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能力,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如果缺失這種技能,我們頂多只是一個“行尸走肉”的生物而已這樣是,很難提高自己處世層次,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的。 好的思考能力,不僅能夠提高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廣度,還可以強化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深度,從而發現自己的欠缺之處,然后再加以改變。 一個具備良好思考能力的人,應該有以下兩個特征: 1,解析困惑的能力; 當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卻總是無法梳理好思路去厘清頭緒,那說明你對于解析問題方面的思考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當然,對于這個世界的很多問題,我們或許都會覺得很奇怪,單憑我們社會目前的科技水平,也很難找到所謂的答案。 但一些跟我們自身生活關系密切的問題,良好的思考能力,就可以幫助我們省卻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即便別人罵你,你也可以通過敏捷的思考,識別出對方語言中的漏洞,從而反駁對方。 針對一般日常生活上的思考,并不會超出我們自身的能力范圍。只要具備良好的思考能力,我們才能分析出問題的核心原因,然后將其解決掉。 2,主動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當我們身處某個困境的時候,不會思考或者懶得思考的人,往往就會逃避問題,任由事態變差。 而一個懂得思考的人,不是逃避問題的存在,而是會主動思考對策,盡量讓問題不再成為困擾。 盡管并不是每個對策都能夠有效解決問題,但“持續改進對策”這種舉措,就是不斷思考帶來的行動。 只要我們面對困境的時候,盡量去挑戰難題,無論成敗,我們的思考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打破不會思考的習慣“思考”這個行為,我們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做。 你今天不知道要吃什么,然后對比不同餐廳的菜式,最終根據自己的預算和喜好,最終找到要前往的餐廳,這就是思考。 但為什么依然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會思考呢? 思考的結果一般會有兩種形式: 一,有標準答案的,只有一個方法可以來用解決問題; 二,沒標準答案的,只要方法能夠解決問題就可以使用; 如果我們習慣去思考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當要面對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時,由于沒有思考的“參照點”,我們往往就會很難入手。 同樣,如果我們習慣去思考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這時去思考一些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很容易變得“一臉茫然”。 而思考高手,當然不會被這些思維習慣所影響到自己了,他們會根據客觀情況,運用相應的方式去思考問題,找到適合的答案。 在他們思考之前,先會確立思考的立足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緒”。有了頭緒之后,接下來的思考才會順理成章。 當你意識到自己受制于某種固定的思考習慣,你一定要敢于打破這種習慣,無論是長此以往的思維定式,還是認知局限導致自己的思考固執,都需要有意識調整和改變。 只有對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出質疑,敢于挑戰自己的思考模式,你才會真正懂得如何正確去思考。 那這些思考高手,他們是怎么針對問題開始構建頭緒,進行思考的呢? 通過大膽假設建立頭緒我們一般人的思考方式,通常是從已知到未知,就是通過已有的情況,推斷出還沒有的東西。 但這種思考方式的缺點就是,如果手頭上已有的“證據”不足,我們就很難進行有序的思考了。 所以,開始構建思考的路徑時,假如思考的資料不足,先不要急著運用邏輯推理去得出結論,而是先提出某種假設,然后再通過邏輯推理去驗證,讓這種假設變成結論。 也就是說,我們先把假設的“結果”擺出來,通過對這個“結果”的分析,排除不合理的地方,篩選合理的部分,最后才得出我們想要的那個答案。 例如,飛機的發明,并不是因為隨著科技的慢慢發展,自然而然地制造出來的,科技只不過是讓飛機的制造變得更容易而已。 飛機的發明,是始于人類對飛翔的渴望,建立在“假如人類能在天空飛翔”這個假設之上,然后才慢慢通過各種方案設計的摸索和驗證,才最終通過科技發明出飛機這個東西。智能電話的出現也是如此。 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先提出假設,再給予支撐理由,最后才去驗證可行性。 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開始思考,就是因為他們不敢對未發生的事情進行思考。當你沒有這些假設的事情作為思考的立足點,那么你就很難入手去思考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不會做飯的人,想去學習,那么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一般人提出來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先做幾道喜歡的菜開始學起。 那么“做幾道喜歡的菜”就是屬于一個假設了,完整的思路就是這樣:假如從做自己喜歡的幾道菜入手學習,或者學習做飯會更容易。 這句話之所以是假設,因為以幾道喜歡的菜入手學習做飯,是不是真的能夠讓你容易學會做飯,這并沒有確切的論證,畢竟還沒有被驗證。 但你通過這一點構建思路,有了這個頭緒之后,接下來你就有了思考的方向,找出自己喜歡哪幾道菜,然后購買相關的材料,再一步一步地做起。 再如,對于“跳出體制重新找一份新的工作好不好”這個問題,我們提出的假設就是,假如離開體制之后,重新找到的工作比目前這份待遇更差,老板更壞,或者辭職之后,暫時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到時怎么辦? 有了這個假設作為思考的立足點,我們就會權衡利弊,對比辭職的風險和繼續工作的優缺點,然后得出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想要假設好,一定要準守以下法則: 1,你的假設,一定要建基于現有的資料上,不能憑空做一些無謂的假設。 2,假設最好有一個驗證的可能,如果你的假設無法驗證,就很難有益思考。 3,你的假設要有足夠的理由去支撐,找出支撐的理由可以讓思考更充分。 