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廣泛地存在于人體中,是人體最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鉀元素在體內可以調節細胞內適宜的滲透壓和體液的酸堿平衡,參與細胞內糖和蛋白質的代謝。有助于維持神經健康、心跳規律正常,可以預防中風,并協助肌肉正常收縮。 不少人都知道,體內鉀元素過高會導致高血鉀,不過“糖友”們知道么,缺少鉀元素會導致血糖的異常。 鉀幫助血管放松。如果體內缺鉀,血管會收縮,導致血壓升高。研究證實:鉀對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防止鈣流失,使骨骼更硬朗。 當人體鉀攝取不足時,鈉會帶著水分進入細胞,使細胞破裂導致水腫。并且血液中缺鉀會使血糖偏高,導致高血糖病癥。低鉀會使胃腸蠕動減慢,加重厭食,出現惡心、嘔吐、腹脹、便秘甚至腸梗阻。 四季中,夏天人體最容易缺鉀,因為天氣炎熱,人體消耗的能量增多,能量代謝需要鉀的參與,因此夏天人體的鉀流失要比其他季節多一些。 當體內的鉀不斷隨著汗液流失,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會倦怠無力、頭昏眼花,呼吸困難。如果體內嚴重缺鉀,可能導致神經性耳鳴以及肢體麻木的亞健康狀態。 1 感到疲勞 當體內缺鉀,經常會出現虛弱和疲勞的癥狀,主要是由于體內的所有細胞和器都需要鉀來正常運作,如果沒有足夠的鉀,工作能力就會下降。 2 肌肉痙攣和受傷 主要是由于鉀能幫助肌肉與神經交流,而且還有助于肌肉的收縮,體內并無足夠的關鍵電解質的時候,肌肉便會極易出現痙攣和受傷疼痛癥狀。 3 出現便秘 據女性健康報道,如果身體處于低鉀水平中,體內的各項機能就會有所減緩,譬如消化系統,從而引起便秘的出現。 4 心率異常 倘若有心悸或心跳過快等現象,一般會使人出現虛弱、頭暈的情況。 5 刺痛和麻木 鉀具有維持神經健康的作用,如果體內缺少鉀,神經或許會有刺痛以及麻木的癥狀發生。 6 精神疲憊和困惑 WebMD報告說過,低水平的鉀會不利于人體的心理健康,引起思維混亂,比較嚴重者,或許還會使人出現抑郁和幻覺。 補鉀也不能隨便補,攝入過多會導致高鉀血癥,造成意識模糊,甚至猝死,因此補鉀需記住以下幾個原則: 1 適度原則 一般情況下,推薦每日攝入2克的鉀元素,而想要起到預防慢性病的效果,最好能攝入3.6克。 2 食補優先 人們在缺鉀時,雖然可以通過口服藥物或注射針劑來補鉀,但健康人員日常補充鉀元素,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還是適當多吃富含鉀的食品。 在蔬菜中,菠菜、莧菜、青蒜、大蔥、蠶豆、山藥等的含鉀量比較高;而在糧食中,蕎麥面、玉米面、紅薯中含鉀則比較多;水果中以香蕉、西瓜比較豐富。 補鉀好搭檔:酸奶+松子 酸奶含豐富的益生菌,可以維護菌群平衡,從而減少鉀流失,同時松子富含鉀元素,將松仁加入酸奶一起吃是補鉀的好方法。 此方也適合腹瀉的初期,但若腹瀉嚴重要及時就醫。 3 補鉀先補鎂 缺少鎂元素會影響鉀元素的吸收,所以保證體內充足的鎂也很重要。 建議每天攝入鎂330毫克比較合適,常見的含鎂食物包括紫菜、綠葉菜、堅果、雜糧等。 補鎂好搭檔:小米+燕麥 小米是雜糧的一種,也是鎂含量豐富的來源之一,燕麥也屬于粗糧類,不僅鎂含量豐富,也含有不少鈣,鈣鎂一起補,效果更好。 健康說 夏天的時令蔬菜總也有不少“補鉀好手”:比如說一個200克大番茄,含有0.2克的鉀,而更為常見的冬瓜,一斤能攝入0.5克的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