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歌》已經不成熟地批注完了,個人深知,這是不夠的,所以還想在這篇文中稍加補充一下: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其中,“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中的“舊病”是指:以往有無別的病證,家族病史之類的;“因”是指: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舊病呢?是不良的生活習慣,還是個人的情志問題? “再兼服藥參機變”是指:患舊病的時候吃過什么藥物進行治療?效果如何?大夫可以以此進行藥物的加減。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是指:女性病患一定要問月經的情況,這是大夫確診病患身體情況和開藥的重要依據。遲速閉崩各指的是女性月經的情況——"遲”:女子月事來得比以往要晚(正常期限取三個月的平均值);“速”:女子月事來得比以往要早(正常期限取三個月的平均值);“閉”:月事疏泄不及,不暢或者是閉經;“崩”:女子月事疏泄太過,流量大。 按:黃元御《四圣心源》:“先期者, 木氣之疏泄,崩漏之機也;后期者,木氣之遏郁,閉結之機也。”意思就是如果肝氣疏泄太過,就會發生崩漏、月經量多、時間長、經期提前等情況。如果肝氣疏泄不及,就會出現經期推后、量少、經行不暢,甚至痛經、閉經等癥狀。至于肝氣郁結,只要想想,心情緊張、憂慮、擔心、壓抑之后,是不是月經就會出現問題?最常見的是月經不調,有時會三四個月才來一次,有時來十幾天都不結束,滴滴拉拉總是不干凈,這些其實都是肝氣郁結弓起的疏泄太過或者不及的結果。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是指:即使是兒童病患,也是在十問中增減。這樣就能知道一些兒童的病證了。 關于色診——形色之辨,以紅黃者為實熱,青黑者為陰寒,而仲景云:面赤戴陽者為陰不足。此紅赤之未必為實也。(出自《景岳全書》中的《十問歌》) 參考資料: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五 色 肝色青。事實:肝病則面現青色,青色多,肝氣絕。青色多者,必弦細而急,如循刀明之類。原理:造化之氣,水性下沉,下沉則黑,火氣上浮,上浮則赤。木氣者,夏秋火氣降沉水中所成,黑中有赤,其色為青,故木色為青,肝秉木氣,故青為肝色。 心色赤。事實:心病則面現赤色,赤色多,心氣絕。赤色多者,心脈其必浮面不降,有如掛鉤,上有下無之類。原理:造化之氣,火氣上浮,其色為赤,心秉火氣,故赤為心色。 肺色白。事實:肺病則面現白色,白色多,肺氣絕。白色多者,肺脈必薄而澀,有如循鳥之羽毛之類。原理:造化之氣,金性在上,其色本白肺秉金氣,故肺色為白。 腎色黑。事實:腎病則面現黑色。黑色多,腎氣絕。黑色多者,腎脈必沉而不浮,有如石之下沉之類。原理:造化之氣,下沉則黑,最能下沉者,莫如水,腎秉水氣,故腎色為黑。 脾色黃。事實:脾病則面現黃色,黃色多,脾氣絕。黃色多者,脾脈如屋漏一落,緩而不能連續之類。原理:以青赤白黑四色,融而和之,則成黃土的黃色,土氣居升浮降沉之中也。所謂四象之中,原有中氣者,其實中氣之中,原有四象也。四象與中氣,中氣與四象,原是分析不開的。中氣不衰,黃色不現,一現黃色,乃土氣之敗。脾秉土氣,故脾色為黃。