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聰明是好事,但是聰明的過分就是傻了。 隋唐以前,也就是魏晉,那時候楷書還不成熟,確實未必會以楷書為基礎。 但是不代表人家不練“楷書”。 如果你懂“楷”的意思,你就知道他說的不單單是方塊字,而是有規矩有法度能稱之為模范的書體。 在唐朝書法理論中,曾把古隸稱為“楷”。 楷書,不只是你看到的唐楷或小楷,這只是我們后人的稱呼,古人把所有規范的書體都稱為楷書。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楷書,則被古人稱為“真”書。 看這亂嗎? 如果亂,就是你腦子里對楷書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你認為只有方方正正的字才叫楷書。 放在書法里,打基礎不一定用唐楷,也不一定用魏晉小楷和魏碑,連王羲之學書法都不是以楷書為基礎。 古人在學行草之前,會學隸書,篆書。 行、草兩種書體,最早為隸書變體,行書最早是以隸書為基礎的,草書也是以隸書為基礎的。 不學隸書,行草也學不會。 只不過經過王羲之改良之后,行草才以你今天看到的楷書為基礎。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一定要以楷書入手,至今都是。 學篆隸一樣可以入手。 楷篆隸三體,我們統稱為“正書” 有正才能生變。 你不知道隸書何如減省成行草的,那你行草也寫不好。 僅此而已 練字得聰明一點,但是不能聰明到反叛,如果幾百年的經驗還能被你一句反駁,那只能說明你是千百年難遇的天才。 在幾年前,本地電視臺曾經播出過一位70歲高齡老人,他說他不臨帖,寫了一輩子行草,寫的不錯,而且還有“專業人士”對他進行商業吹捧,反正這個老師我找了好些年都沒打聽到,如果找到必須要拜訪一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