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陜西作為中華民族以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自西周、秦、漢、唐等14個政權在陜西建都,其中西安更是有“十三朝古都”之稱。在陜西境內埋葬的墓葬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中帝王陵墓,在民間有“七十二陵”之說,占全國現存帝王陵的近一半。在西周時期,曾經存在過許多我們沒有聽說過的國家或諸侯國,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陜西發現了一座3000年前的古遺址,這個曾經讓商超畏懼的國家。 這個神秘的國家叫鬼方國,鬼方是商周時期居于我國西北的少數民族,其中在《易經》、《山海經》、《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都有關于它的記載。但是讓專家奇怪的是這個神秘的國家卻突然消失了,直到上世紀80年代,考古專家在陜西清澗縣高杰鄉李家崖村發現鬼方國古城遺址,才揭開了這個存在于3000年前的神秘古國。 1981年,陜西省考古專員在清澗縣高杰鄉李家崖進行文物勘測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座距今3000多年的古城遺址。古城遺址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東西長495米,南北寬122到213米,城垣修筑以塹山為主,少部分為土石相間夯筑或內夯、外徹石。遺址城墻殘高約3米,基寬近9米,城內還發現房址、窯穴、石板圍砌的甕棺葬等。經過考古隊員的發掘出土了鬲、豆、三足甕、罐等陶器,斧、刀、等石器,以及骨錐、卜骨、石雕人像等。另外還出土銅戚、銅 、銅戈、陶缽、石斧等。 經過考古專家鑒定,這座古城遺址應該屬于西周中晚期,古遺址在面貌上具有明顯的地方風格和特點,而且還有不少出帶有“鬼”字的陶文,而專家組通過對出土鼎、簠簋等文物的鑒定,這個古遺址極有可能就屬于三千多年前的鬼方國。從史料文獻記載發現,關于鬼方國的活動范圍,大致在現在陜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一帶。而關于鬼方與中原王朝的關系,史料記載是在商王武丁時期,曾讓殷商很是畏懼,《周易》上說:“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商王武丁連續三年征討鬼方,才最終打敗鬼方,但卻沒有完全消滅,可見鬼方當時還是十分強悍的。自鬼方被商王打敗后,鬼方族便從此不知去向,而專家研究后表示鬼方族是西戎和北狄族群的主要源頭,后來鬼方族一部分融入華夏民族,一部分融入到匈奴和后來的蒙古族。現在,陜北剪紙抓髻娃娃就是鬼方族的原始圖騰崇拜,而陜北的火灶連土炕和用碎石片砌的插花式土石結構建筑風格,都是鬼方人生活習俗的遺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