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的年齡,血管也有年齡,這里的“血管年齡”實際上是指人體大動脈血管的功能狀態,近代臨床醫學之父、英國著名內科醫師Thomas Sydenham指出:人體動脈的僵硬度代表了血管年齡。 即:一個人的生理年齡并不是由他出生日期所完全決定的,動脈年齡才是人體的實際年齡。 動脈管壁較厚且具有收縮舒張功能,血液流動就相對平緩,相反,如果血管變硬,心臟為了保證血液的供給會做調整,不說血管本身受到的壓力沖擊。 最重要的是:血管外周的人體器官就會每分每秒受到不正常血壓的磨損…這種損傷幾乎是不可逆的。 由于人體有很強的協調、適應能力,有一半以上的血管老化的人,初期是沒有任何身體上的直觀表現的。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管年齡?從而防范于未然呢?下面介紹兩種醫學上通用的方法,比較科學,值得微信上每一個人測一測! 血管年齡初步測 值得微信上每個人測一下 如果您平時有做血脂檢測,可以拿出化驗單對照上面的數值,來計算一下: “血管年齡”= [ 血總膽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正常數值為<4,數值越小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輕,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就越低。 如果動脈硬化指數≥4,說明已經發生了動脈硬化。數值越大,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也就越高。 這個方法是醫學上通用的一種方法,如果平時沒有體檢的習慣,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來做幾道測試題。 下面12題目,根據自己的情況作答,回答“是”則記一分: 1.情緒壓抑; 2.過于較真; 3.嗜吃方便面、餅干、點心; 4.偏食肉類食品; 5.不愿運動; 6.每天吸煙支數乘以年齡超過400; 7.爬樓梯時胸痛; 8.手腳發涼,有麻木感; 9.忘性大,經常丟三落四; 10.血壓升高; 11.膽固醇或血糖升高; 12.直系親屬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中風。 符合其中1~4項,說明血管年齡尚屬年輕; 符合5~7項,提示血管年齡超過生理年齡10歲以上; 符合8~12項,說明血管年齡比生理年齡大20歲以上。 專家建議:30歲以后,應定期檢查頸動脈超聲,而在確診有血管類疾病后,需要做進一步的CT、核磁等更精確的影像學檢查。 飲食決定血管一半好壞 協和專家推薦“天然阿司匹林”清血管 人出生的時候血管是很好的,但因為我們進食習慣的不同,人老了呈現出不同的血管年齡狀況。您看看菜碗邊上的油脂,血管管壁上也常出現這樣的情景。 都說解鈴還須系鈴人,這吃出來的血管毛病,我們也應該要把它吃回去,特別是剛剛測試之后血管年齡偏大的朋友。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紅丁老師為大家寫了一個這樣的“天然血管阿司匹林”菜單,值得收藏: ▲ 向紅丁老師 黑木耳黑木耳中所含的腺嘌呤核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臨床實驗證明,吃黑木耳8小時之后,血液依然難以凝聚。 生姜中所含的姜油酮、姜烯酚等物質具有抗凝血功能。平時吃一些生姜末或姜粉,血液會保持良好狀態,不易出現血栓。 大蒜中所含的阿霍烯是一種天然的血液稀釋劑,還可增強心臟的收縮力量,降低動脈血管的阻力,使血液循環通暢,預防血栓形成。 洋蔥中所含的槲皮酮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對抗血栓形成。它還能阻止自由基對動脈血管的損害,使動脈血管內壁光滑,富有彈性。 紅葡萄酒中所含的白藜蘆醇,能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對抗血栓形成。飲用紫葡萄汁也具有對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另外,綠茶對抗血栓的功效也很強;蔬菜與水果中所含的維生素C及纖維素,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除了上面這些菜單以外,這個飯前運動也是很重要的。 國外研究顯示,每天運動半小時,如走路、騎自行車、慢跑、游泳等,都能起到減肥消脂的作用,提高血管“年輕化”程度,防止變老。如果飯前適度運動,保護血管的效果更好。 總想著有問題就吃藥的想法是不科學的,藥物也不是萬能的。生命的維持離不開血液,任何一段血管的病變都可能給生命帶來危險,日常的這些保護非常重要! 協和老師推薦的這個“天然血管阿司匹林”食譜里的,都是血管最喜歡的食物,能夠幫你的血管逆齡生長,千萬別忘記收藏了!科學的血管年齡測試法也一定要發給朋友們測一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