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迅的一生中,曾有兩個女人走進他的生命里。一位叫朱安,是他的妻子;一位叫許廣平,是他的紅顏。魯迅出生于浙江紹興,與與周總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父親是一名秀才。他的原名叫周樟壽,17歲時改名為周樹人。 1902年,21歲的魯迅從江南礦務學堂畢業,公費赴日本留學,并進入仙臺醫學專業學校學習。1906年,受日俄戰爭刺激,魯迅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決定棄醫從文。正當魯迅興致勃勃地開始學文之路時,突然接到母親病重的電文。于是,他立即趕回國內,不料卻發現是一個騙局,原來母親令他與早已定親的朱安完婚。魯迅非常不滿,但以孝為天的他,還是接受了家庭的安排,與朱安拜了堂成了親。 朱安是個非常聽話孝順的女人,洗衣做飯,縫衣補鞋,樣樣精通,但由于家里條件比較差,從小沒有上過學,且還保留著清朝纏小腳的習俗,這樣的女人顯然不是魯迅心目中的妻子。成親第3天,魯迅以學業繁忙為借口,離開了家鄉回日本讀書。自始至終,他和朱安都沒有同房,朱安度過了不幸的一生。 1909年,魯迅從日本回到中國,在浙江師范學堂給日本教員做翻譯。期間,他完成了個人第一遍小說《懷舊》,并于其后開始大量進行文學創作。1918年,他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了《狂人日記》,一時聲名大噪。1920年,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受蔡元培邀請,開始在北大和北師大授課,幾年后他遇到了許廣平。 此時的許廣平是北師大國文系的一名學生,講師魯迅的風采深深吸引了她。在猶豫很久以后,1925年3月,許廣平鼓足勇氣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不想很快便得到了魯迅的熱情回應。此后,他們開始了頻繁的通信,互相支持,互相關懷。大半年后,許廣平的熱情和勇氣終于打動了魯迅,他們相戀了。 1926年,魯迅被迫離開北京,先后輾轉于廈門、廣州。許廣平毫不猶豫地跟隨著四處奔波。1927年,魯迅和許廣平來到上海,正式開始了同居生活。因為沒和朱安離婚,魯迅自然也不能和許廣平正式結婚,許廣平也不甚為意,就這樣兩人一直以同居的方式生活著。2年后,許廣平還給魯迅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也是魯迅的獨子。 1936年10月,常年身體虛弱的魯迅去世了。許廣平沒有消沉,她決心完成魯迅的未竟之業,先后整理出版了大量魯迅文集。建國后,許廣平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等職,于1968年病逝于北京。許廣平的一生沒有得到魯迅應給與的名份,可與朱安相比,她顯然是幸福而滿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