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上的成就,很少有人能與之比肩。他所作的詩詞,基本上都是以豪邁的形式為主,這也源于他豪放不羈的人生觀,和超然物外的價值觀。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他寫出的詞句總是那么云淡風輕,波瀾不驚。即使是蘇軾在醉酒之后所寫的這首《臨江仙》,讀來也給人以無比豪邁的曠達之感。 臨江仙 因為這首宋詞是蘇軾的酒后之作,所以遣詞比較隨意,他把當時的所見所聞,全都以非常直接的形式寫進了詞中。從而也使得這首詞非常有生活氣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蘇東坡。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代·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舟從此逝 《臨江仙》這個詞牌名,本就飄逸瀟灑,與蘇東坡這種曠達的詞風融合在一起,可謂是相得益彰。后世之人之所以會稱他為蘇仙,恐怕也與此有著很大的關系。 這首宋詞的上闋,就像是一篇微型小說一樣,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周圍風景,和與之相關的人物。如第一句“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就是很典型的敘述性語句。意思是,在那天夜里蘇軾與人飲酒作樂,而喝酒的地方,就是東方不遠處的山坡之上。 夜飲東坡醉復醒 他在那里喝醉之后,便沉沉睡去,醒來時天色已至三更時分。此時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蘇軾帶著幾分醉意,踏上了歸路。 當他來到自己家門外時,卻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由于正值半夜三更,家里的門童早已經進入夢鄉,且睡得十分香甜,還發出雷鳴般的鼻鼾聲。任憑蘇軾如何叫門,始終無人應答,他就這樣被關在了自己家的門外。然而蘇軾并不氣惱,他拄著手中的拐杖轉過身來,靜靜傾聽大江里流水的聲音——“倚仗聽江聲”。 倚杖聽江聲 寫到此處,上半部分已然告一段落。接下來是這首詞的下闋,其中所描寫的內容與上闕大有不同,由外界風景轉入了蘇軾的內心活動。 他面對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感慨自己一直隨著朝廷局勢的變化,而到處漂泊,居無定所。就如同這流水一樣,時刻不得停息。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蘇軾在這句詞中,也透露著類似于這樣的無奈——“長恨此身非我有”。 長恨此身非我有 不過蘇軾終究不是多愁善感的人,片刻惆悵之后,他隨即恢復了往常瀟灑的姿態??粗媲暗拈L江潮平岸闊,他忽然生出了泛舟湖海的念頭,想要乘著一葉扁舟,浪跡天涯海角,從此不為世事煩憂。他想要把往后余生,都寄托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去看一看天下五湖四海的優美風景,享受屬于自己的詩畫人生。 蘇軾 這是蘇軾獨有的豪放情懷,是他在半醉半醒之間吐露的心聲。在這首宋詞中,沒有個人恩怨,也沒有兒女情長,只有他那一顆超脫塵世的內心,在黑夜里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向千年之后的我們,傳遞著豪邁與曠達的心境,讓我們似乎又看到了茫茫夜幕下,蘇軾帶著幾分瀟灑與醉意,立身于滾滾長江之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