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真好”,直戳老母親的內心: “如果說英語是老母親心里的白月光,那數學真可謂是現實中的蚊子血,躲不開又逃不掉。” 奧數、珠心算、速算.....這些特別項目孩子當然可以選擇不學,但從小學到大學的基礎數學是怎么也躲不開的。而對我這樣以數理見長的老母親來說,對孩子學好數學又有著別樣的“迷思”。 所以,一直苦心鉆研各種學習方法和資源。但即使這樣,我在小川的數學啟蒙上還是犯了錯誤 。 估計是先前經驗的慣性影響,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更加重視訓練他的“計算能力”。在一段時間里,他很快就熟練掌握了100以內加減法和乘除法。 卻在我認為很簡單的地方,翻了跟頭。之前,他對由小方塊堆砌起來的立體圖形,常常數不清隱含在背后的塊數、辨不清立體圖的三視圖。 遇到問題就得解決,查了很多資料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把數學想簡單了,孩子想學好數學,需要的是多元能力。 低年級的算術,和高年級的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高階段的數學,需要具備的能力根本不一樣! 算術要求的是語言能力,而平面、立體幾何等依靠的視覺-空間能力,關鍵兩者還互不相關! 在數學教育王者之一的新加坡,數學的技能訓練(俗稱刷題)被排到了最后;而以培養孩子視覺-空間能力為重點的Visual Math(視覺數學)被放在了關鍵位置。 它不但是孩子進行高階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前期數學啟蒙的重要方式。 1什么是視覺數學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對大腦進行掃描時發現,當人在處理數學問題時,大腦有5個部分在工作,其中有兩個部分跟視覺有關(綠色 橙色部分),而不僅僅是對抽象數字的理解、記憶和執行。 視覺數學,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一些具象化的東西,或畫圖,或教具來呈現數學里的抽象概念,進而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是當今非常流行的數學教學方式,在新加坡和美國數學里,都已經有大量的應用。 視覺數學包括兩大塊內容,分別對應大腦的兩個區域,一個負責空間想象和數量統計(比如圖一),一個是負責處理圖象符號(比如圖二)。 圖一、需要孩子大腦計算出那些肉眼可見的、以及不可見的方塊,然后才能計算數量,可通過教具進行展示。 圖二、數學當中的行程問題,用圖示方式展現。 其實,這些具象思維能力,孩子天生就有。沒有學過加法的孩子,也能說出1個蘋果 1個蘋果等于2個蘋果。 只不過,數學畢竟是一個抽象概念和思維的集合。我們在教孩子數學時,往往忽略了這項基礎能力,而過多去追求更加抽象的計算能力。 在走了彎路之后,我開始反思自己教孩子數學的策略和方法,在依然重視鍛煉孩子計算能力的同時,著力培育他的視覺-空間能力。 具體怎么做?一種方法,之前就推薦過,新加坡數學(我們的數學教學中也有,只不過他們似乎強調的更多些)倡導的建模方法。 另一種方法,早在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時代,就被倡議和廣泛采用過的——數學教具法。 教具獨特的特性(科學性、針對性、可視性、完整性),特別是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理解所講內容,一直以來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蒙臺梭利的經典教具固然好,我又找到了一些更加有趣的新版本。為了提高針對性,我還特意買了一整套小學數學課本和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根據知識特點和課標要求,又在其中進行了篩選,最終選擇了這幾個先推薦給大家。 2LR MathLink Cubes適用年齡:3歲 對應知識點和數學能力:
