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盜汗潮熱方:地骨皮30克.丹皮10克.知母15克.黃柏10克.生黃芪18克.水煎.1日1劑.滋陰降火
《陰虛盜汗.手腳心熱.上身烘熱.更年期烘熱出汗》
②自汗(是氣虛引起的)生黃芪30克.炒白術15克.防風10克.(玉屏風散)水煎.1-2周.《氣虛 自汗.補肺氣.補脾氣.》
③ 心前出汗(心氣虛)太子參18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脈飲)+浮小麥30克.一日一劑《氣陰雙補.更年期出汗.凡是心臟虛癥都可用》
④后背出汗(肺氣虛)桂枝19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克.大棗6克.麻黃根10克.一日一劑.水煎1-2周《固表止汗.肺氣虛.氣短.乏力.愛感冒.上樓喘出汗.一動就出汗.無論那個部位出汗都可用》
⑤上熱下寒(上身汗.下身寒癥)吳茱萸研粉用食醋調和放入肚臍或腳心涌泉穴.用膠布或三伏貼固定.不超24小時。《萬家燈火》2018.4.10專家:陳明
2050:①《舌苔黃.白.膩.久久不愈方子》藿香10克.干姜10克.滑石15克.炙甘草3克水煎。《化脾胃濕.溫通去濕.只要是舌苔膩厚.久久不退.走路腿沉.》
②《口苦.便塘不成形方子.》黃芩10克.梔子10克.干姜10克.砂仁6克.水煎。
★③《濕熱下注反復不愈》濕熱下注引發的疾?。?span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color: rgb(0, 112, 192);">《慢性結腸炎,慢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宮頸炎,前列腺炎,慢性泌尿感染》
①生薏仁30克.炮附子6-10克..敗醬草10-15克水煎。
*②當歸10克.浙貝母15克.苦參10克.水煎.喝2-3周基本好了。《萬家燈火》2018.4.11 專家:陳明
2051:1》上熱下寒《引火歸元方》外用:陳明教授采用了《引火歸元方》吳茱萸或細辛適量用米醋調,敷于肚臍或腳心涌泉穴晚睡覺前敷上.次日拿掉.一般用3-5天用這個藥引下來就好了。
★2》上熱下寒《虛火上抗久治不愈方》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黃柏10克.炙甘草6克.地骨皮18克.肉桂6克.川牛膝10克.水煎.1日1劑.服2-3周.飯后服《用于上熱下寒.上有火.下有寒.大部分療效都是肯定的.很快 3》
氣陰兩虛型降糖治口渴方:生地黃60克.知母15克.生黃芪30克.淮山藥60克.水煎.每日一劑《適用陰虛糖尿病.口渴.小便頻.乏力.血糖居高不降.或陰虛干燥
4》《貧血》當歸生血湯: 當歸15克.生黃芪60克.水煎《適用一切貧血.血虛癥這叫陽中求陰.再生障礙性 貧血必須要先把血補起來.陽才能升起來.干燥癥.口腔熱》
2052:氣虛的人怕冷:多為陽虛.后背涼.下肢涼.手腳腿涼.膝蓋涼.陽氣不足.衛氣少了.根在腎1》用金貴腎氣丸2》補腎陽怕冷的方子:炮附子10克.肉桂6克.熟地39克.仙靈脾15克.山萸肉18克.麥冬10克.紅參6克.濃煎,一日一劑.半月就可以啦《萬家燈火》2018.4.12 專家:陳明
3》慢性疲勞癥(亞健康)*《升陷湯》生黃芪18-30克.知母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桔梗10克.水 煎.1日1劑.一周為一療程.服2-4療程.《補氣.補陰.升陽.氣虛乏力.懶.腿邁不動.頭沉.心慌氣短.氣虛癥。《萬家燈火》2018.4.13.專家:陳明
2053:佛金散:佛手.雞內金等份打粉每次2-3克.《膽囊炎.膽結石.胃病.養脾胃.消食化積.軟堅散結.理氣止痛》《養生堂》2018.4.14.專家.瀟承棕
2054:氣虛血瘀用黃芪化瘀茶:黃芪30克、西洋參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煎煮或以藥代茶,可以每天服用。《有補氣通陽的功效》《養生堂》2018.4.22.專家:辛隨成
2055:健脾消痞湯:太子參15克.莪術10克.蛇舌草15克.薏米15克.泡半小時.煎開后15-20分鐘代茶飲.一個月改善。提示:月經多.懷孕.胃寒.怕冷的人不宜。《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困擾著很多老百姓,認為胃癌前病變不可逆轉》
健脾清化湯:太子參10克.車前草10克.茵陳10克.薏米10克.泡1小時.煎開后15-20分鐘代茶飲
提示:胃寒.怕冷的人不宜。《脾胃濕熱》脾虛:不愛吃飯.不消化。濕熱:舌苔厚膩、口苦有熱.口發粘 就是濕。
健脾潤腸湯(便秘)太子參10克.火麻仁15克.芒硝3克.薏米10克. 泡1小時.煎開后15-20分鐘代茶飲《定時排便.養成習慣.多吃綠葉蔬菜.吃魔芋》《養生堂》2018.5.1.專家:李乾構