運動圓則五色不見,不運動,則一色獨見,而人死。 五味 肝味酸。事實:本病則現酸味。病人自覺有酸味者,調和肝脈則愈之類。原理:木主疏泄,木本生火,木實則不能疏泄而熱郁。肝木熱郁,是以作酸。肝秉木氣,故肝味為酸。 心味苦。 事實:火病則現苦味,苦者,火逆不降之味。病人自覺有苦味者,清降心脈則愈之類。原理:凡物之被火燒焦者,其味即苦,火氣浮上則燃燒,燃燒則苦,故火為苦味。心秉火氣,心火不降,則自覺苦味。 肺味辛。事實:金病則現辛味。辛者,金氣逆散,不能收斂之味,病人自覺有辛味者,降斂肺脈則愈之類。原理:辛味主散,人食辛味則汗出,以其散也。金氣喜收惡散,金氣降則收,不降則散。肺秉金氣,肺金不降,則現辛味,故肺味為辛。 腎味咸。事實:腎寒則無味,腎熱則味咸。病人自覺有咸味者,清潤腎脈則愈之類。原理:海水之咸,太陽射人海水的熱力深藏富有也。咸極則苦,即是咸由于熱的根據。腎乘水氣,水中陽氣過旺,則現咸味。故腎味為咸。 脾味甘。事實:脾病則現甘味。脾氣郁熱,甘味乃現。病人自覺有甘味者,消解脾熱則愈之類。原理:以酸苦辛咸四味,融而和之,則成甘味。谷食味甘,秉中土也。脾秉土氣,脾病熱則現甘味,故脾味為甘。五味偏見,皆熱之病,五味偏見,病人自覺。 五聲五志 肝聲呼,肝志怒。事實:肝脈沉面澀者,則病怒病呼。原理:陽氣降入水里,封藏一冬,降極而升,化為木氣。木氣上升,其力甚大,升而不遂,則郁動莫遏。冬春之交,必起大風者,木氣之郁動也。肝秉木氣,肝經升氣被抑,則郁動而聲呼志怒也。 心聲笑,心志喜。事實:心脈浮面弱者,則病笑病喜。原理:火氣主浮,一浮即降,浮而不降而病生焉。笑與喜。皆氣之偏浮不降使然。心秉火氣,人身的火氣偏浮,則病笑病喜,故心聲為笑,心志為喜。 肺聲哭,肺志悲。事實:肺脈沉而虛,則病哭病悲。原理:笑與喜為陽象,哭與悲為陰象。陽浮故病笑病喜,陰沉故病哭病悲。金氣主降,降而不沉,則陰象不盛,不哭不悲。降而太過,則陰沉面病哭病悲,故肺聲為哭,肺志為悲。 腎聲呻,腎志恐。事實:腎脈沉面虛者,則病呻病恐。原理:氣浮則笑,氣沉則呻,氣浮則喜,氣沉則恐,陽浮陰沉,自然之理。腎秉水氣,水氣為沉,沉而不浮,陽氣退敗,則陰沉面病呻病恐,故腎聲為呻,腎志為恐。 脾聲歌,脾志思。事實:脾脈郁者,則病歌病思。原理:氣升為病則自呼,氣浮為病則自笑,氣降為病則自哭,氣沉為病則自呻,氣升為病則自怒,氣浮為病則自喜,氣降為病則自悲,氣沉為病則自恐,氣郁于中則病自歌與病自思。欲呼不呼,欲笑不笑,欲哭不哭,欲呻不呻,是以歌也。欲怒不怒,欲喜不喜,欲悲不悲,欲恐不恐,是以思也。脾秉土氣面而居升浮降沉之中,中氣抑郁不舒,則病歌病思,故脾聲為歌,脾志為思。 五聲五志發現,病人自覺。 五竅 肝開竅于目,清陽上升,目系于肝也。 腎開竅于耳,濁陰下降,化精歸腎,耳系于腎也。 肺開竅于鼻,鼻為呼吸之門,鼻系于肺也。 心開竅于舌。舌系于心也。 脾開竅于口。脾口俱主飲食也。 五液 肝液為淚。肝家津液,為風熱所動泄也。 心液為汗。汗即血所化也。 肺液為涕。肺氣不降,則津液凝聚,而出于鼻也。 腎液為唾。腎氣不能藏,而津液上泛也。 脾液為誕。脾陰不足,不能汲收本臟津液也。 五臭 肝臭為臊,木氣病也。人身腋下狐臭,即肝木病氣。 心臭為焦,火氣病也。每年夏季,必有極熱之數日,空氣中時有焦臭即是。 肺臭為腥,金氣病也,秋晴日久,空氣中時有腥臭即是。 腎臭為腐,水氣病也。陰霾不見陽光之時,時有腐臭即是。 脾臭為香,土氣病也。不臊不焦不腥不腐, 則成香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