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馬晉一 【一】 孫悟空之所以同天庭鬧翻,很大程度上因為蟠桃會。 聞悉蟠桃會邀請名單無他名字,孫悟空起初想法只是“待老孫先去打聽個消息”,途中竟越想越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打砸了這場尚在籌備的天庭盛會,拋下一個惡狠狠的念頭,我吃不成這頓飯,大家也別想吃成。 https://www.孫悟空何故大發(fā)光火,道理其實很簡單,無非覺得自己尊嚴受到冒犯。 天庭的諸多日子里,孫悟空一直以“齊天大圣”自居,把三清四御、普天星相、河漢群神均拉進自己的“朋友圈”。 本以為大家是一路人呢,怎想有好事時,你根本沒有在名單中。換做誰,其實心里都氣。 【二】 那么,蟠桃會有何來歷呢? 在古代的民間傳說里,蟠桃會定位是眾仙歡聚的盛會,由王母娘娘主持,舉辦地點大抵便在瑤池。 瑤池作為王母娘娘接待賓客之處,其實早在戰(zhàn)國中期的《穆天子傳》就有記載,“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記載中出現(xiàn)的西王母,其實便是王母娘娘的神話雛形。 及至宋代以后,蟠桃會傳說已經(jīng)形成,宋金雜劇院本《蟠桃會》、《瑤池會》,元代鐘嗣成《宴瑤池王母蟠桃會》雜劇等均有描寫,盛會召開的時節(jié),定義在王母娘娘的壽辰。明清小說傳承和發(fā)揚了這一文化概念,《東游記》、《女仙外史》、《韓湘子全傳》、《八仙得道傳》等,均有對蟠桃會有較大篇幅描寫。譬如,明代吳元泰所著的《東游記》,為祝賀王母娘娘壽誕,八仙索得老君墨寶,“編星為字、剪霞為彩”。王母娘娘大為高興,便令董雙成、王子登、許飛瓊等仙女奏樂助興,持觴酬勸(“忽仙童捧蟠桃至,王母命眾仙各食其二,又命五女持巨觴勸眾仙飲。”) 《西游記》里,因蟠桃會遭孫悟空打砸,故呈現(xiàn)出“荒荒涼涼,席面殘亂”景象。后因猴王伏法,玉帝一為補償眾仙的失意,二為嘉獎緝妖功臣如來佛祖,又特加開了一場“安天大會”,其規(guī)格以及活動內(nèi)容大抵參樣蟠桃會,“王母又著仙姬、仙子唱的唱,舞的舞。滿會群仙,又皆賞贊。” 【三】 表象上看,蟠桃會歷來似乎都是安慶祥和的盛會。但在歷代小說的呈現(xiàn)里,其實不然。 《西游記》里,孫悟空大鬧天宮姑且不論,豬八戒、沙僧也曾因在蟠桃會上做出越矩的事情,遭到貶謫。《韓湘子全傳》中,沖和子 (韓愈)、云陽子 (林圭),以及《南游記》華光、《女仙外史》奎木狼、嫦娥,《鏡花緣》百花仙子等,均是因為在蟠桃會上惹下禍端,被貶下凡間的,開始漫長的“歷劫”之旅。甚至王母娘娘的直系親人,也難逃災劫。在《封神演義》中,玉帝(昊天上帝)和王母(瑤池金母)的女兒龍吉公主,就“因那年蟠桃會上誤犯清戒”,被“貶在鳳凰山青鸞斗闕”,后又受灰飛煙滅之苦,上了封神榜名單。 此外,蟠桃會也會衍生出一些禍端。 譬如《三遂平妖傳》中,有一妖精喚作袁公(大概便是猿猴精),趁著諸仙赴宴蟠桃會的間隙,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盜出天書《如意冊》,并將“九天秘法”泄漏人間,惹下諸多糾紛。 【四】 既然宴會潛有諸多弊端,為何天庭仍要樂此不疲地舉辦蟠桃會呢? 策劃者王母娘娘,以及端坐于幕后的玉皇大帝,自然是有自己考量的。 除卻表面上的歡聚一堂,諸仙增進情感外,深層原因更有二。 其一,蟠桃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盛會。 誠如《西游記》描述,“(蟠桃)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其實,不是蟠桃分等級,而是給吃蟠桃的人分出等級。但等級并非一成不變,業(yè)務精進者可以破格受到嘉獎,有點類似于“評先進”。這一舉措,既激勵了受表彰者,無形中又刺激同僚之間的競爭,甚至產(chǎn)生罅隙,方便于天庭掌控各方勢力。譬如,以蟠桃會為樣板的“安天大會”,原來僅為“五方五老”之一的如來,就破格高坐“七寶靈臺”,臺下三清的復雜情緒,可想而知。 其二,以蟠桃會為契機,展示中樞力量。 西游神話世界,玉帝掌控三界,但坐班地點畢竟僅在天宮,下方分管勢力長期游離監(jiān)管之外,難免尾大不掉。譬如如來分管靈山西方勢力、觀音分管南海珞珈山勢力,真武大帝分管泛武當山勢力,上、中、下八洞諸仙,也各有自己的山頭。一年一度的蟠桃會,即是假借盛會契機,要求外派勢力至權力中樞打卡報到,體現(xiàn)天庭的權威。這跟封建社會里,外派藩王在固定時間,必須進宮面圣,道理大抵類似。 瞧瞧,蟠桃會表面看似吃貨的盛會。其實不然。里面潛藏的政治學問,可大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