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介入子異與趙姬之間,讓秦始皇的生父問題,成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畢竟秦始皇的血統問題,是關系著秦朝命運的國家大事。對于秦始皇的身世問題,其實是起源于《史記》。在《秦始皇本紀》中,記載著秦始皇是子異兒子,子異被扣押在趙國的時候,在呂不韋家結識趙姬,不久之后秦始皇誕生。 但在《呂不韋列傳》中,司馬遷又有這樣的描述,呂不韋曾與趙姬同居期間,讓趙姬懷有身孕,恰巧子異前往呂不韋家做客。子異請求呂不韋將趙姬送給自己,而此時的呂不韋為了能將自己的利益實現最大化,便在推脫幾次后,將趙姬送給子異。隨后不久,趙姬生下秦始皇嬴政。司馬遷在《史記》當中 ,對同一故事,卻采用不同的說法,宛如迷魂陣一般。那么這兩種記載為何會出現在此呢?畢竟司馬遷并非一般人,不可能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其實從嬴政的出生,一直到繼承王位。子異并沒有說過,嬴政并非自己的親生子。而且子異在對待秦始皇的態度上,更是能說明一切。由于子異顛沛流離的一生,讓其對妻子長子倍加愛護,即便是在面多復雜的王室斗爭時,子異從來都沒有掩飾自己對趙姬與嬴政的愛意。故此,子異應為秦始皇生父。至于呂不韋的說法,其實更像是后人杜撰。畢竟當時的呂不韋是為臣子,而子異貴為君王,呂不韋唯恐避之不及,哪里會惹禍上身。 至于為何司馬遷會在《史記》中,有兩處不同的記載。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司馬遷作為東方史學之父,對于同一件事的取舍, 肯定要考量很久。司馬遷在對于史實度較高的史料,一般是采用本紀與表進行概述,而對于那些可信度較低的,則體現在列傳當中。故此,對于這兩處不同的記載,想必也是一目了然了。秦始皇的生父,必定是莊襄王子異無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