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中國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然而就古代朝代更替興衰而言,卻隱藏了不少謎團,有些似乎是相同的規律和教訓卻避免不了,還有一些頗具爭議。 郡縣制 1,都說戰國到秦,是奴隸制到封建制的轉型期,政治上中央集權、數級管轄的郡縣制是先進的,然而為什么到了漢代、晉代、明代依然有分封諸王,把守各地疆域的落后制度。 宿命的是,晉代的八王之亂和明代諸王的昏聵,成為王朝滅亡的主因之一。 2,君權一直是崇高無上,秦始皇、漢劉邦、宋高宗、明朱元璋可以任意誅殺功臣,為什么說到了清代設立軍機處,才說成是皇權的頂峰?難道,以前軍政大權不是皇帝操控的嗎? 再說相權,唐朝有,宋朝也有啊,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清朝的上書房其實是發揮了宰輔的功能。 個人認為,本質上,皇權君權中國歷代一直并沒有遭到太大威脅(至少精神和制度層面,沒有其他任何制度安排可以與君權抗衡,除非造反),一直都是很強大的存在。無需挑起過多討論。 清雍正設軍機處(乾清門左側) 3,與農民起義建立后的王朝相比,由貴族、大臣出身建立的王朝真的是更長命、更有歷史功績嗎? 秦朝是秦歷代主公勵精圖治,四處征伐建立,子孫秦始皇當然是貴族,然而沒活過15年。 西晉是司馬氏竊取的,然而很快就八王之亂,丟了中原。隋朝是楊堅建立的,楊堅可是貴族,可傳到楊廣暴君,亂政致天下大亂,沒活過40年!宋朝以趙匡胤陳橋兵變開始,但宋朝中后期被欺負得不成樣子。當然,唐朝,清朝都是其所在集團的貴族建立的,有歷史建樹。 但不要忘記了,漢朝是劉邦帶領一幫兄弟滅秦亡楚打下的,劉邦及其多數核心成員本質上其實也是農民群體(如樊噲),而西漢東漢無論治國安邦,還是對外戰爭或交往都是頗有建樹的。明朝本質上是朱元璋的農民起義軍打下來的,雖然其特務機構和明帝王多被后世所詬病,但不能否認的是,明朝一代在朝鮮半島,擊退日本染指的巨大歷史功績。 八王之亂惡果是削弱自身,五胡趁機亂華 晉(西晉東晉)155年,唐289年,宋代有319年(北宋南宋),清代也有260多年,而漢朝(407年),明朝(276年,而且沒因為外部侵入而逃跑遷都,與晉宋截然不同)也都是長命的。 所以,不能只看誰推翻的,出身如何,要看其建立王朝后是否采取了符合時代、民眾愿望的政策。那種以出身定論,帶有偏見的歷史評價角度和觀點,是不對的。 4,武將或大功臣造反,從司馬懿到趙匡胤,從楊堅到安祿山,中央集權、君權和將權的平衡,哪個朝代做得最好?為什么像岳飛、袁崇煥這樣抗擊外敵的武將,最終沒有得到好結局。這是歷史的必然,還只是當朝皇帝和奸臣的伎倆,是他們命不好遇到昏君奸臣,是偶然的? 到了清代,曾國藩、袁世凱也大權在握,他們的結局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5,農民起義,從陳勝吳廣,到三國黃巾,到隋末瓦崗、唐朝的黃巢,還有明末的李自成,清朝的太平天國,為什么都是起初轟轟烈烈,后來就遭受失敗。按照一些說法,他們起義時,正值那個王朝腐敗透頂、民不聊生,應該會燎原眾人推,被摧枯拉朽,一碰即倒,為什么打了這么久,死了這么多人,還沒被推翻?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石達開塑像 天下苦秦久矣……即便失敗也應該被肯定,他們追求正當的生存權利,追求公正公平的分配或社會制度。自下而上,以暴力反抗和推翻苛政失人心的封建王朝,沒有什么不對的,你還期望封建王朝自上而下,把吃進的利益吐出來,重新制定規則嗎? 6,后宮干政+君主昏庸+宦官亂政,是否才是一個王朝衰亡的三大原因,也是諸多封建王朝重復輪回的宿命?這才是最核心的原因!此后才導致農民起義或外部勢力侵入。 比如西周的褒姒和犬戎,商朝的妲己與紂王,西晉皇后賈南風,明朝后期多帝昏庸,清朝慈禧…… 7,在沒有火器或沒有大批攻城火器裝備的年代,中原王朝城墻高堅,也有動輒幾十萬百萬的部隊,為什么抵擋不住游牧民族的進攻。 再說漢朝的騎兵,曹魏時期的騎兵,唐代的騎兵都是可以克制游牧的,為什么到了北宋、明朝(而且是社會往前發展了)就一塌糊涂。 古代,得騎兵者得天下? 8,中國古代的一些先進發明或技術,為什么沒有快速裝備到部隊或國防力量。歷史上,沙俄雖然是封建制度國家,但軍力依然雄厚,在推進軍事近代化進程中不遺余力。中國古代在國防武器更新換代上,為什么會比別人慢這么多(尤其從明朝開始),到底是文化原因(全社會重文輕武),統治者統治政策、軍政原因還是別的什么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