2056:★健脾胃養生粉:黃芪.茯苓.山藥.赤小豆.炒后打粉.等份比例每次沖10-20克.可放豆漿.牛奶.粥里面《補益體表肺氣.健脾安神.固護脾胃.健脾利濕.提高免疫力.用于平常養生保健非常的好》參苓白術散的變化方,健脾粥方面的內容. 西洋參,薏苡仁,蓮肉,山藥,粳米。
加減半夏瀉心湯::法半夏15g,黃連6g,黃芩10g,黨參15g,炙甘草10g,干姜10g,大棗12枚,加.郁金 10g.厚樸9g.枳實10g《主要針對脾胃寒熱錯雜的癥狀,適于治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疾病各種脾胃炎癥》《養生堂》2018.5.4.專家:魏瑋
2057:針對氣滯血瘀的情況:王老在臨床常用逍遙散(丸)+香附、郁金各10克.熬成藥汁送服逍遙散.來給患者們進行治療和調理,同時他推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1:1:1的玫瑰花、玳玳花和佛手片泡水飲用,來緩解和調理氣滯的情況。而針對中老年人常見的寒證,王老也推薦了一個經典方劑--附子理中丸,日常生活中又應該怎么溫陽散寒呢?(四逆湯)《養生堂》2018.5.5.專家:王鴻謨
2058:對于肝火上炎的調理:王老建議輕者可以用菊花、牡丹皮3-5克泡水,重者可以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龍膽瀉肝丸,每天兩次,每次一袋(6克)。作為預防措施,簡單有效。
血液中膽固醇.血脂水平增高的征兆,多見于腦動脈硬化。針對痰濕患者,除了少吃多動以外,可以常服一料代茶飲:荷葉6克、絞股藍10克、苦丁茶10克,每日一劑,煎水代茶。
瘀血證病人:往往出現腦色部青紫。腦色部氣色青紫多見于腦梗先兆、腔隙性腦梗、腦梗后遺癥。還會出現舌強硬、顫抖、偏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王老推薦可以平素倒著即由下向上摩擦耳朵,揉按耳垂;還可以每天服用丹參粉3克.三七粉3克.有先兆者可以煎湯代茶.堅持服用。王鴻謨
2059: 祝老推薦有明確胃陰虛的患者可以選擇烏梅加木瓜調理。《胃不舒服的人用》專家:祝肇剛2060:1》寒凝血瘀的人:可以用紅花5g、月季花3g、生姜3片泡制成雙花散寒通脈飲調理。
2》熱盛血瘀的人:可以用丹皮10克、郁金10克、凌霄花5克,涼血活血飲共同煎湯代茶飲進行調理。三七二寶粥:用三七粉3克、鮮山藥100克、生姜2片、粳米50克煮粥即可《有沒有吃一種藥寒熱,兩個都管呢?在中醫藥中,三七性溫,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三七粉活血止血,適用范圍很廣,凡全身瘀血病證均可用。對于三高、冠心病、腦中風、腎病血尿、高脂血癥等方面人群可以每日吞服一般1-3克》《養生堂》2018.5.14.專家:專家:于振宣
2061:國家級名老中醫柴浩然經常用到的健脾法:叫做棗金散,大棗500克磨粉(去核.烘干)炒雞內金50克磨粉兩者混合.每日2-3次.每次6-9克. 《養生堂》2018.5.24.專家:柴瑞靄
2062:脾腎兩虛人群:(茲脾補腎神仙方) 蒼術9克、黑芝麻30克。蒼術燥濕健脾,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煎煮的時候,把二味藥倒入鍋中,加上水,大火燒開后轉為小火,20分鐘后,即可飲用。
養腦益智煎:制遠志5克.黨參5克.茯苓5克.菖蒲5克.《養腦益智.脾氣虛氣血不能上營清竅,出現頭暈頭沉、記憶力下降、睡眠不好等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腦出現了器質性病變,此方需要加減化裁,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養生堂》2018.5.25.專家: 張冰
2063:夏枯草清肝明目茶夏季使用方法:可以用夏枯草3克、菊花3克、桑葉3克做成清肝明目茶,針對高血壓的人可以用夏枯草3克、槐花3克做成降壓茶。
溫腎助陽:可以用刀豆10克與適量豬腰一同煮食,可以溫腎助陽。另外針對胃寒的人還可以用刀豆6到9克,粳米適量,生姜3小片煮粥食用《溫中下氣.利腸胃.止隔逆.益腎補元》
淡竹葉清心飲:夏天可以用淡竹葉3克、麥冬5克、蘆根5克制成淡竹葉清心飲《具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的功效》《養生堂》2018.5.26.專家: 張冰
2064:一個降糖經驗方:生地15克、山藥30克、山萸肉15克、茯苓30克、葛根30克、雞內金30克、丹參15克、赤芍12克、知母6克、花粉15克、五味子10克《作用是滋陰清熱,健脾補腎,活血化瘀的作用。適應癥于高血糖,伴有口渴,乏力,頭暈,眼花,腰膝無力,手足麻木,大便偏干者》具體用法請咨詢醫生。
