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磨皮,什么是磨皮?很簡單,用軟件打磨皮膚至光滑細膩的意思。所以,目前你看到的美顏相機等,都是帶磨皮功能的。女孩子應該非常清楚,我就不啰嗦了。 當然,在Photoshop里面也可以磨皮,今天我們著重了解如何在PS里面磨皮。 同樣都是磨皮,為了讓你了解它們之間的差距,請看幾張圖片:這是一張正常的皮膚圖片,放大后你會發現皮膚是有紋理和質感的。 如果用一些快速磨皮的方法,比如手機美顏,會變成這樣,皮膚是光滑了,但紋理丟失了。 如果你用高低頻磨皮,就可以既保留皮膚的質感紋理,而且還會顯得細膩。 來,看一下前后對比你就知道大致的結果了,調整前: 調整后: 1 2 當然,當前圖片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但不在今天的知識點范疇。今天我們只了解高低頻磨皮。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磨皮,請問什么是高低頻?每個顏色都有頻率,基本上就是波長短,頻率就高;波長長,頻率低。 當多種高低不同的頻率同時出現在皮膚上的時候,你就會看到皮膚有起起伏伏的變化,也就是你看到的瑕疵、色塊。 如果有一種辦法能夠在圖像中選取一些固定的頻率,使這些頻率都保持一致。你就可以減少這些起伏變化,這就是高低頻。 可能我的解釋也不準確。如果你不是特別無聊,上圖內容就不要研究了,因為這種數學和物理真的是太偉大,反正我是看不懂,了解一下即可。 那在一張圖像中,到底什么是高頻呢? 其實就是一些皮膚的紋理和質感,它可能會有一些顆粒感。 什么又是低頻呢? 其實就是就是皮膚的固有色。 這張圖片完全沒有剛才的質感,只有皮膚本來存在的顏色而已。 高低頻磨皮就是利用軟件的工具分別得到皮膚的高頻和低頻,把它們分開進行處理。這樣的話就相當于你把高頻和低頻分別進行了統一,從而達到磨皮的目的。 高頻保證了皮膚的質感,低頻保證了皮膚的細膩。 具體如何操作呢?在這里首先要明確,拿到圖片前首先要大致調整一下,比如你拿到的圖片是這樣的。 何為大致調整? 答:你可以用Camera Raw確定一下整體調性之類的操作。 你也可以在再次到PS里面去修改一下比較明顯的瑕疵。 明白了嗎?看到類似于痣、斑、痘、黑眼圈、眼袋、疤痕之類的東西都可以快速去掉。 關于如何去痘的操作方法,這里就不解釋了。既然你點進來看了高低頻,那么相信你肯定是會去痘印的。 我平時會用這兩個工具。 但這里注意的是,有時候碰到一張圖片,好像你又看不出瑕疵的時候,記得使用觀察層再去操作,這樣的話你看到的細節就會比別人多。 如圖,這樣看是不是還行: 加個觀察層再看: 是不是痘印馬上就出來了。 其實就是一個曲線觀察層,很簡單。 因為關于曲線觀察層之前已經出過文章,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徹底了解photoshop曲線工具,曲線觀察層是什么?系列講解第11期 經過你的修復可能圖片會變成這樣: 修改前: 修改后: 這樣的話算是做好的準備工作,然后我們可以基于這樣的圖片進行高低頻磨皮了。 看明白圖層關系了嗎?我為修飾面部瑕疵的區域,新建了一個組。 然后做了一個蓋印,ctrl shift alt E 就是把當前圖像的所有操作合并到了一個圖層,但又保留了之前的操作,這和合并圖層是有區別的,請留意。 這里補充一下,因為知識點涉及較多和時間關系,我只對皮膚做了一個簡單操作。嚴格來說一張商業圖片可能你需要進行中性灰或者雙曲線、調色、膚色統一、局部修飾等等一系列操作后再來進行磨皮。在今天的案例中,我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處理。 既然我們要分別得到高低頻,所以我們就把當前圖像ctrl J,復制一層。 重命名一下,假設上面的圖層是皮膚質感,我們稱之為高;下面的圖層是皮膚的本來的顏色,我們稱之為低; 接下來我們先得到低頻,剛才已經說過,低頻其實就是皮膚本來存在的顏色而已,它和質感沒有關系。 所以我們可以使用高斯模糊,把圖像磨平。 1 注意參數,只保留皮膚的顏色即可,其它的紋理可以忽略。 