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的對象1. 上古圣賢的后代:黃帝炎帝、堯舜禹湯的后代。 2. 王室成員:周太王季歷的兄弟后人;周文王的兄弟;周武王的兄弟。 3. 重要功臣:異姓功臣,如姜尚;同姓功臣,如周公、召公等。 4. 重要方國:夏商時期已經存在的方國,分封加以承認,如楚國、蜀國等。 分封的爵位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行使統治權。 1 公:公正公平;這個爵位非常尊崇,共有8個:薊國黃帝后裔,焦國炎帝后裔,祝國唐堯后裔,陳國虞舜后裔,杞國夏禹后裔,宋國商湯后裔。此外東虢國周武王叔叔虢仲,西虢國周武王叔叔虢叔。因為炎帝黃帝、堯舜禹湯的后代,在周朝屬于國賓,即所謂'賓而不臣',其地位自然不能與其他諸侯相等。東西虢國君主是武王的叔叔,更兼有護衛宗周,成周的責任。 2 侯:絕大多數諸侯被封的爵位都是侯(所以叫'諸侯'),主要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此外為表彰姜太公滅商大功,姜太公大兒子封為齊候,二兒子封為紀候。后來,周成王封弟弟姬叔虞為晉候。 3 伯:周武王的異母兄弟。 4 子:子爵在《春秋》中有很多,但無一例外都是蠻夷,比如楚國(楚子)、吳國(吳子)、越國(越子)等等。 5 男:遍尋整部《春秋》,男爵只有一個,就是許國。如《春秋·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 這就是五等爵的基本情況?!斎?,是不是這么齊整,這么多年來學者們是一直有爭議的,我也認為真實情況或許不是這樣。不過咱暫且就這么說吧。 另一種'公' 但是,從古籍看,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這些爵位會比較亂。比如這個'公',周公也叫公,齊桓公也叫公,而且《春秋》中動不動就把魯君也稱'公',比如曹劌論戰中的'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難道周公、齊桓公、魯莊公都是公爵嗎? 答案是否定的。 '公'這個字,除了表示公爵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的用法,首先,王室卿士稱公,如周公、召公、毛公等,——事實上周公的封國是魯國,召公的封國是燕國,都是侯爵,但他們身為王室卿士,故此稱公。其次,'臣子于其國中褒其君為'公'',也就是臣子對本國的國君尊稱為公,這就是齊桓公、魯莊公稱公的原因。 戰國時的'君' 除五等爵外,大家還會聽到xx君,比如平原君、信陵君、孟嘗君、春申君、武安君、馬服君、龍陽君等等。 這是這么回事呢? 君就是封君,它不是諸侯爵位,戰國時出現。 《說文》解釋曰:'君,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也就是說,'君'的本意,是尊者,是發號施令的人?!秲x禮》注曰:'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簿褪钦f,只要擁有土地,就是君。 春秋和戰國,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大的一個分野,可以說天翻地覆也不為過。這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封建制度的崩潰。 春秋時期,'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子弟'。也就是說,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他的子弟。這樣就建立起來了一個完整的封建系統。 在這個系統里,周天子雖然是海內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他對于各個諸侯國并沒有直接的權力。他不能對晉國、齊國、魯國、宋國等國內事務進行干涉。同樣的,各諸侯國對于各卿大夫封邑內的事務,也沒有直接干涉的權力。 但到了戰國時代,這個制度崩潰了。戰國各國都采取的是一種集權制,國君對于國內事務,擁有絕對的處分權?!@也就意味著,國內那些受封的貴族,再也不是西周春秋時期的諸侯,也不是那時的卿大夫,而是一種全新的封爵形式。 在這種形式下,受封的人對領地不具有行政權,他只能收取封地內的稅賦(換言之,只有經濟權力而無政治權力),甚至有的情況下都不能世襲,受封者死后封地隨即被國家收回。 這種新的封爵形式,既不同于春秋西周時的諸侯,也不同于那時的卿大夫,所以無以名之,于是就用'君'這個字來指代。 這就是戰國的封君制度。春秋是爭霸戰爭,戰國是滅國戰爭。 周朝主要諸侯國周朝封的諸侯國多在今關中地區和今黃河中下游一帶,是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山東 齊國:姜姓,侯爵。姜子牙的封地。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國地為今山東日照市西部的莒縣。 魯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四弟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伯禽于曲阜,以輔周室。封國地為今山東濟寧市的曲阜。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濟寧市汶上縣。附庸于魯。 邾國:曹姓,子爵。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晏安,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國地為今山東鄒縣市,由濟寧市代管的縣級市。附庸于魯。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六弟,曰姬叔振鐸。封國地為今山東菏澤市定陶縣。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十四弟,曰姬叔繡。封國地為今山東濟南市章丘縣。附庸于曹。 從分布圖上可以看出,齊、魯、曹及其附庸國有著鎮守周朝東方的重要責任。向東,有東夷,還能確保即使齊國反叛,也能平定;向西北,在周朝初期,河北及以北地區還有效忠商朝的殘余勢力,需要魯、曹日常征伐;向南,有當時的南蠻。 河南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市高密縣。這個魏國不是戰國七雄的魏國,是周成王時期分封的諸侯國。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市。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 東虢:河南鄭州市滎陽市西汜水鎮。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河南許昌市。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河南商丘市睢陽縣。 杞國: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市雍丘縣。 陳國:媯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封國地為今陳縣。 衛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北京冀州。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黃河以北的冀豫魯三省交界處。 從分布圖上可以看出,鎬京洛邑及東西虢國為周朝西方的鎮守力量。北有衛、晉、燕,東有齊、魯,南有管、蔡,這四方力量形成了一個矩形的鎮守陣勢,使周朝向內可以合擊中原,向外可以征伐四方。 周朝800年江山,不是白來的呀~ 了解了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看后世的xx王時,就能推測出所在的大致位置,因為后世的王,大部分是以周朝的諸侯國名為依據分封的 說明:紅色色塊僅展示現在的行政分區,當時諸侯國的土地不以此為邊界,都是超出現在的省份邊界。 作者:青青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