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什么?著名的美國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書中寫道:“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著你前進,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就是習慣?!苯逃胰~圣陶老先生曾經指出:“簡單的說,教育就是要形成習慣?!庇逃衣蹇艘苍浾f過,“一切教育都可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同樣在我國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說法。由此可見,一個人從小養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的發揮作用,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從一開始就注重學生良好的習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
記得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睂W校的教育是為了孩子,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不是通過一、兩次教育或一、兩個教育活動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在教育工作中長期不懈地抓住這個德育工作重點,堅持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
一、學生行為習慣的種類。
?。ㄒ唬┝己玫膶W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和持久的學習行動。它往往成為一個人學習品行的一部分,甚至表現在性格特征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有可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好習慣能減輕學生的身心負擔,能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意志專注于學習之上,因而極大的提高學習效果。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傲晳T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事業的成敗,成就的大小,身體的好壞,生命的長短。了解了一個人的習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笨梢?,習慣對一個人是何等重要。
(二)學生行為習慣有好壞之分。壞習慣不僅徒增學生的身心負擔,有損于身心健康,而且降低學習效果。如:課前不預習、不專心聽講、不積極發言、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沒有自覺檢查訂正的習慣,這都屬于不良的學習習慣。
例如: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做什么事都不認真,而且在他身上有很多的不良習慣,制約了他束縛了他的手腳,我幫他把影響他前進的“敵人”列在了一張紙上,如:邊吃東西邊寫作業,早晨總是遲到,要用的東西找不到,作業寫了忘帶,或者上課作業拖拖拉拉等諸如此類習慣,這些壞習慣如果不及時用適宜的方法改正,就會慢慢的從樹苗長成小樹,之后是大樹,長成大樹后就會很難更改,所以在栽種小苗的時候就需要整形、剪枝,不斷的完善學生的行為習慣。對于這個孩子的習慣,家長也大傷腦筋。我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得知他在家長得溺愛下形成了一系列的壞毛病,于是,便為他開了一張“藥方”,讓家長在家監督,我在校監督。只要孩子在家能做到的家長就獎勵孩子一顆星,在學校做到的我也給他一顆星,每次只要有一點進步就獎勵,反之不獎勵,但會表示出很遺憾的樣子給他看,不作任何批評。其實目的很顯然,就是要讓他在強制、心理暗示和積極的鼓勵下,改變一種不良習慣。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幫助他客服最艱難的的心理克服期,并要不斷的鞏固他逐漸形成的好習慣,其實是一種意志力的磨練和培養,使其搖搖欲墜形成的習慣逐漸穩定直至穩固。
二、影響行為習慣形成的因素。
?。ㄒ唬┥鐣涣硷L氣、影視作品中的不良影響。由于社會不良風氣、影視作品中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一定影響和傷害,致使學生在校內外表現出諸多不良習慣。
1、在校外表現為:打架、罵人、玩火、玩水、爬電桿、亂拿別人東西、毀傷動物和莊稼、不尊敬老人、外出不遵守交通規則等;
2、在校內表現為:學習馬虎、作業拖拉、上課不專心、在課堂上講話、搞其它小動作、上課東張西望、學習無計劃、在學習中不愛動腦筋,依賴老師和家長、遲到、抄作業、作業隨便應付,字寫的不好、課后說臟話、不講衛生、亂扔紙屑、不愛護公物、亂花錢吃零食等。諸如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學生日后的健康成長。
?。ǘ┙處熃虒W中的不重視。在小學階段,我們為師者有時候只關注成績,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果我們為師者沒有辦法改變和磨練一個學生的習慣的養成,那我們也許將毀掉的是孩子的一生。習慣可以造就性格,習慣可以讓大腦聰慧,習慣可以讓學習更有效。習慣的特點是根深蒂固,一旦形成則難以改變。習慣需要嚴加管教,如果行為習慣是人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它將影響人一生的成長,從一定程度上說它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敗和對社會的貢獻大小。所以,我們說“細節決定成敗”,行為習慣教育不是無足輕重的細微末節,而是我們德育工作的基礎和重點。從小處說,只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與學習效率的目的。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們學校的生源有著一定的特殊性,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是以外地生為主,大部分孩子都是來這里借讀的。就我們六年級來說,全班40人,就有二十幾個是借讀生,而且這些借讀生有一部分都是去其他學校報名考試沒有通過,被拒收的孩子,他們學習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的家長大多是沒有文化、在外進行體力勞動的社會人群,他們的流動性很大,孩子的學校也跟著家長打工地址的轉變而改變,有時一個學期要換好幾個學校,這樣長期以來,孩子早已形成了懶散、隨意的習慣,對學習沒有一點點的重視,家長也從來不管不問孩子的學習情況,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于我們班,在我們學校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怎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怎能適應時代的激烈競爭?這對于我們教育者來說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從現在開始矯正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逐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迫在眉睫。
三、矯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方法。
怎樣才能矯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與行為,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做到想學、樂學、勤學、善學呢?
