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間領主 1公元734年,凜冬。燕趙邊塞,黃云蔽日,寒風呼嘯,大雪紛揚,北雁孤鳴。 “兄弟,我走了,你多保重?!鼻賻煻笳f著,背起了行囊。作為10多年的貧賤之交,詩人高適心中自是不舍。 然而,離別是必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去奔波,又豈能長久廝守呢? 想到這里,高適陰郁的心情舒展開來,吟出了千古詩篇《別董大》——
這首詩先寫邊塞荒涼、昏暗、寒冷的奇異景象,繼而筆鋒一轉,勉勵好友放心遠行,天下誰不知道你的大名呢?全詩格調高昂,展現了詩人樂觀、豪放的情懷,也反映了盛唐高視闊步的足音。 2在盛唐詩人朋友圈,高適絕對算一朵奇葩。 論出身,他比其他人都貧窮,“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因父親早逝,他甚至有一段乞討生涯; 論仕途,他46歲才中第,而同時代的王昌齡、王維,甚至小他11歲的岑參等,都早早踏入宦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既不能拼爹、又少不得志的老高同志,不屈不撓,劍走偏鋒扎根邊塞,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 他的貴人,當屬邊陲名將哥舒翰。49歲那年秋天,在好友岑參的推薦下,高適來到甘肅。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很賞識他,讓他做參謀長,并多次向唐明皇美言。高適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安史之亂爆發,哥舒翰被任命為總司令,駐守潼關。結果,潼關失守,老高見勢不妙,趕緊跑去跟唐明皇通風報信,并建議他前往四川避難。 唐明皇如夢初醒,先是委任高適為侍御史,后又提拔為諫議大夫。等到肅宗即位,高適已成了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淮南節度使,幫助肅宗平叛永王之亂。后來,代宗即位時,高適任劍南節度使,后遷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進封渤??h侯。 公元765年,高適終于走完了自己波浪壯闊的一生,贈禮部尚書。 3高適的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其代表作除了《別董大》外,當數《燕歌行》——
開元二十六年,有人隨御史大夫張守珪出塞歸來,作《燕歌行》給高適看。高適看后,深感征戍之事,遂寫了這首詩。詩中,詩人將在塞外長期生活的感受,如民族矛盾、將卒矛盾、人民苦難、戰場慘景等眾多內容熔于一爐,造成了“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保ǘ鸥φZ)的奇特效果。 開始八句,寫外患驟然而起,將士辭家赴邊,氣勢雄壯,“山川蕭條”以下八句,寫戰爭過程,敵人兇悍,而唐將無能,“鐵衣遠戍”以下八句,則寫陷于重圍的士兵痛苦心境及戰場慘景,最后四句,熱情禮贊士卒的獻身精神,表達詩人強烈的感慨。整首詩謀篇布局極具匠心,其深廣的內容,批判的精神,磅礴的氣勢,無不達到了極致而成為邊塞詩杰出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