控糖五仙茶:太子參.炒麥芽.炒山楂.炒神曲.萊菔子。打粗粉.泡水喝《健脾益氣.消食導滯.行氣活血.降糖降脂》《養生堂》2018.5.27-.專家: 王玉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2065:用于胃病患者的日常調理:《冬蘭竹葉飲》冬凌草5克.佩蘭5克.竹葉6克.一天量.喝2周《清熱解毒.防癌.抗癌.利濕.化濕.長口瘡.大便黏膩不爽.舌質紅.苔黃膩.內熱口苦.口干》胃虛弱不宜。《白梅墨玉茶》白梅花5克.墨旱連5克.玉竹5克.一天量.喝2周《疏肝理氣.滋補肝腎.滋陰潤胃.陰虛體質.口干.兩目干澀.頭暈乏力》《養生堂》2018.6.7專家:劉啟泉 首批全國名中醫
2066:為大家推薦了一個《防癌除濕飲》用生黃芪15克、炒蒼術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煮后代茶飲.具有《益氣祛濕..健脾利濕.理氣.運化燥濕的功效》
推薦了一個《防癌補氣養血飲》生黃芪10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川芎6克,共同煮水代茶飲.喝。《具有補氣養血.行血.補血.活血的作用》《養生堂》2018.6.8專家:李劉坤 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
2067:清血熱的一碗湯(茅根茄子蒂湯):用的是常被我們扔掉的茄子蒂煮成的。做法是用兩三顆茄子蒂搭配15--20克左右的白茅根一起入鍋熬煮不超過15分鐘即可《血熱型,各種出血性疾病.皮膚各種出血點.發斑.對于經常流鼻血,牙齦出血,一出血就很難止住的人群來說尤其適合。清熱涼血.止血解毒》提示:但是脾胃虛寒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清胃熱:花椒油10粒+地瓜葉。《清胃瀉火.通便.養血止血.消渴降糖.血小板減少.理氣.通胃氣(打嗝)胃脹滿.提示:胃虛寒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清肝熱:土芹菜根+酸奶+獼猴桃一起榨汁即可《平肝明目、清熱瀉火、通便.祛風、安神的作用,通絡.對于有手腳發麻的高血壓人群尤其適合》提示:腹瀉最好不要食用
清肺熱的是一杯茶:用的是香菜根和帶皮羅漢果泡制的茶飲。做法就是用10--15克的香菜根和四分之一的帶皮羅漢果泡制而成《清熱、利咽、解毒的作用,但它主要作用于人體的上半身,搭配的羅漢果就像一個導航員一樣,能夠將香菜根清熱的功效引入肺部,從而達到清肺熱的目的》 您可以在日常放心飲用。 《養生堂》2018.6.9專家:韋云
1068:清上焦肺有濕方法:上焦有濕需要清肺利水,①韋主任為我們推薦了翠衣銀耳羹。翠衣銀耳羹制作時需要先將泡發好的銀耳用砂鍋煮20分鐘,再下入西瓜翠衣和少許冰糖調口,熬煮5分鐘后即可食用。②西瓜翠衣切條.晾一下+生姜冰糖汁《眼瞼浮腫、平時容易咬到腮幫子、以及嗓子中時常有痰口干.有齒痕.祛濕清署.清肺潤肺》
清中焦脾有濕方法:中焦有濕需要健脾利水,翠衣冬瓜皮+黃豆芽或綠豆芽一起焯水,加鹽、醋、香油拌食。 挑選皮比較嫩的,洗去白蠟后切成細條,舌苔黃膩的朋友可以選綠豆芽增強清熱作用,舌苔白膩的朋友可選黃豆芽增強健脾效果《肚子大.四肢沉重.乏力.口黏口膩.舌胖有齒痕》
清下焦腎有濕方法:下焦有濕需要滋腎利水,肉桂玉米皮湯。下鍋煮制20分鐘.去棒. 鍋中加入10g掰碎的肉桂,煮15分鐘即可取湯汁飲用。需要將玉米外層青皮去掉,保留內層的淺黃色外皮。同時剪去頂部爛掉的須子,保留鮮嫩的玉米須,提示,有舌黃體熱的人群不建議服用《下肢腿腫按有坑,還可能伴有腰膝酸軟、肢涼怕冷》 《養生堂》2018.6.10 專家:韋云
針對濕重的下一個階段,濕氣轉化成痰,痰再形成痰核時,有化痰理氣散結的作用:這組搭配輔助調理梅核氣等痰氣郁結形成的病癥。這里提示大家,荔枝核+橘核(藥店售) 打碎煮水應用。
2069:當脾濕在體表的表現:人們容易出現面部和四肢的浮腫,面對這種情況,施老將引經藥和防風搭配,引經藥具有燥濕的作用,防風具有散濕的作用,一燥一散,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祛除體表的濕,1》《神術散》蒼術60克.防風60克.甘草30克.研粉+生姜+蔥白水煎服《身重.水腫.腹瀉.腹脹.腸鳴》《防風湯》蒼術15克.防風15克. <脾濕> 2》一燥一溫:蒼術10克.桂枝5克《關節痛.肝區痛.肝氣郁結》3》一燥一潤:降糖:蒼術20克.玄參10克《脾濕也影響代謝癥狀.疲勞.乏力.三多一少》4》口渴:麥冬+菊花
《養生堂》2018.6.16 專家:施小墨
2070:寒痹》《川芎茶》川芎10克.細辛2-3克.《怕冷.陽虛.手腳冰涼.少氣懶言.乏力.苔白膩.伴有低血壓》** 熱證不易
熱痹》丹參30克.黃連10克《非常怕熱.火氣大.口干舌燥.頭暈.苔偏黃.沒有津液》** 寒證不易
《安宮牛黃丸》心腦同治。《川芎+白芷》神經性頭疼。《丹參+三七》心絞痛.活血化瘀。
