的身份,統一LOGO,統一編號,統一名稱,線下搞活動時,還可以統一服裝和統一氣質,印上你們的宣傳口號,標準化,一致性,當然還可以設立不同級別的社群! 當群建好后,就要在群里進行互動以及輸出價值和內容: 如何做?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①、定期話題討論: 定期話題討論應該具備一定的儀式感,比如今天我們預告明天晚上21:00—21:30將討論一個什么樣的話題,并選取積極發言的給予激勵,讓群員有一定的心理期待與動力。 另外,群內的活躍分子和KOL(意見領袖),可以鼓動他們一起參與說兩句,對討論的氛圍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②、嘉賓互動分享 你可以每周或者每月邀請幾位嘉賓回來針對某個領域的話題進行分享,比如一家花店,可以偶爾做做花藝技巧的分享;一家飲品類餐飲品牌,做飲品類調制分享…… 當然這種分享要定時間、方式 (語音+文字),互動答疑等,嘉賓的邀請策略還是看自身的資源,也鼓勵從群內挖掘。。。 ③、讓群員獲得參與感 “參與感”這個概念小米有提出來,方式就是聚焦起一群核心種子用戶,為企業品牌產品的研發提供其使用反饋意見,并在這個過程里,自然而然地成為品牌宣傳的一個渠道。 比如一間餐飲店,可以建立“一起做吃貨(暫命名)”、一個護膚品品牌,可以建立起“新品試用群(暫命名)”,通過定期產品試吃/試用,給予產品反饋,甚至讓他們參與進來給產品命名、拉投票等。 ④、線下互動沉淀 互聯網是相對陌生和虛擬的,前文講到,一群陌生人聚在一塊,真的很難聊些什么的。做社群就像談戀愛,兩個人如果線上認識,剛開始聊蠻有熱情,如果不實際見面,很快就冷淡了。 ⑤、在建立社群歸屬感的基礎上,還需要培養社群成員的視覺、聽覺、觸覺記憶,只有真正從網友成為朋友,才會有繼續交流下去的更大可能。 就像大學新生入學,建立了一個班級群,但大家還沒見過面,沒有共同記憶與話題,沒有印象,從一開始的胡扯熱情,到后面漸漸沉默,但是一旦開了新生見面會,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經常交流,那么話題就多了,即便不在群里聊,大家也會約出來聊。 最后,我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么?我說,你先思考一下:人活著是為了什么? 這一句話,立刻把他問住了! 人活著到底是為了啥啊? 他說:房子?車子?鈔票?幸福?開心?事業?成功? 我說,你再想想? 他最后一臉疑惑的看著我說,不是上面的,是啥?有點深奧! 我說: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能量! 什么是能量呢?金錢是能量,房子是能量,陽光也是能量,粉絲對你的崇拜也是一種能量。。。 看到錢了吧,這就是能量?。?/p> 今天進群來聽我課的人,99%的人都是為了獲得這份能量! 那什么是信息呢?今天上海的房價是信息,如何賺錢是信息,如何變美是信息,如何減肥是信息,如何開店是信息,如果做社群營銷也是信息! 你去參加劉德華的演唱會,說實話,他唱的歌,你在手機上也能聽到,也就是說,從信息的角度來看,你聽手機里劉德華的歌和演唱會聽到的歌是差不多的,但演唱會的感覺為什么會更棒呢? 因為劉德華到場了,他是一個能量體,有他在和沒他在,能量不一樣,所以你很喜歡參加演唱會,現場感受他的能量” 高能量是陽,低能量是陰,陰總是會被陽所吸引。 有錢的人是陽, 貧窮的人是陰,所以沒錢的人喜歡接近有錢的人,相反,有錢的人不喜歡接近沒錢的人。 順便問一下你自己:你建的群有能量嗎?有足夠的內容和信息嗎? 你能給予別人什么好處與價值? 總之,記住:如果你想建立一個成功的社群,你就必須100%有利他思維,真正能給別人帶來更多的信息和能量! 你記住這句話了嗎? 一個成功的社群怎么做? 如何吸引成千上萬人進群?如何運營?如何變現? 下期再繼續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