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憑借變聲發布原創短視頻而迅速躥紅的pipa醬,到辦公室就地取材解決吃飯問題的“辦公室小野”,從“開眼”到“二更”,從鄉村非主流的“快手”到今日頭條下屬的“抖音”、“西瓜”、“火山”,短視頻這兩年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流量的新入口,越來越多投資人和圍觀者認為短視頻是下一個待開發的金礦。 我國短視頻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并逐漸走向成熟: 2013-2015年,以秒拍、小咖秀和沒牌為起點,短視頻平臺逐漸進入公眾視野,短視頻這一傳播形態開始被用戶接受;2015-2017年,以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應用獲得資本的青睞,各大互聯網圍繞短視頻領域展開爭奪,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也加入這場大潮2017年至今,短視頻垂直細分模式全面開啟,“短視頻+模式頗受到行業重視……” 提到“短視頻+”,就繞不開“短視頻+電商”。 短視頻和電商的結合絕非偶然,兩者的結合說是各取所需。電商流量紅利消褪,流量越來越貴,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這是目前擺在中國電商巨頭一道難題。在此情況下,大家目光自然瞄準了流量聚集地,而短視頻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流量聚寶盆。而且短視頻電商也屬于內容電商之一,相比圖文帶貨,短視頻電商對于消費者來說,更為直觀貼切;相比直播“種草”,短視頻也更為靈活,并且更有針對性。 短視頻行業前期玩家為了爭奪市場燒錢不斷,但是資本的錢不是好拿的,變現一直是壓在短視頻玩家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短視頻+電商”的結合讓短視頻行業未來看起來更加的光明。誰能率先搶下短視頻+電商”這塊最大的蛋糕,誰也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占有利位置。短視頻能夠拉動電商平臺的活躍度、流量增長及用戶粘性。如今消費升級,電商行業的購買者年輕化趨勢比較明顯,許多消費者需要的是“必欲品”,不是必需品,對于短視頻中的商品,驅動消費者購買決策因素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用戶評論,而短視頻強大的社交屬性正好滿足用戶聚焦的需求。 “短視頻+電商”試水者不斷,模式各有特色 阿里投資抖音的消息沸沸揚揚,而阿里本身也是一直在籌劃電商短視頻活動,京東618期間與抖音聯動,取得數據上的突破。顯然,短視頻的出現給了電商平臺啟發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頗豐的收獲。而蘇寧在短視頻領域投入則決心更強,推出短視頻平臺“頭號買家”。 1.自媒體電商之路 當然很多做自媒體的買家們也需要在的抖音、快手等平臺搬運視頻到詳情頁或者網頁上做背景和裝飾。 2.小紅書電商之路 上面已經提到短視頻電商也是內容電商之一,而小紅書就曾經給大家做了一個“內容電商”的示范。明星KOL化帶動了小紅書社區的活躍度,各路KOL貢獻高質量圖文和原創內容分享,形成優質UGC供應,最終引流到銷售轉化,初步實現了“內容+電商”模式閉環。小紅書異軍突起,從最初的跨境電商社區過渡到今天的內容電商,可以說靠的就是口碑。 3.快手&有贊:短視頻電商導購 6月28日消息,快手宣布將與有贊合作,推出“短視頻電商導購”開啟新一輪商業化嘗試。快手還將新增“快手小店”,每個主播均可開啟自己的小店,在快手作品、短視頻、直播等場景內,直接引導粉絲在快手APP內進入有贊商家店鋪購物,而商品則來源于快手主播合作的有贊商家店鋪。 在這個點上娛樂化的時代背景下,不論是社交+電商,還是短視頻+電商,歸根到底都躲不開零售的本質。對于視頻行業而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已經成為必然,行業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所以要我們要學會利用工具,掌握技巧,才能在短視頻中站穩腳跟。 |
|
來自: 昵稱6364183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