《治腳氣》黃連素片研粉.擦在腳氣患處。《牙痛》細辛1.5克.黃連6克.研粉.取點上在痛處。
《瀉火.消炎.止痛》**孕婦.兒童不易《養生堂》2018.6.17 專家:施小墨 :
2071:尿渾是怎么回事?一味藥,讓尿清下來::準備射干15克,水煎之后取藥汁,加入適量的白糖,然后分3次飯后服用,每天一劑即可理論依據《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學》《中華藥?!?/span>
尿液渾濁: 五味子、覆盆子、黨參各7克,薏米15克(都是食藥兩用的,安全)煮出一碗濃湯 .昨晚喝了一半,今早尿變清,并且次數減少。《老中醫奶奶的故事(705)》
2072:到底如何正確消腫?導致出現水腫的三個臟腑,則是肺、脾、腎。所以預防和治療水腫,最重要就是從調理腎開始。水腫的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度水腫。用這三個消腫大法進行治療和調理
1》其中濟生腎氣丸專門補腎氣的,補充腎精.《具有溫腎化氣,利水消腫的功效》**陰虛火旺.易上火.發炎不易。日常食療:2》海參小米冬瓜粥,海參3個.冬瓜150克.茯苓15克.生黃芪15克.小米100克《可益氣補虛,通利小便.調節水液代謝.補腎益精髓.利水消腫》3》中藥泡洗治療《消腫泡腳方》桑白皮60克.赤芍60克.炙麻黃20克.桃仁20克.澤瀉20克.生黃芪30克《益氣固表.利水消腫.經絡暢通》可做布袋裝進去.開水煮半小時.放盆洗腳20分鐘《養生堂》2018.6.28,專家:趙文景
2073:★降糖方:生黃芪30克、生地30克、蒼術6克、玄參30克、葛根15克、丹參30克。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二次服用。(請遵醫囑加減)祝老的糖尿病對藥方—黃芪配生地降尿糖,蒼術配元參降血糖.葛根配丹參養陰化淤標本兼治.已被用作治療糖尿病的首選基本藥物《祝諶予治療糖尿病特效驗方》
2074:★熱瘀(紅.腫.熱.痛)外用方: ①痱子:馬齒莧+絲瓜②濕疹:馬齒莧+黃連.黃柏 ③黃水瘡:馬齒莧+蒲公英.野菊花.做法:將以上藥分別搗碎+蜂蜜+綠豆芽調成糊.涂患處.一天2-3次.每次20分鐘《清熱利濕.涼血止痛》
瘀熱內服方:涼血五花飲:(濕熱內藴.皮膚紅斑.濕疹.皮炎.牛皮癬)金銀花.玫瑰花.蓤霄花各5克《清熱解毒.清熱化瘀.利濕.祛風止癢》
★寒瘀(涼.麻.痛.跛)塌潰法.外用方:蘇木15克.紅花15克.桂枝15克.伸筋草30克.做法:泡一小時煎20分鐘泡腿.腳.用毛巾塌濕在腿上《舒筋活血.溫經通絡.祛風除濕》
寒瘀內服方:溫脈飲: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桂枝10克.雞血藤15克.做法:泡一小時煎20分鐘.每天喝500毫升《腿涼.沒勁.關節痛都可以用》《養生堂》2018.7.10.專家:呂培文 國家級名老中醫
2075:健脾補肺、補益腎精,這杯藥茶厲害了!喝了精力足、氣色好!身體壯起來--------黃精20克.枸杞子20克.玉竹15克.老年人腎經虧虛.耳聾.眼花 《健康100分2018.7.27.》專家:王長松
2076:四紅粥,補好你的氣色!補紅你的臉蛋!(補氣血.養人又養顏.)---赤小豆20克.紅棗8枚.花生10粒.紅糖15克.女式吃奧《健康100分2018.7.18.》專家:陳霞
2077:祛濕消腫,你只需要這碗湯!(眼睛腫腫.脾胃虛弱.有濕氣)茯苓15克(泡)鴨肉半斤熬湯.可加:陳皮.綠豆.薏米仁.大火燒開后1小時左右即可.每周2次《健康100分2018.7.18.》專家:陳霞
2078:楊氏降糖法:糖尿病的發生跟肝有關.一旦肝郁,就會橫犯脾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從而濕熱內生,氣血瘀阻,最終發展成糖尿病。反過來,內濕還會進一步阻遏氣血的運行,加重肝郁,形成惡性循環。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的糖尿病,楊老認為就屬于肝經濕熱型,可以從肝經和濕熱兩個方面進行治療。1》疏肝解郁方:白梅花.玫瑰花.生山楂.澤瀉各1克.煎煮沖泡代茶飲。2》祛濕保健飲:荷葉.竹葉.桑葉.各1克。綠茶適量沖泡代茶飲。《養生堂》2018.7.30.專家:楊錚 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醫
2079:★ 清宮醫案后發現:李蓮英治療頭暈的原方(頭暈)菊花3錢.桑葉3錢.茯苓3錢.炒薏米仁3錢.竹茹3錢.焦三仙6錢.炒杭芍2錢.金石斛2錢.橘紅1錢.炒半夏曲1錢5分.炙香附5分(治療頭暈)
★清宮醫案后發現:治皇帝治療心悸的原方(冠心病.心慌.失眠.早搏.房顫)黨參3錢.炒酸棗仁3錢.茯神3錢.當歸身3錢.炙甘草8分(安神補氣.生津止渴.氣陰兩虛.補益氣血.心慌心跳.肝氣瘀滯.失眠.早搏.房顫.冠心病.)