?。ㄒ唬┙o學生指出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對學生的習慣給予激勵和指導。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潤物細無聲、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多些耐心,多些關心,不斷的提醒和關愛學生,給學生指出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給學生榜樣.比如說:我們班上有個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習慣很不好,作業拖拉,尤其是數學不愿意提筆計算,家長管不住,然后在上學期又曠課遲到,很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疼.我就專門盯著他,給他制定一個屬于他自己的計劃,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有好的表現就表揚,而且經常和他聊天談心,不談學習,談他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談他的日常生活,他的開心和苦惱,慢慢的他和我交上了朋友,什么都和我說,而且他平常也不遲到,不曠課了,家長也連連說孩子變了,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還知道體諒父母,幫父母做家務呢!所以我認為對待有問題的孩子可以找出出閃光點,予以激勵,可以用賞識、期待的眼光看待這件事,給他時間,讓他逐漸認識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善于抓住時機進行引導,肯定他認真做事的態度,這樣他就會把這種認真的態度遷移到寫其他的各個方面,習慣也就慢慢的養好了. 實踐證明,沒有克服不了的壞習慣,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任何不良行為習慣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教育得法,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和變化。
(二)嚴字當頭、從點滴抓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確立目標,正確引導。讓學生知道要養成哪些習慣,應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人們良好品德的形成,都離不開“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不例外。要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讓學生知道要養成哪些習慣,應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必須因為習慣所包含的方面太多,例如學習習慣,勞動習慣,文明禮貌習慣,衛生習慣,堅持體育鍛煉習慣等等,很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要養成哪些習慣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由學校、班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良好習慣養成公約》等規定。通過制定規定,學習規定,讓學生懂得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規定的制度一定要嚴、要細。當然,嚴要嚴而得法,而不是一味“蠻”嚴。
2、樹立榜樣,以點帶面。
小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是一個復雜而艱苦的工程,我們必須更新教育思想,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有時可以采取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認識開始,有時可以從激發學生的道德感著手,有時則可以從磨練學生意志或訓練學生行為習慣做起,有時還可以采取強化的方式特別是及時強化的方式,這樣做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如: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等。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
在班內評選行為習慣好的同學作為班內的楷模,標兵,鼓勵其在學習的習慣上起到帶頭作用,而且成了老師的小助手,隨時宣傳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平時學習習慣較差的同學矯正自己的行為,使更多的學生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努力。
3、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事培養。例如:課上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坐要端正,站要挺直,行走穩健,早晚要先臉漱口,做事要有始有終,上下樓梯靠右走,課間不追逐,不打鬧,不喧嘩,集隊做到快、靜、齊等等。慢慢地,學生從不自覺到自覺,從習慣成自然。小學生階段是人形成終身習慣的最佳時期,他們如一張未曾寫過的白紙,沒有形成難以修正的壞習慣,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期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行為習慣教育,讓學校、家長、社會共同攜起手來對他們施加教育和引導,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有機滲透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睂W習習慣是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練習和不斷重復固定下來的學習方面的行為方式,也是一種定型化、自動化了的行為方式。習慣養成后,就會使人不必耗費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緒體驗。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使學生順利地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可塑性大,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易于改變。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學生質疑問難,勇于提問,敢于挑戰的學習品質,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
?。?)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自覺研討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應注意結合各學科的具體任務,教給學生具體的學習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學過程中,如果遇到較難解決的問題,還應教會學生形成善于與他人研討交流的習慣,以此相互砥礪啟迪,集思廣益、博采眾長。
?。?)聯系學生實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聯系實際,指導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機滲透預習、復習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獨立作業的習慣,遵守紀律,尊老愛幼,熱愛勞動等等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形成習慣。
?。ㄋ模W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學生長期堅持而形成習慣,必須靠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監督來保證。