4,當你不知怎么假設時,問問自己想要一個什么結果,再從結果進行假設。 通過這些法則進行假設,你就找到思考的起點,接下來的推論就會水到渠成了。 運用你的思考能力當你有了思考的頭緒,接下來,就需要運用你的思考能力,對問題進一步解構了。 根據科學研究,我們可以把思考的方式劃分為以下這些類別: 記憶性思考: 個人對過去學習得到知識的回想、重現與掌握的思考能力。 想象性思考: 對事物的存在方式進行藝術性的重塑,展現和轉換的思考能力。 歸納性思考: 根據事物某些相似的特質,將其歸類或分類的歸納思考能力。 概括性思考: 依據某一特定規則或標準,衡量鑒別某一或某些事情是否具有相同特質的能力。 比較性思考: 辨識某個個體或群體不同于其他個體和群體的思考能力。 分析性思考: 從雜亂無章的資料當中,理出符合邏輯的頭緒或規則,從而獲得某個結果的思考能力。 演繹性思考: 由一般到特殊,由原則推論到事實或者新理論的邏輯推理能力。 這些思考形式,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有時甚至是綜合幾種不同的方式一起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 例如上述辭職找新工作的例子,你通過想象性思考對新工作的情況進行想象,做出假設,然后通過比較性思考,對比身邊朋友跳出體制之后的職業發展情況。 根據這些情況,你運用歸納性思考,發現每一個朋友跳出體制之后從事新工作的發展,并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再通過分析性思考,你對新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新公司的福利制度和薪金都有一定的保障。 最后經過演繹性思考,從上述這些條件中推斷出最終的答案:辭掉目前這份工作,開展另一個新的工作,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至此,你對于這個“辭職換工作”這個問題,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思考流程了。 那怎么提高這些思考能力呢? 一般來說,想要提高自己思考問題的能力,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1,針對性閱讀提升思維的書籍。 好比你邏輯思維不夠好,那么從入門級的邏輯導論看起,再慢慢閱讀一些比較復雜的邏輯指導書籍,這樣就很容易培養出的思維習慣。 2,通過相關的思考練習題進行鍛煉。 思考練習題,一般都有標準答案,由于答案固定,某程度上可以塑造我們的思考方式。缺點是,這種練習多了,很容易讓我們行程思維定勢,但剛開始鍛煉時,思考練習題的作用的確很大。 3,在日常生活當中,有意識運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解決問題。 最直接的方法,當然就是通過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問題,積累思考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主動思考日常生活里帶給你的問題,想一想,要解決它們會有什么方法。每個問題都好像是一個“炸彈”,如何拆彈,讓自己成為“拆彈專家”,你的思考能力才會獲得提升。 提高思考力的步驟想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當然靠一篇文章是很難解決到問題的。 當你通過文章或者書籍的某些內容,啟發到你塑造自己的思考模式時,你就要不斷從現實生活當中經常去運用,才能將其變成你能力的一部分。 以下四個步驟,是正確思考最基本的運用步驟。當你遇到問題時,有意識地按照這些步驟去思考,你才有可能把問題解決。 第一,懂得定義問題的關鍵之處。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你要知道問題是什么。而你想要知道問題是什么,首先你就要懂得如何定義問題。 如果你無法定義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要素,即便是愛因斯坦,也很難給你提供解決辦法。而所謂“定義問題”,就是你要懂得根據現有的信息,找到那個最深層,最有決定性的那個原因。 例如你害怕騎自行車,表面看起來好像是你不會騎,擔心騎不好而跌倒。但核心的原因,就是那個決定性的原因,是你害怕跌倒而讓自己受傷、疼痛。 如果你全副裝備地保護自己去練習,你是不是就不會害怕了呢? 第二,懂得跳出固有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當下的思考方式,無法讓你解決到當前的問題,那么你就不要執著了,跳出這個思維習慣,不要用你一貫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一種思考方式,是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的。當你用固定的思考都找不到想要的答案,那你就要去審視那些你之前認為不可能,甚至抗拒去思考的解決方案了。 頭腦風暴,就是一種激發思維的思考形式。 第三,懂得變換思考的角度。 宏觀來說,我們會有兩種視角:當局者和旁觀者。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有時站在當局者的角度,找不到解決方法,可以嘗試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當你遇到一個束手無策的問題時,你脫離自己的視角,用旁觀者的視角去思考,問自己:假如自己是他,他會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畢竟對待公司的問題,站在員工的角度和站在老板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這種不一樣的角度,正是擴展我們思考方向的重要調整。 適時調動角度來挖掘問題,會有更好的效果。 第四,勇于試錯去檢驗答案。 當你提出假設之后,想要證明這個假設對不對,你就必須要去驗證。而驗證,并不一定就會得到正確的答案,所以懂得不斷試錯,你才能夠從中獲得思考的經驗。 有時候玩游戲,走錯一步,回頭,重新再試一遍,從錯誤中分析問題,接著繼續走,走對了,那你也因此而有所得,明白到核心的關鍵問題。 當然,試錯只能在某些后果不會太嚴重的事情上使用,否則到頭來你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可能是教訓。 通過這一系列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分析力,那么即便我們遇到問題,也能夠針對性地去思考核心原因,從而找出解決之道。 所以當我們的努力無法讓自己進步的時候,不要急,停下來先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礙我們前進。 提高思考能力,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繁復,但最重要的還是看你怎么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