特點:循序漸進的題卡。 玩法:(因為太多了,舉例說明) 1.數的理解 小學課標要求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從十,然后過渡到百、然后到千、萬這種大數。 實際教學中,也常常利用圖片或教具進行教學。 這套教具里的積木和題卡的結合,能讓孩子更加容易地理解大數概念。 2. 運算卡 一年級這樣的習題,隨處可見。 運算卡的本質其實就是新加坡數學的建模方法,一方面將抽象的數學計算轉化為孩子可以看得見的畫圖模型,更形象、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又將實物加減轉化為有一定抽象程度的數學模型,幫助孩子實現從具象向抽象的轉變。 3.圖形與幾何 “題卡 積木”還可以幫助孩子掌握統計小立方塊的數量、面積、周長的方法。 小川之前在進行立體方塊統計的時候,就常常用這套教具來幫他建立空間圖形,加深理解。 4.邏輯推理、歸納 類似這種歸納推理題,小學一年級頻繁出現。 也可以利用這套教具來從小培養。 點評: 這是一套類似樂高積木的教具,囊括了從基本識數到計算、立體、邏輯推理等等廣泛的學習內容。最大的有優點就是配有拾級而上的題卡,我們可以根據題卡的順序,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更高階段的學習。 3Saalin TANGRAM七巧板無論國內國外,從來都不缺七巧板的身影,因為它對孩子邏輯推理、幾何圖形的理解,實在太重要了! 國內直接把七巧板放在了小學一年級的教材里,甚至在幼升小的題目中,就有七巧板的身影。 適用年齡:一套為3歲 (彩色,各種形狀和生活用品);兩套為5歲 (同種顏色的動物 彩色人物)。 對應的知識點和數學能力:
特點:
玩法: 1.對稱 旋轉 平移 對于這幾個知識點,1~3年級課標都有了具體的要求和實例。 看似簡單的7個基本圖形,通過看似也不難的平移、旋轉,卻能變化出數不清的圖形,考察的不僅是孩子的圖形布局能力,還有邏輯推理能力等等。 我陪小川玩的過程,愈加發現其中的變化多端和深不可測,當然也有妙不可言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2.面積 全等 7~9年級的課標中,明確規定了全等三角形的要求: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識別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邊、對應角。 點評: 在每個孩子的數學幾何啟蒙中,七巧板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具。這套七巧板,幾乎完美吸納了所有七巧板的優點。在家長的引導下,每個孩子,都可以玩出自己的新花樣。 4Geomakers Dive into Shapes這是一套STEM教具,更是一套妥妥的立體幾何教具,對孩子空間想象能力和初步進入幾何知識的學習,幫助不小。 適用年齡:5歲 (我認為可以適當低齡,3歲 ,孩子可以進行大小的比較,面積大小的比較、周長的比較) 對應的知識點和數學能力:
特點:給我足夠的點和線,我就能拼出各種形狀的幾何體。
玩兒法:基礎玩法 創造玩法。 基礎玩法:孩子可以根據游戲卡的題目,拼搭出不同形狀的立方體。前期如果經過七巧板的平面圖形拼搭的訓練,對孩子轉化立體圖形拼搭會有很大的幫助。 創造玩法: 首先,對于低齡的小孩子,可以根據平面圖形的拼接,了解面積和周長的的概念,并比較其大小。 大正方形套著小正方形,周長和面積,都是外面的大正方形大。 對于大齡的孩子,除了立體的拼搭之外,還可以開拓孩子的想象力,發掘出其他特殊形狀的拼接。 點評: 這款不同于封閉的立方塊,它的框架性的結構對以后孩子學習立體幾何輔助線的添加,會有很大的幫助。 5Base Ten STARTER SET這套教具,可以說是一套完整的美國數學教輔——立方塊 習題集。 適用年齡:6歲 (立方塊);3~6年級(習題集),我認為這套教具年齡可以下降到3歲 ,習題集可以5歲 。 對應的知識點和能力:
特點:
玩兒法:不帶習題集(低齡) 帶習題集(學前班 學齡段) 不帶習題集玩法:里面有不同的方塊,可以比較大小(順帶可以加上 >、<符號的理解),也可以歸類、數數。 帶習題集玩法:按照習題集要求的知識點,在教具中具體實現。 1.大數、位數概念的學習 與上文中LR MathLink Cubes類似,就不多贅述了。但是教材中的一個關于大數習題,還是很有意思的(家長可以參照這樣的方法,引導孩子學習)。 2.分數(如1/10~1,1/100~1等) 周長 面積 在小學1~3年級的數學課標對分數、周長、面積做了明確要求。 我們可以用這套教具,結合教材,引導孩子理解分數的概念,以及分數的計算。 點評: 亮點是習題集,全英文,但比較容易理解(一邊做題,一邊還可以學英文)。一些習題設計的非常有意思,比如學習計算以及個十百千時,就會通過拼湊一個動物展開。 6PRof.MaRbles這是一款培養孩子邏輯推理和空間思維非常有意思的教具,但同時也是一個很多低齡孩子喜歡玩的玩具。 同事家的兩歲寶寶,玩的不亦樂乎,同時還在數著1、2、3、4...... 適用年齡:官方建議7-99(但是我個人覺得可以放低年齡到2歲 ) 對應知識點和能力:
特點:
玩兒法:基礎玩法(低齡) 規則玩法(7歲以上) 基礎玩法: 1.低齡孩子可以進行數數,建立數字抽象和球一一對應關系等,來培養基本的數感。 瓶身上標準了數字,所以引導孩子進行數概念理解的時候,這樣更加方便對數字的理解,以及利用高矮,球的多少來建立數字大小的關系。 同事家竟然將其玩成了“彈溜溜球”,孩子也是玩得超級開心。 規則玩法:
