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孟浩然一生沒有出仕,是唐代真正的隱逸詩人。“紅顏棄軒冕”雖然是仕途無路之后的一種無奈選擇,但這種選擇卻為孟浩然開啟了另外一扇大門。 孟浩然一生游離于“軒冕”之外,用心貼近山水,貼近田園,在自然的懷抱里,用心聆聽天籟的聲音,反而創造出了另外一番別有意趣的人生。因此,孟浩然的詩歌充滿了田園風光的樂趣,山水隱逸的閑情和羈旅行役的惆悵。其中,他那些充滿山水田園風光的詩作最為后人稱道。 在仕進無望之后,孟浩然將自己的身心完全地融入到大自然的山水之中,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歌。其中有一首詩,簡單到不能再簡單,連三歲小兒都能背誦。然而,也正是這種簡單到極致的美使這首詩流芳百世,成為千古絕唱。這首詩就是《春曉》。
寫這首詩的時候,我想,詩人的心境一定是非常寧靜而平和的。詩人遠離了人世的紛紛擾擾,遠離了俗世的爾虞我詐,遠離了利益得仁人的權衡。他躺在一人自然的懷抱中,像一個初生的孩子,用心體味著生命中短暫卻又永恒的美好瞬間。對詩人而言,哪怕這些只是一閃念的景象,卻也是一道洞徹靈魂的光。 首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靈動清新,叫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經 七月》中說“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由此可見鳥兒是對春日和暖的陽光最為敏感的。它們會在每一個清晨里喚醒春光,喚醒貪睡之人的耳朵。 一個春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天終于放晴了。詩人睜開眼睛一看,天早已大亮。幾聲婉轉動聽的鳥鳴從窗外傳進來,啊,一個多春意盎然的春天啊,一個多么美好的春日啊!詩人被春天的聲音叫醒了!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欣賞美好,留戀美好是人之常情。因為對美好的眷戀,詩人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春天的花朵。因為想起了春天的花朵,自然而然的就會想起昨夜悄然而至的春風和春雨。這一夜的風雨不知道吹落了多少美麗的花朵啊? 這一句疑問簡單而純真,包含著一聲輕輕的嘆息,幾縷淡淡的惆悵和一絲對美好逝去的不舍,不至于太強烈,也不至于太平淡。這樣的詩句不是從筆下寫出來的,而是從詩人的心底流出來的,至純至真! 很多時候,美好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只有讓生活慢下來,回歸生活本真,過上簡單的生活,幸福才會在不知不覺中來到我們的身邊。孟浩然這首《春曉》雖然描繪的是詩人日常生活中一個非常簡單的片斷,卻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最美好的樣子。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提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