《養生堂》2018.8.4.專家:張京春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 菊花
★ 理脾代茶飲來調理:茯苓9克.炒山藥9克.陳皮3克.焦三仙各6克.焦於術3克.炙甘草1.5克.炙厚樸3克煎煮代茶飲(具有健脾和胃、行氣燥濕、消食化積的功效)**陰虛火旺不宜《養生堂》2018.8.5
2080:1》失眠:炒栆仁30克(碎)桑葚20克煎取汁加紅糖。《健康100分2018.7.27.》專家:王長松
2》胃潰瘍:三七粉+白芨粉等份。每次1克左右.飯前空腹.每天2-3次.《緩解潰瘍面.疼痛.治愈.愈合效果.反酸.燒心》《健康100分》專家:李智
2》中藥修復胃黏膜:白芨+黃芪,各30g,煎煮40分鐘后飲用《養生堂》2018.12.30 專家:魏瑋 望脾胃科
3》腰酸腿軟.夜尿多.頭暈.耳鳴.精力差:山茱萸5-10克泡水。山茱萸10克+熟地黃10克+山藥10克
煎煮。可加甘草或蜂蜜《補腎.疏通血脈.斂汗.排尿.遺尿.補精氣.腎氣》《健康100分》專家:李智
4》清理血管暢通:三七粉4兩+黑木耳粉1斤混合每天早晚各一勺。
2081:祝祝諶予老先生。抗過敏代茶飲:荊芥5克.烏梅5克.甘草5克《此方沿用至今,臨床效果十分明顯。祝勇醫生根據過敏煎的原理,化裁出一個代茶飲的小方子,在過敏季到來之前喝上,可以有效預防治療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發生》《養生堂》2018.8.26 專家:祝勇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
2082:1》張老為大家推薦補腎健脾養生方:石斛、黃芪、三七各15克《脾虛.腹瀉.脾腎陽虛.健脾補腎效果更佳. 》
2》 張老告訴我們,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先天與后天關系密切,脾腎任意一臟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另外一臟的功能,嚴重者會發展為脾腎陽虛。脾腎陽虛有個典型癥狀就是五更瀉。張老有個獨創的三聯法,可以有效緩解五更瀉。早晨吃一丸人參健脾丸,中午吃一丸補中益氣丸,晚上吃一袋四神丸,以一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三個療程,每個療程中間休息5到7天。《養生堂》2018.10.2.專家:張大寧: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3》張老認為,人體的衰老和慢性疾病,都是由于腎虛血瘀證造成的,而補腎能促進活血,活血能加強補腎,所以補腎活血法則是治療慢性疾病、養生、延年益壽的基本大法?!?/span>發現了一個共有的現象:盡管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所患疾病不同,甚至多數年齡超過四十歲的所謂“健康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腎虛血瘀的表現,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呈現一種上升趨勢,到了60歲以上的人群中,無論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幾乎百分之百出現腎虛血瘀》
張老帶來的第一個養生法寶,就是他最常吃的養生食療方,由石斛,靈芝,山楂, 黑木耳各20克 每周3次即可,可煎湯.煮粥.具有補腎活血的功效,張老說這四種食材,可以根據喜好做成各種美食,沒有一定之規,最重要的是堅持食用,才能起到養生功效。
4》張老利用補腎活血法的原理,自制養生中藥方。取西洋參5克、冬蟲夏草 1克、石斛3克、三七3克,將這四味藥混合打粉,每天午飯和晚飯后,吃1.5克中藥粉裝入膠囊。張告訴我們,應當盡量把藥粉打得細膩些,便于人體吸收。
5》普遍大家都能用的 補腎活血法:每天都能吃的補腎活血方.腎虛血瘀的.共八味藥組成,具有補腎活血的功效。張老介紹,由于配伍講究,藥性平和,適合老年人長期使用。張老自己是將這補腎活血方打粉做成了膠囊,隨時帶在身邊,方便每天食用.生黃芪15克.川芎10克.女貞子10克.旱連草10克.五味子6克.砂仁3克.大黃1克.甘草3克.*中老年人安全用量.打粉裝入0號膠囊.一天1-2粒.早晚飯后半小時至1小時服《補腎活血.腎虛血瘀.下瘀血.推陳致新.安和五臟.健脾消食.調整好內環境.起到雙向調節作用》《養生堂》2018.10.3.專家:張大寧: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6》如果您經常腰膝酸冷,畏寒,神疲乏力,唇甲青紫,那很可能已經出現了心腎陽虛的情況。那一定不要錯過國醫大師張大寧推薦的養腎經驗方,既簡單又有效,只需要補骨脂和核桃仁各10克,煎煮服用,每天兩頓,20到30天一個療程,專家建議服用一個療程之后,停用10天左右,再服用一個療程。《養生堂》2018.1.14.專家:張大寧:
