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者:王大石菠蘿川iphone5最新消息iphone廉價版百度競價 設備:iPhone 6 今天和大家聊聊無人駕駛。 一提到無人駕駛,百度注定是繞不開的。百度入局時間有多早?始于2013年,并在14年正式啟動研發計劃,至今已經過去5個年頭了。可以說,百度可能是國內少有的、比國外科技巨頭還要早入局的玩家;更重要的是,百度在無人車上下了血本,很敢燒錢。 照這么說,該有成果了吧?新興市場也搶占了不少吧?“三年商用、五年量產”的信誓旦旦,也該兌現了吧? 開局還是相當夢幻的: 2015年,僅僅花了不到兩年,百度無人駕駛車就實現了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的全自動駕駛,系國內首次,測試時最高速度達到100公里/小時。 (百度Apollo Lite L4級純視覺方案) 除此之外?呃……就沒有好消息了: 剛剛起步的兩年內,百度無人駕駛團隊,從核心高管到技術人員接連出走,爆發大面積離職潮。而且,他們像是約好了似的,紛紛成立了自己的無人駕駛公司。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開始思考,這些行業精英,離職潮緊跟著創業潮,在當時是否預示著,無人駕駛風口已到? 行業精英們的判斷或許能先于時代,但終究敵不過時代。 至少在4年后的今天看來,那些“寧愿被說成是豬,也要擠在風口”,拼命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都沒有如愿起飛。 損兵折將過后,百度內部進行了大調整。2017年百度推出Apollo(阿波羅)計劃,宣稱開放自動駕駛平臺,將各大汽車廠、供應商、無人駕駛公司、出行服務運營商等統統納入合作伙伴,自此百度搞起了無人駕駛平臺戰略。 汽車廠、供應商、無人駕駛公司都好理解,這個“出行服務運營商”是個什么東西?其實,我們熟悉的華為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華為要造車?您先別急。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了,第一,“華為不造車”。第二,華為將繼續“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在華為看來,未來趨勢是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融合。 什么是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說到這兒,您可能想明白了,哦,第一,ICT正是華為擅長的;第二,未來的汽車產業,尤其是無人駕駛,離不開這三個東西。 回到正題,總而言之,從百度公布的內部郵件來看,這一回,百度已經孤注一擲,“All in”無人駕駛了。 好好的一家大公司,貴為BAT的一員,這么好的底盤,為什么動不動就說押注,好像動不動就賭上公司的性命呢? 第一,科技行業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殘酷,押注新興行業本就是常態。大家都押你不押?“贏家通吃”法則了解一下;柯達、諾基亞是怎么死的,各位心里肯定有數。 (基于寶馬3系GT車型的百度無人駕駛汽車) 第二,百度內部,核心業務增長乏力。說白了,靠搜索起家的百度,今天他就算還想依賴廣告業務,也真的走不動了,拓展新業務迫在眉睫。 然而,阿波羅計劃過去了一年半,距離百度入局無人車,更是過去了近六年,百度仍然深陷泥潭: 有內部人員透露,目前百度和車商的合作比較松散,無人駕駛的商業化,更多的,竟然是靠和政府合作得到的補貼性收入。 到今年7月,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的明星無人車“阿波龍”,量產正好一周年。然而,在北京海淀公園,供游人試乘的“阿波龍”,仍像它2018年11月剛入駐時一樣,備受吐槽——速度堪比慢跑,運行又顯呆笨,乘坐體驗真的說不上好。 國內第一,國際表現平平。截止2018年,百度自動駕駛路測總里程數,18093英里。這樣的實力,在國內確實難逢敵手,然而對比國外,相比全球無人駕駛頭號玩家,谷歌旗下的Waymo上百萬英里的測試數據,差距仍舊明顯。 百度無人駕駛的模式也令人擔憂。其實在軟件技術上,百度是有優勢的,但實際情況是,無人駕駛技術需要軟件和硬件之間配合,一旦配合不好就會出問題,進而影響駕駛安全。 此外,盡管阿波羅計劃聚集了多達150家合作伙伴,但其商業化沒有想象中順利,也就是“只見開花,不見結果”。2019年5月,百度的季度財報顯示,首次出現3.27億元的凈虧損,持續燒錢的無人駕駛業務,財務壓力很大。 最后,為大家整理一下無人駕駛技術在國外的主要玩家: 谷歌的Waymo是最早的玩家之一,Waymo剛開始是谷歌于2009年開啟的一項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之后于2016年12月才由Google獨立出來,成為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2018年7月,Waymo宣布其自動駕駛車隊在公共道路上的路測里程已達800萬英里。 (制圖 燃財經) 不過就算這樣,Waymo的CEO John Krafcik 還是表示,“在未來的幾十年內,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做到無處不在, 無人駕駛汽車也將一直存在限制。”(對此李彥宏又怎么看?) 2014年,特斯拉入局,路線激進,舍我其誰。一度有特斯拉相當完善的自動駕駛視頻在網上頻傳,直到16年5月出現事故,車主身亡,連帶整個行業萬馬齊喑。 同一年蘋果入局,公布“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野心溢于言表,不久也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更偏向于從操作系統和軟件入手。 2015年,Uber入局,看到別人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都走了好多年,就主攻無人駕駛卡車,斥資6.5億美元收購OTTO公司,但很快OTTO被谷歌指責剽竊其核心科技,被迫支付價值2.5億美元的Uber股權達成和解,只好底放棄這一業務。 PS:國內采用了另一套標準,分DA、PA、HA、FA四個級別,其中,PA指部分自動駕駛,HA指高度自動駕駛,FA指完全自主駕駛,駕駛權完全移交給車輛。 (一輛高速行駛的特斯拉,司機竟然睡著了,車就這樣在自動駕駛的情況下,行駛了至少48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