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的一種。即“元寶”。形如馬蹄,故名。元寶由貴重的黃金或白銀制成,一般白銀居多,黃金稀見。“元寶”的名稱是從元代開始的,在陶宗儀的《綴耕錄》中有專門記載。大意是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元代士兵征服了南宋,回到揚州,丞相伯顏命令將士兵把征途中所得白銀交出,加以熔化澆鑄,每五十兩為一錠,上寫有“揚州元寶”,獻給世祖。這樣元寶便產生了。后來朝廷也開始鑄造,民間有元寶流通。元寶作為貸幣,一直通行到清代末年,以后被金銀幣所代替。也有的稱黃金鑄的為金元寶,白銀鑄的為銀元寶。 清代老銀錠,它身上聚集了歲月積淀,同時又有歷史文化,自然超越了純銀本身,具有很大收藏價值,銀錠在中國歷史上曾是長期用于流通的貨幣,亦是最堅挺和最重要的儲存手段。 此枚雙喜銀錠重14.2克保存品相完好幾乎沒磨損到。寶面維持原鑄銀光,銀質溫潤潔白,寶氣攝人心魄,狀態無以倫比。因此,此枚雙喜銀錠十分值得收藏,而且未來升值空間巨大,真可謂銀錠收藏中的一匹“黑馬”。此枚寶面完美開闊,戳記清晰舒展,造型優美,原始包漿,品種與品相均屬可遇而不可求。目前在市場上可見只發現此枚,藏品來源于安徽藏家。 吉語銀錠,是銀錠家族中的特殊一員,以其吉利祥和的銘文給冷冰冰的白色金屬披上了一層溫馨的外衣,令人見而生喜。 銀錠自登上歷史舞臺,即有吉語銀錠以賀節、進奉等面目出現。隨著時代播遷,社會經濟的發展,銀錠包括各類吉語銀錠,便逐漸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 上至天子貴胄,下至普羅大眾,處處可見其身影。及至明清,各種重量,各種質地,各種形狀,各種銘文的吉語銀錠(銀錠形)出現在各種不同的場合。 清代至民國初年由于大量銀樓的參與,吉語銀錠的制作和工藝水平,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是吉語銀錠的巔峰,留存至今的各種吉語銀錠實物,就是最好的見證。 存世的各種反映民俗的吉語銀錠,也是歷史文化的實物遺存,影響在當下社會依然存在。 婚姻不僅是人生大事,更是成家的前提和必需。因此人們從不吝惜給予最吉祥,最美好的祝愿。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婚俗。 雙喜銀錠與此有關的民俗遺物,俗稱“壓箱元寶”,是舊時女子出嫁時的壓箱之物,銘文飽含濃濃的親情與祝福。這種風俗至今仍然繼續著,惟形式稍異。此類元寶還有其他等等不同形制,雖外形有別,但真情如一。 江浙地區富庶,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各種手工藝品是傳統的優勢產業,金銀加工水平在國內更是首屈一指。目前所見的民俗銀錠,就以江浙所制最為精美。 這件雙喜銀錠壓箱元寶是江浙地區的產品,且為著名銀樓“新寶成”所出,工藝極為精美。錠面陰刻雙囍,只為婚嫁所用。但此枚雙喜銀錠多了一枚如意,寓此如意為“萬事如意”,錠與定同音。就呈現出濃濃的祝福——“雙喜臨門、必定如意”。 銀錠的鑒定方法 近十年來金銀錠收藏受到更多人的關注,銀元寶的投資價值尚未被真正挖掘,潛力依然巨大。因為市場價值潛力巨大,市場上造假的比較泛濫。銀錠的真偽鑒定比較重要。那銀錠鑒定的方法是什么呢? 銀錠顏色: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銹和包漿,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市場上的銀鉛或銀銅等合金假錠,新時色澤灰暗、久后有時會呈現出紅、黃、黑色。 銀錠銘文: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歷代不盡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雖然不知道銀錠收藏價格是多少,但是各個歷史時代銀錠上的銘文都與當時的貨幣經濟緊密相聯,與當時政府用銀為貨幣的歷史相一致,所以我們要掌握各個歷史時期銀錠銘文的格式特征。 銀錠成型情況: 各種銀錠因鑄造工藝的不同,成型后的情況也不同,現在制假銀錠,往往工藝與過去不一致,因此,成型后的情況也不同如果不是真銀制假那更不相同。凡蜂窩較深、較密、洞內圓潤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澤者必是真銀錠,銀合金銀錠一般沒能上述特征,如果蜂窩中灰黑一片,可能是鉛等假錠。 銀錠造形: 中國歷代對銀錠的鑄造及發行都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允許自由鑄造。特別是從清代開始,銀錠的器形更加多樣,各省各地各有千秋,異曲同工,但大體可分為元寶形、圓型、長方形、正方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大類。對于銀錠收藏價格是多少,不同的銀錠收藏價格肯定有很大差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