視頻中詳細介紹了最短路徑的選擇,在選擇過程中要經過試錯、邏輯推理等能力。 在平常的考試中,最短路徑問題非常常見。比如小學三年級奧數和初高中的排列組合問題。 點評: 這是一套適合訓練孩子排列組合、邏輯推理能力的教具,從2步路線一直升級到18步路線,難度逐漸升級。 7BLOCK BY BLOCK(堆砌大師)這是Thinkfun一款非常經典的教具,可以說是立體版的七巧板,利用7塊不同的立方積木,組合成N種不同造型。 小川對此特別癡迷,剛拿到的時候,常常一個人玩好久,太燒腦了!我和川爸,也常常陪他一起,燃探尋立體幾何的奧秘。不過剛開始的時候,用了10分鐘,也才過了2關。 適用年齡:官方建議8歲 ,實際4歲 就可以玩(用少量的、簡單的積木拼搭)。 對應知識點和能力:
特點:
玩法:簡易玩法 高級玩法 簡易玩法:
高級玩法: 1.視覺數學的第一個板塊——空間想象、數量統計,其對應的常見考題就是三視圖和統計小方塊。 三視圖 統計方塊個數 在這套教具中,隨時可以進行上述練習,并畫出二維圖,加深理解。 2.根據題卡進行訓練——空間 推理的實戰練習。 試錯 推理 返工,是常常要做的。 點評: 這套教具的燒腦,可以說非常明顯,但是它對孩子專注度的訓練非常好。小川玩它時的專注度和挑戰精神,讓我有些感動。 8Geometric Solids這是一套帶領孩子認知立體形狀和學習體積計算的絕佳教具。 適用年齡:8歲 ,可以放寬年齡至4歲 ,學前班就已經開始進行立體形狀的認知了。 對應知識點和能力:
特點:
玩法: 1.認知幾何體。這在學前班和小學和初中階段都是常見的問題。 2.建立幾何體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理解體積的概念。在幾何體里注水、做軟陶模型用以理解體積概念、切面的概念、以及不同幾何體的體積關系,然后進一步引導計算。 底面積相等、高相等的情況下,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切面:用軟陶做模型,確認圓柱體的切面是四邊形。 點評: 知識點含量非常多的一套教具,這也是在美國非常受歡迎的一套教具。細節精致,顏色鮮艷,孩子一見就愛不釋手。 好啦,這就是我這次推薦的7套學校教具,它對接了小學數學中一些重要的基礎知識點和能力培養點。 更為關鍵是,它們不抽象、更不枯燥,而是用具象的二維圖形、三維立體,將知識展現的淋漓盡致、生動有趣,在“寓教于樂”中潛移默化地鍛煉了孩子的視覺-空間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數學能力。 《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過一篇文章說:人類大腦中負責高難度數學問題的區域,與負責基本數感的區域基本相同。 法國認知神經科學家 Stanislas Dehaene的研究, 更是精確定位,就是負責視覺-空間那塊區域(雙側頂葉下部)! 無論愛因斯坦一類史詩級人物的偉大發現,還是普娃計算的1 1=2,使用的是同樣的大腦區域。 也就是說,我們既要呵護孩子天生的數學能力,又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培養和提升它。 而在這里,“視覺數學”的意義顯得愈加非比尋常,而好的方法、好的教具也變得更加必要和重要。 P.S. 我在檢索視覺數學資料時,在外網上發現了一套教材,主要是提供給教師使用的,有完整的指導手冊、教案和學生活動手冊等內容。 目前涵蓋了兩個階段的課程,分別面對5-6年級和6-7的學生(美國的年紀劃分,我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有興趣的親們可以私信我“資料包”獲得完整的資料包(全英文的)。 川媽說說每次推薦教具、桌游等等,大家問的最多的是“團購嗎?”“購買鏈接在哪里?” 有的時候,真的無能為力,比如兩年前就推薦給大家的地產大亨。至今還有朋友留言問啥時組織團購。已經和品牌商直接、反復溝通過了,確定了,不會開團。 不是什么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價格,品牌要求我們開團的價格,比他們促銷活動時價格還高!我們無法接受,所以請大家趁著618大促去孩之寶官方旗艦店看看吧,99元是我見過的最低價格(我說的是正品行貨啊)。 這次可能會不同。推薦的7款教具中,Block by Block(堆砌大師)這周就會組織團購,因為品質價格都已經反復確認過;Saalin Tangram(七巧板)正確協商過程中,團購的概率比較高。 其他的,大家還想要的,點“在看”告訴我,或者留言告訴我具體看重哪些。我不能保證每個都能搞定,但一定會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