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魏征,大家都知道他是李世民手下出了名的諫臣,他犯顏直諫得到李世民的賞識,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魏征一生中跳槽六次,換了六個老板,而且死后被抄家。 魏征生于公元580年,祖籍巨鹿郡下(現晉州市),唐朝著名的賢相,魏征輔佐李世民創立“貞觀之治”的大業,有“一代名相”的美譽。 魏征的六個老板魏征祖上是書香門第,因父母早亡,便出家為道士,隋末,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造反,于是把博學多才的魏征請來為自己出謀劃策,元寶藏寫給李密的信都是魏征寫的,元寶藏投降李密后,魏征于是跟了李密,授任為元師府文學參軍,李密降唐后,魏征又跟著唐高宗李淵混,不久浚縣被夏王竇建德占領了,魏征被俘,于是便跟著竇建德干,竇建德兵敗后,再次回到唐朝,成為李建成太子的洗馬,玄武門之變后最終跟著自己的最后一個老板李世民混。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聽說魏征以前一直勸大哥把他調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就問魏征,你為什么挑撥我們兄弟之間的關系?魏征說:如果太子聽我的,就不會有如此下場,李世民見魏征說話直爽,赦免了他。 唐太宗對諫臣魏征很寬容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任魏征為尚書左丞,魏征任職期間,前后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都全部接納,唐太宗其實很寬容,做了很多讓步。 一次唐太宗的老部下濮州刺史龐相壽貪污,龐相壽被免職,于是便托人找唐太宗訴苦,說他跟著太宗南征北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于是李世民戀舊將龐相壽官復原職,魏征知道了極力反對,說這樣怎么去教育別的官吏?結果李世民把下的令又收回來,搞得滿朝皆知,都知道是魏征讓他改的。 有次唐太宗到洛陽去,住在顯仁宮,一看宮里的茶具都是舊的,而且也沒有山珍海味,結果把總管給罷官了,魏征說這可不行,奢糜風氣可不好,隋煬帝當年勞民傷財的開鑿大運河,結果隋朝二世就滅亡了,唐太宗又把總管給叫回來。 還有次高句麗送來兩個美女,魏征說不能接受,太宗覺得也對,高句麗送過來兩只烏鴉,李世民天天想回去看烏鴉,若是美女,那更不想上朝了,于是唐太宗把美女退給人家。 魏征有次去找唐太宗商量事,唐太宗把玩了一個多小時的鳥放在手里,魏征說不可玩物喪志。結果一次魏征又來找太宗,唐太宗嚇得,把小鳥藏到袖子里,結果鳥被捂死了。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皇太子李承乾不學無術,魏王李泰越來越受寵,朝廷內外有些流言蜚語,李世民很煩這些議論,對他們說:當今忠誠正直的大臣,沒有人能與魏征比。于是便派魏征去輔佐太子,但魏征以有病為由推辭了,唐太宗卻說有病也可以保全太子。 貞觀十七年魏征病故,李世民非常傷心,為此停止朝會五天。 忠誠為何沒有好下場,魏征死后凄慘唐太宗和魏征相處融洽,太宗為魏征送葬時,在宮廷最高處遠遠望著魏征離去,內心非常傷感,那么魏征到底做了什么讓太宗抄他家呢? 第一、 魏征作為一名賢臣,清廉、勤勞、能干這些都做到了,卻沒有做到不跟皇帝爭后世之名,魏征把自己前后寫給太宗的那些諫辭給史官褚遂良,這件事被太宗知道后非常生氣,這不是想自己留千古佳話嗎?太宗想魏征所有的后世之名都是皇帝我賞賜的,還跟我爭千古佳話。 第二、 唐太宗知道魏征非山東武人,也不是山東貴族,所以就派他監視山東貴族和關隴集團,以此來操控諸政治集團,結果魏征越權了,犯了大忌。魏征推薦杜正倫為宰相,而杜正倫出自山東望族,后來魏征還舉薦侯君集出任武將,侯君集屬于關隴集團。 所以魏征有聯合東西文武兩大勢力的嫌疑,魏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太宗不能容忍,如果這件事暴露在魏征生前,魏征也沒有好下場。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侯君集與杜正倫參與李承乾企圖謀反一案,唐太宗非常生氣,把侯君集處死,杜正倫流放驩州(今越南)。 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薦這兩人,說他們有宰相之才,李世民懷疑魏征和他們是一伙的,本來答應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魏征長子的,后來出爾反爾取消婚約了,人都說君無戲言,想想太宗有多氣吧。后來還跑去把魏征的碑給推翻了,太宗想親撲其碑,讓你死不瞑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