每張圖片的模糊值是不一樣的,所以千萬不要去記參數。這樣的話低頻的皮膚顏色就大致處理完成了。 那如何快速得到皮膚的質感,也就是高頻呢? 我在圖像銳化方法里面已經講過,“應用圖像”是可以做到的。 原文鏈接: 第二篇文章里面有詳細介紹應用圖像的原理。 選擇高頻圖層,找到“圖像”“應用圖像”,打開后是這樣的。 把參數調整成這樣: 大致意思就是你用清晰高頻圖層減去了模糊低頻圖層,經過減去的混合模式,一些質感就會被換算出來。 這里不再詳細解釋,我在圖像銳化方法里面已經詳細介紹過,如果你想詳細了解“應用圖像”原理,可以參考。原文鏈接: 當你點擊確定后,就會變成這樣。 把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線性光來屏蔽灰色。如果你覺得皮膚質感有些銳的話,適當降低不透明度即可。 現在,高頻和低頻就都做完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前你看到的效果和原圖差不多,沒有太大變化,或者說效果不明顯,只能說它稍微變清晰了。 但高低頻的操作的確已經做完了,道理是這個道理。但你仔細看一下低頻的圖層,實際上還是可以再次打磨的。 雖然它模糊了,但仔細觀察的時候,你一樣會發現皮膚上有一些深淺不一的色塊。 如果這時候我們繼續把這些色塊打磨均勻、平滑,然后再次和高頻圖層結合的時候,才會看得出效果。 如何繼續打磨呢?用“混合器畫筆”工具即可。 相信我,這是一個很有的工具,只是很多人沒有留意它而已。很多人會拿它做水彩、油畫、3D圖形圖案等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簡單介紹一下吧,如圖: 大的色塊是皮膚,小的是皮膚上的色塊。 我們的目的要把小的色塊涂抹成和大色塊一樣的顏色。 你會發現雜質被你這樣涂抹后完全融入到皮膚里面去了。 所以這玩意兒有點像和稀泥的感覺,注意屬性。 本質上就是經過你涂抹后,把A顏色混合到B顏色里面去,形成融合過渡,而這些參數就是供你調節的。 A:表示你要混合的顏色,當前是透明,所以混合的是圖像里面已經有的顏色。 B:潮濕,既然是和稀泥,數值越大越濕潤,混合的結果越充分。 C:載入,指涂抹顏色的量,如果你調整成2%,當你持續涂抹的時候,當涂抹到2%的量的時候,顏料就被你用光了,就涂抹不出來了。 D:混合,值越大,和下方顏色混合的越明顯,如果黑色和紅色混合,大概就只剩紅色了。 值越小,和下方的顏色混合的越不明顯,如果黑色和紅色混合,大概就只剩黑色了。 不實踐是看不懂的,這樣吧,我挑一期專門來講這個工具的使用方法,不然今天講不完。這一期如果你看不懂這個工具沒關系,完全模仿這個屬性去涂抹。 目的就是為了把模特臉上剩下的小色塊融入到整體里面去,讓它看起來更加平滑。 選擇低頻這個圖層,用混合畫筆工具調節好參數,在模特臉部存在色塊的地方涂抹即可。 因為是文章,沒辦法操作,下期出個視頻吧。 涂抹完成后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你再把高頻打開,就會看到差別。 明白了嗎? 1、高低頻我們早就做完了,只是低頻打磨的不夠,導致效果不明顯。 3、我們利用混合畫筆繼續打磨過后效果馬上就出來了。 4、這樣的話,保留質感的同時皮膚也比較順滑。 可能你會看到很多這樣的高低頻教程,大致是這樣的:1、復制圖層,然后反相。 2、針對反相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線性光,做高反差保留。 3、然后高斯模糊。 4、最后把這個圖層反相蒙版,再涂抹。 對了,還有一個磨皮插件,可以了解一下。很簡單,不用學,圖片放進去就完事。想要快的朋友可以試試。 總結:1、今天你知道了三種磨皮方法,原理都差不多,操作起來也很方便。 2、把幾種方法都試一遍,做完后都對比感覺一下哪個適合自己。 3、啰嗦一下,不要有事沒事都去整個高低頻,特寫的話還行。如果是一張全身照的話,面部細節不夠多,干脆就一鍵美顏更方便。 |
|
來自: 昵稱33950056 > 《降噪去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