1、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并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2、嚴格要求,密切配合。
?。?)讓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學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現。家庭作為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父母及家庭血緣關系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性的特點;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使家庭教育帶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特點;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特點,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每天兩次送孩子放學的時機,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的工作,共同將孩子培養成人。
(2)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上學前孩子的教育主要來自家長,孩子上學成為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也不過7~8個小時,其它的時間大部分與家長相處。社會風氣對小學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應此,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決不是學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會結合起來,齊抓共管。學??梢酝ㄟ^召開家長會,的形式,提高學生家長的理論水平,引起家長對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視。組織家長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經驗,讓家長了解學校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所做的努力,爭取家長支持,形成合力。請校外輔導員到校講座,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習慣。
?。ㄎ澹熒餐砷L。
1、鼓勵上進,逐步實行。
為了使學生盡快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一些差生,教師只能關懷鼓勵教育他們,不能疏遠打擊、冷淡他們,特別是低年級要注意從小事中發現學生的細微變化和剛冒出來的不良習慣,一旦發現就竭盡全力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不給學生重復不良行為習慣的機會。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堅持不懈的結果,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僅學生自己要自覺堅持,教師也要做到堅持。
2、老師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正面誘導是十分重要的。
小學階段,不僅擔負著為學生奠定知識基礎,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任務,更重要的是,還要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尋求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傳授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這既是一個能力培養問題,也是一個習慣問題。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教師也在自覺的調整自己的工作行為,這種潛移默化的相互影響力,形成了師生共同成長共同提高的和諧局面,事實上,培養學生的同時,教師也在培養自己。要求學生那樣去做,教師也必須做到,如要求學生守紀律、有禮貌。教師自己就要守紀律、懂禮貌,否則學生就不聽你的。身教重于言教。?教育人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即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皆楷模。
3、要想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教師必須做“有心人”,無微不至地全面關愛學生,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現在雖然提倡“賞識”教育,對孩子要進行多表揚,少批評。但是對學生的批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有部分學生,一味地進行表揚,他會忘乎所以?!案≡辍钡男睦砭蜁腿欢虼司臀倚形宜?。我非常欣賞這么一句話:批評的目的,并不是對學生身心健康進行摧殘,而是讓學生從思想上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有正確的認識,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我發現班上的個別班干部總是說別人不好,是他們不聽話,我說了他們都不聽.我知道以后,經過調查發現其實這些同學自己本身不能嚴于律己,起不到帶頭作用,所以就無法管理他人。所以我就找這些同學專門談話,通過指出他自己本身存在的問題,然后教給他們如何去做,過了一段時間,同學們就反映這些班干部無論是從自身還是管理他人都很不錯.有個班干部還給我寫了個紙條,說:老師,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如果你不說出來我的問題,可能我還不知道為什么同學們不聽我的話.我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現在我對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了.我認為學生不光要表揚,也要適當的進行批評.有了“你最棒”,也要有“你做的有問題”這兩方面的教育, 才會使學生及時糾正前進的方向.
總而言之,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彼圆灰J為學生的這些不良行為無所謂,因為這一旦成為習慣,那將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不是有很多孩子還沒畢業就休學的嗎,有的還整天沉迷于網吧,甚至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給多少家長帶來了煩惱.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切忌諷刺挖苦,但又不能輕描淡寫,視而不見。既要培養互尊自信,又不能使其自負??朔毶优溞U、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讓他們能夠融入到集體當中去。培養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是我們教師肩負的重任。最后切記一點,遇事凡三思而后行,學生的行為是盲目的,我們的教育卻不能盲目。
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痹该课唤逃ぷ髡?,都能把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系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貢獻出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