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獨山玉的概念 獨山玉(dushan jade)足我國特有的玉石品種,因產于河南南陽的獨山而得名,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獨山玉質地堅韌細膩,色澤溫潤絢麗,有綠、白、藍、黃、紫、紅、青、 黑等顏色以及數十神混合色和過渡色,是工藝美術雕件的重要玉石原料。 獨山玉雕件 二、獨山玉的理化性質 ◆ 礦物成分 獨山玉是一種輝長巖,其組成礦物較多,主要礦物是斜長石(20%~90%)和黝簾石(5%~70%),其次為翠綠色鉻云母(5%~15%)、淺綠色透輝石(1%~5%)、黃綠色角閃石、黑云母,還有少量蠟石、金紅石、綠簾石、陽起石、白色沸石、葡萄石、綠色電氣石、褐鐵礦、絹云母等。 ◆ 組織結構 獨山玉具細粒(粒度<0.05mm)狀結構,其中,斜長石、黝帝石、綠簾石、黑云母、鉻云母和透輝石等礦物呈他形一半、自形晶緊密鑲嵌,集合體為致密塊狀。 獨山玉擺件 ◆ 光學性質 獨山玉具有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透明-半透明。正交偏光鏡下沒有消光位。獨山玉的折射率大小受組成礦物影響,在寶石實驗室用點測法測到的折射率值變化于1.56~1.70之間,未見特征吸收譜。在紫外燈下,獨山玉表現為熒光惰性,有的品種可有微弱的藍白、褐黃、褐紅色熒光。 ◆ 物理性質 獨山玉無解理,密度為2.73g/cm3~3.18g/cm3,摩氏硬度為6~6.5。因其硬度幾乎可與翡翠媲美,故國外有地質學家也將其稱為“南陽翡翠”。 三、獨山玉品種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8個品種: (1)白獨玉: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2)綠獨玉:綠色-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獨山玉擺件 (3)紫獨玉: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4)黃獨玉:呈黃綠色或橄欖綠色。 (5)紅獨玉:又稱“芙蓉玉”。呈淺紅色-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6)青獨玉: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7)墨獨玉:呈黑、墨綠色。 (8)雜色獨玉:呈白、綠、黃、紫相間的條紋、條帶以及綠豆花、菜花和黑花等。 獨山玉雕件 四、獨山玉鑒評 獨山玉的鑒評依據顏色、裂紋、雜質及塊度大小4個方面。優質獨山玉為白色和綠色,白色玉為油脂光澤,綠色者為翠綠、微透明、質地細膩、無裂紋、無雜質。顏色雜、色調暗、不透明、有裂紋和雜質的獨山玉為下等品。 毛礦交易中,依據質量,獨山玉可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等級。 ◆ 特級料 顏色純正,翠綠、藍綠、淡藍綠、白中帶綠,結構致密,質地細膩,無白筋,無雜質,無裂紋,塊度在20kg以上者。 ◆ 一級料 顏色均勻,白色、乳白色、綠白浸染,質地細膩,無雜質,無裂紋,塊度在20kg以上者。 ◆ 二級料 顏色均勻,白色、綠中帶雜色,質地細膩,無雜質,無裂紋,塊度在3kg以上者。 ◆ 三級料 雜色,但色澤較鮮陰,質地細膩,有雜質和裂紋,單色塊度可達1kg以上,雜色部分塊度在2kg以上者。 獨山玉擺件 五、獨山玉歷史 獨山玉雕,歷史悠久,考古推算,早在5000多年前先民們就已認識和使用了獨山玉。據史料記載,獨山玉雕始于夏商,盛于漢唐,精于明清,新中國成立后走向全盛時期,并成為馳名中外的藝苑奇葩。據傳,歷史上有名的和氏璧即為獨山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無價”的“天下所共傳之寶”。 六、獨山玉鑒別 與獨山玉相似的玉石有:翡翠、軟玉、石英巖玉、碳酸巖及蛇紋石玉。 ◆ 翡翠 優質獨山玉質地細膩,很像翡翠,但二者結構明顯不同,翡翠為纖維變晶結構,獨山玉為粒狀變晶結構。另外,二者顏色特征和顏色分布特點也有明顯的差異,翡翠的顏色比獨山玉顏色艷麗,獨山玉的綠色中帶有明顯的灰色、黃色色調,整體顏色不明快。翡翠的綠色為帶狀、線狀分布,由綠色的纖維狀硬玉礦物集合體造成;而獨山玉的綠色多呈團塊狀分布,由粒狀的綠色綠簾石礦物集合體形成;翡翠的密度3.34(+0.06,-0.09)g/cm3比獨山玉的密度高。 ◆ 軟玉 有時軟玉也有可能與獨山玉相混,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二者的光澤有差異。軟玉一般為油脂光澤,麗獨山玉為玻璃光澤。獨山玉的質地細膩程度比軟玉差,顏色分布比軟玉雜亂。 ◆ 石英巖玉 獨山玉與石英巖玉比較,折射率和密度均高于石英巖玉。綠色的石英巖玉顏色均勻,透明度高,而獨山玉顏色雜,透明度較低。 ◆ 蛇紋石玉及碳酸巖 與蛇紋石玉及碳酸巖類玉石相比,獨山玉的硬度、密度、折射率都高。 另外,碳酸巖類玉多為白色和綠色,遇酸起泡;蛇紋石玉以黃綠色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