2083:如何養護督脈能幫我們扶助陽氣、健康度一生:督脈能否運行通暢,決定了人體陽氣的盛衰,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壽命;如果發生了痹阻,疼痛,也就無法保證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span>督脈 痹阻,就會導致陽氣被困出不來,五臟六腑就不正常》一:就是風寒侵襲:1》受風著涼后疼痛 2》發病急3》翻身起床穿鞋襪難4》按壓時疼痛范圍成片。調理方法 :疏風驅寒通絡方:杜仲30克 .白術15克.山茱萸12克。加水5碗.煎后取汁2碗.早晚飯前半小時服用.最后,將藥渣裝入藥包趁熱熥疼痛部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溫腎陽.補腎氣.助脾陽的作用.熱起來》
二:是氣血瘀滯: 1》疼有定處(腰疼)三板法:背,脊柱,腰,腿
調理方法 :活血化瘀方:杜仲30克 .白術15克.山茱萸12克(增火苗)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消除疼痛)《入肝經4分起到活血化瘀,通絡作用》三:是痰瘀互結: 中老年人中最為多見. 是經年累月、遷延不愈的腰背疼,甚至會發展為下肢的涼、麻、間歇性跛行.有了痰和瘀.你的督脈運行通暢 1》腰痛起病緩慢,反復發作 2》腰部僵硬 3》嚴重有間歇性跛行 4》下肢疼,涼,抽筋 5》沒有明顯痛點,喜按 調理方法 :轉腰湯:巴戟天15克.白術15克.杜仲15克.蒼術9克.肉桂3克.羌活3克.桃仁3克.防己3克《溫陽化痰.通絡》《養生堂》2018.11.6 專家:高景華:中國中醫科學院望副院長。
2084:經典調理方——人參三七血竭散:活血化瘀的巧藥妙方:人參粉,三七粉,血竭粉等份,每次1克,每天1-2次《心腦血管疾病的病機在于血瘀,通過補氣活血的方法,可以幫助血瘀證患者改善血瘀癥狀。確實是治療血瘀證不可多得的妙藥》 《養生堂》2018.11.9 專家:徐浩: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一科。
2085:我們常說的血瘀,是在經脈里的血,也叫經脈之血,早期是血行不暢,比較嚴重則是會出現血液停滯。會導致全身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并發癥、脂肪肝。專家于振宣老師帶來的調理血行不暢的兩個藥膳,1》烏雞湯,由三七粉5克、當歸15-20克、黃芪30克、桂枝10-15克、烏雞一只組成《補氣.溫陽.活血.益氣.養陰》,2》代茶飲則是由三七粉3克、大棗2-3個、桂圓5-10、紅糖一大勺組成《養血.安神.養心.健脾益氣.補氣.溫陽.活血》 那如果您有血液停滯和離經之血的癥狀,于老師則帶來了活血化瘀方,由三七粉、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三棱、大黃組成,您可在醫生指導下調理使用《養生堂》2018.11.10 專家:于振宣
2086:1》降糖:將冬瓜和玉米須代茶飲可以降糖。老玉米養生效果更好。
2》緩解口腔潰瘍小妙方-大棗羊肉湯:將大棗10枚、綠豆30克、生姜5片、羊肉120克,加水燉服,每日一次喝湯吃肉對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口腔潰瘍有特效。
3》醋泡葡萄干可以改善老年斑:將葡萄干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食醋,沒過葡萄干,腌泡一夜后將醋倒掉,把葡萄干晾干或曬干,每天吃一大勺即可。《萬家燈火》2018.8.1.專家:王旭東
2087:益氣飲:生黃芪12克、生白術12、防風5克,沸水沖泡10-15分鐘即可飲用《容易反復感冒、過敏性鼻炎反復發作、氣短懶言,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等》*禁忌人群:上火的人不能喝,容易火上加火。
