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的:本文所指的 “失敗”,是指ERP實施中 【生產】功能的失敗。也就是“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達不到期望的智能管理效果,起不到正確指導生產和采購的作用。 縱觀ERP應用十幾二十多年,要找一個成功的例子看看真的很難! 不管是大品牌的,還是小型的ERP產品,實施的結果好象都是差不多,說時天下無敵,做時有心無力!是什么情況呢?就是:生產還是亂,采購還是亂!工廠生產調度還是靠人工。最重要最核心心的智能化搞不成,你ERP幫我把訂單、出入庫單、財務報表搞得最漂亮,有啥用?最多只能算是一個進銷存+財務系統! 造成ERP項目的這種尷尬局面是什么原因呢?都是一個原因:軟件設計太理想化,脫離現實了!這是常規ERP的“先天缺陷”。 常規ERP理想模式就是,圍繞供應鏈三要素: 1、型號(要什么?) 2、數量(要多少?) 3、時間(什么時候要?) 對供應鏈的供求狀況進行統計、分析、運算生成計劃,以求最高的效率,最少的資源去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是ERP非常誘人的亮點,也是企業家們寄予ERP的厚望! 遺憾的是:常規ERP只適合規范化的大企業。 大企業生產主導性強,生產批量大,資源充足,計劃穩定,產能穩定,容易做到計劃與執行的吻合。所以,常規ERP在這類企業中能發揮良好作用! 可是,如果常規ERP放到中小型企業,情況將會非常的糟糕! 中小企業中,客戶就是上帝,插單改單常有;生產批量小,型號多;產能不穩。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供應鏈平衡關系破壞,于是,MRP重算出來一大堆修改建議,提供給【手工】去調整。如此一來,PMC(生產計劃部)開始不堪重負,久而久之,不好用,放棄,ERP也就難玩下去了。最后,不管原來把ERP說的有多么的高大上,可現實永遠達不成企業原本的期望,吃之無味,棄之可惜! 既然按常規邏輯走不通了,“死磕精神”也不是辦法,總得找個折衷方案吧! ERP5柔性生產管理: ERP5把覺規MRP算法一分為二(算法1+算法2),算法1:管理型號和數量的匹配;算法2:管理時間的匹配。這相當于拆分為“下單”和“跟單”兩個功能,算法1和算法2相互配合、支持、協調,實現了既嚴謹又靈活的柔性生產管理模式,使到插單改單自動處理,無需手工調整。 只要工廠能按基本要求,完善出入庫手續,做到帳物同步,庫存準確。ERP5保證給你一個動態的、實時的、合理的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讓企業的生產管理有條不紊的進行。 ERP5革命性的創新,使到中小型企業的ERP應用,達到最好的智能化水平! 而不僅僅是一套進銷存+財務帳! ERP5優勢: 1.插單改單,自動處理,不用手工。特別適應離散型中小制造業。 2.非標生產,工程項目,完美對接供應鏈功能。 3.個性化開發實施。知己軟件可快速理解客戶的需求,可為企業量身定做ERP系統。 |
|
來自: 昵稱6497293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