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乾下震(無妄卦第二十五)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初九,無妄,往,吉。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九四,可貞,無咎。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無妄者,誠一不二之義。卦德上乾健、下震動,動而剛健,志之所在,外即行之,故謂無妄。此勇猛進陽之卦,承上剝卦而來。剝者,順其所欲,陰剝其陽也。剝陽皆由不知進陽,而為陰所剝。若知進陽,一念純真,十二時中,無有間斷,以性命為一大事,外物不得而屈,漸可至于真實無妄,渾然天理地位,是無妄而即有元亨之道也。 卦之動在內,志于道也,志于道而生機已振,元氣即復。健在外,篤于行也,篤于行而天德可修,元氣能通,能復能通,所以元而亨。然無妄之道,雖能元亨,尤必利于動之正、健之正。動之正,則元氣不傷。健之正,則元氣增長。 以正無妄,道心常存,人心永滅,復見本來面目,如如穩穩,不為萬物所移矣。若無妄匪正,則動而失時,健而不當,本欲無妄,反致有妄,是謂災眚,不利有攸往矣。 夫進陽者,以其有妄而期必于無妄。匪正之無妄,人心用事,順其所欲而行。藥物不真,火候失度,何能完成大道乎!故無妄本有元亨之道。尤利于正,方是真實無妄矣。 初九,在無妄之始,剛而得正,是動而無敢有妄者。人事吉兇,全在起念之初,起念正則行正,起念邪則行邪,能無妄于內,自無妄于外,以是往而修道,未有不得其吉者。此能謹于初之無妄也。 六二,柔而不剛,宜靜不宜動,如不耕獲,不菑畬也。耕獲菑畬,須有力有種者為之,柔而不剛,無力無種,何敢妄為?然柔而中正,虛心自處,能借他家之陽,以濟我家之陰。虛心即能實腹,以是用柔,則利有攸往,有妄者可以無妄。此以柔順剛之無妄也。 六三,智小而謀大,妄冀天寶,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是無妄之災也。無妄而致災,隨心造作,固執不通,如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未取于彼,先失其己,縱真陽在望,未為我有。此順其所欲之無妄也。 九四,由動進健,正當調和丹頭之時,稍有不謹,藥火飛揚,無妄而即有妄。然剛以柔用,可貞而即守貞,防危慮險,以靜待動,借陰養陽,自無得而復失之咎。此剛而能柔之無妄也。 九五,剛健中正,從心所欲,不渝矩。圣胎已結,有為事畢,無為事彰,如無妄之疾,勿藥有喜也。 夫圣胎凝結,先天已復,本自無疾,其疾不過后天未化之余陰。然本固邦寧,至誠自歸無妄,此剛柔混合之無妄也。 上九,在無妄之終,已健而猶用健,知進而不知退,持盈未已,直以一位之無妄,而欲了性了命,必致火候有差,得而復失,是以無妄行有眚,無攸利,此不知止足之無妄也。 然則無妄之道,總以得其中正為利,若不中正,動之健之,皆失其則,不能致福,反招其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