補血湯:生黃芪25克、當歸12克、生姜3片,大棗10克,鯉魚洗凈后放入煲滾的清水中,用大火煲開,改小火煲2小時后,下鹽調味即可。此湯可補氣生血,老少皆宜《癥狀:容易疲累,心慌心悸,少氣懶言,神疲乏力,唇甲淡白,頭目眩暈,勞累時加重》
利水消腫:生黃芪15g、薏米40g、茯苓20g、粳米200g、紅棗10克。洗凈放入沸水煮至成粥即可食用《癥狀:眼瞼或下肢輕微浮腫(常見于月經生理期前后、更年期、剛生完孩子時);倦怠乏力腿腫;肢節疼痛,小便不利,飲食沒有胃口,大便稀溏等情況》禁忌人群:小便頻數,尿多,陰虛津傷,口燥咽干的人群。《醫生開講》專家:錢會南.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2088:冬季護陽、護腰熱奄包、溫心通脈紅湯:冬季陽氣會由體表潛藏到體內,血脈中的陽氣也會潛藏,護住陽氣的發源地,就是丹田。專家推薦使用中藥熱敷包。中藥熱敷法又稱中藥熱奄包,艾葉3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當歸30克.大鹽50克《是中醫特色外治法之一,有溫通散寒的功效。把中藥炒熱后裝入布袋中,封口后即可放在小腹上熱敷。通常情況下,一包藥可以使用七天,每次使用前先把熱敷包打濕,再用微波爐加熱》
如何護住血管中的陽氣呢?可以用溫通血脈的方法《溫心通脈紅湯》牛腩500克.西紅柿500克.洋蔥一個.紅酒200毫升.番茄醬200毫升.蓽澄茄(果木姜子)適量(止痛)*胃炎.胃潰瘍.胃酸過多.就不要吃了《冬季養陽.保護心腦血管病》《鍋倒油.加番茄醬炒透.加料酒炒顆粒狀.炒出紅油來.加蓽澄茄壓扁適量.加西紅柿.蔥姜.牛腩.紅酒炒.加水.加香葉.開鍋蓋蓋.燉2小時.最后加洋蔥》 《養生堂》2018.11.23 專家: 彭玉清
2089:劉老先生每天早餐的一碗粥“五豆粥”黃豆25g,綠豆25g,紅豆25g,黑豆25g,白扁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 《常吃五豆粥,能降三高、防癌、養肝明目、健脾和胃、補腎益肺、祛脂寬腸、改善便秘、健身強體,非常適合長期食用。把五豆共煮,能聚植物蛋白之精華,經食物互補、生物營養價值大大提高》
五豆的花式吃法:做成五豆雜糧飯或者五豆飲,同樣健康營養,上海的李先生患上糖尿病5年,后來他堅持早上吃五豆飲,不僅血糖和尿糖恢復了正常,而且還吃得香、睡得著、便得快、頭發黑、體力足和眼睛好。
五豆飯:黃豆10g、紅豆10g、黑豆10g、眉豆10g、綠豆10g、燕麥10g、蕎麥10g、大米50g、水適量。
五豆飲:黃豆200克、綠豆100克、黑豆150克、赤小豆100克、白扁豆100克。
《用豆漿機將五豆打成豆漿》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百歲醫生 劉君謙
2090:對付高燒的神奇方:蠶沙.竹茹.陳皮各30克.煮水10分鐘左右.39度高燒以上.成人.小孩都可用.《輕者.晚上服早就退燒.重者.每3小時一次.24小時也退了
》《湖南衛視》
2091:腿部不同性質的疼痛,往往反映了更多的問題:抽痛:大多數是由于缺鈣;也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
跳痛:往往是筋的問題,或者合并有傷口的感染或者炎癥;有些人腿上沒有感染也發生跳痛,那么往往是膝關節出現了問題。
酸痛:最常見的癥狀,多數情況是運動后肌肉發出的信號。如果長時間酸痛無法緩解且與運動無關,則提示您,血運出現問題,需要盡快就醫。
脹痛:氣滯血瘀的信號。長時間不緩解的酸脹往往情況更嚴重。
1》護腿祛濕飲配料和服法 :適量紅豆、薏米、桂圓、山藥,等量各一份,煮粥或湯,《可以起到散寒祛濕的功效,有利冬季護腿》*有熱象如發燒或者有炎癥等的患者慎用。
2》護腿外用方配料和用法:適量陳皮和桂皮按照5:1的比例一起研磨成粉。 老寒腿,可以用黃酒調和,貼敷4小時;如果是濕氣重,沒有疼沒有酸,有點腫的情況,用香油調和,貼敷6小時。可以選擇的穴位有兩個:如果脾胃不好,可貼足三里穴;如果是風濕疼痛,可貼陽陵泉穴。皮膚敏感易過敏者慎用。《養生堂》2018.12.6. 專家:楊博華
2092:1》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會使全身的細小動脈出現 硬化改變.管腔變窄閉塞。這種改變會侵害我們腦、眼、心、腎,導致各個器官出現嚴重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看叫做“久病入絡”,也是一種血瘀。針對這種不一樣的血瘀,活血化瘀.保持(恢復)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病變活血化瘀通絡基礎方:三七.葛根.川芎《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淤血等》
