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是一首小朋友都會學的唐詩,詩也寫得很優秀很好懂。作者是唐代的大詩人孟浩然。春曉就是春天的早上。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春天的早上剛醒來的時候的感覺。 第一句說春天睡眠質量最好,人總是睡不夠,所以不知不覺就睡到了早上。 第二句說可以聽到外面鳥兒在歡快地鳴叫。顯然,這說明外面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而啼鳥也是詩人醒來的原因之一,因為小鳥們開始嘰嘰喳喳叫就是天大亮之后了。 第三句是說昨晚有風雨。聽著風聲和雨點的聲音,詩人一夜睡得很安穩,這種不猛烈的風雨,屬于白噪音,能起到助睡眠的作用。 第四句是問昨晚的風雨讓花掉落了多少。這是詩人還沒有出去看發出的一個疑問,是對春天花朵的愛惜。 春花是美麗的,也是春天的標志。而風雨則是煞風景的,雖然能潤澤大地讓萬物更欣欣向榮,但是花朵會因為風雨而掉落不少。古人管這種掉落叫落紅。為什么說落紅而不是落黃、落粉呢?因為花紅色的居多,就像說葉子一般也以綠色為代表色。 這首詩里沒有寫別人,只寫了詩人自己。所有的關系也就是詩人和大自然的關系,顯示出了一種和諧和悠閑的感覺。孟浩然是個很有隱士風格的人,相對于熱鬧,他更喜歡安靜。相對于人群,他更喜歡自然。 大自然是好玩的,小朋友也都喜歡去大自然里玩耍,我們要愛護大自然,因為大自然對于我們而言,就像水對于魚一樣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