2》國醫大師許潤的養生方:西洋參3克.三七粉3克.直接服用.*易上火少用《強身健體.益氣生津.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
3》安神藥粉:三七粉3克.酸棗仁9-10克;臨睡前10分鐘服用。每天服用一次。《養生堂》2018.12.10.專家黃力
2093:①心腎不交失眠:交泰丸:(黃連、肉桂各等量研細末,白蜜調為丸,約1克.空腹淡鹽水服)每晚1粒。填臍內也可,適用于心腎不交所致的失眠者(睡前也可手心搓腳心涌泉穴20分鐘.這樣可以使水火交融,陰陽平衡,很多人的失眠就是這樣“搓”好的)《上熱下寒.清心火.失眠.睡覺也踏實了.下寒也溫了》《養生堂》2018.12.22,專家.陳明②腎陰虛食療:海參發好50克.大米100克.煮粥.吃一階段就好了③腎陽虛食療:當歸10克.生姜15克.精羊肉500克.吃肉喝湯。《養生堂》2018.12.23,專家.陳明
2094:心陰不足調理:麥冬10克.人參5克.煎煮代茶飲.每天2-3杯.聯系喝幾天就好了《心陰虛.氣陰虛.心慌.心煩.煩躁.失眠.心律不齊.手腳心熱.盜汗.舌紅.苔少》《萬家燈火》健康100分 專家.李智
2095:膽囊炎方:生綠豆一斤.黃連二兩.打成粉加豬苦膽3個.合成黃豆粒大小的丸.涼干裝瓶備用.每天早晚飯后吃8-10粒.吃完即好了。《民間》
2096:腰間盤突出:平躺在床,不疼的那條腿伸直,疼的那條腿向內彎曲,腳放在不疼的那條腿窩底下,保持這種姿勢半小時(累了休息幾秒)再保持這種姿勢,每天多做好的快《養生堂》
2097:冬季常見的消化道三把火:① 脾胃不和,脾胃積熱。個降氣除脹:<降氣除脹貼>萊菔子研粉加黃酒調和調成干泥狀。取3克左右的藥泥貼于肚臍,4-6小時<有胃脹、乏力、口臭、牙齦腫痛等脾胃不和、脾胃積熱的人群,可每天貼敷4到6個小時。對膠布過敏者和孕婦慎用>青蘿卜 :清肝火.眼睛干澀。白蘿卜 :口干咽干.咳嗽.清肺熱。紅心蘿卜:清心火.煩躁.睡不著覺。②下消化道上的火,便秘《潤腸通便貼》皂角仁研粉加黃酒調和調成干泥狀。每日睡前,將藥貼放在暖氣上溫熱后,貼于肚臍處。可每天貼敷6個小時,至清晨起再取下<有大便干結、潮熱盜汗等陰液不足、陰虛腸燥的人群>皂角仁除了貼敷,還可以內服,具體用法:可煮粥。煮湯家糖(蜂蜜)每天10克左右 ③《清心貼》吳茱萸研粉加陳醋調和成干泥狀。睡前泡腳后,先按揉腳掌心涌泉穴位置,可每天貼敷4到6個小時。將藥貼放在暖氣上溫熱后貼《有口腔潰瘍、口舌生瘡、口苦咽干,心煩難眠、口干口苦》的心火旺盛人群。《養生堂》2019.1.13,專家.王軍
2098:預防調理胃潰瘍、口腔潰瘍、皮膚皸裂等破潰流血等問題。具體這個胃粘膜的創可貼是什么?
白芨+三七粉各3克,每次2克,每天3次,沖服。*發燒別用
①春季咳嗽咳痰多發,治療時需要先化痰再止咳。我們可以運用施老的一組對藥紫菀化紅,幫助燥濕化痰。用法將紫菀化紅各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無痰虛喘者禁用。若只是干咳,則可以用施老的另一對兒對藥,白前百部。 白前,降氣化痰,百部,潤肺止咳。用法將炙白前和炙百部各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即可,陰虛肺燥或肺火大者禁用。
②丹參是大家熟知的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的要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幫助。如何制作米丹參呢?我們可以取20克小米,貼在潤濕水的不銹鋼鍋內,開中小火加熱,當小米冒煙時,下入100克的丹參片,丹參和小米的比例也就是5比1。丹參入鍋后不斷翻炒,炒至丹參片顏色由紅轉至深紫色,再將丹參盛出,篩去米粒,冷卻后應用。其中,用大米炒丹參更適合脾胃虛弱者,用小米炒丹參,則更能增強養心安神作用。《養生堂》2019.3.9.專家.施小墨.李智
2099:96歲的張奶奶有哪些長壽的方法呢?1》脾胃虛弱: 醋溜豆芽.開胃消食同時也能最大成分的保持豆芽中的維生素C。但是如果出現了脾胃不適的問題:《清內積》焦山楂,雞內金10-15克 .煎煮喝。
《清面積》谷芽,麥芽15-20克.煎煮代茶飲喝。《失眠》血虛失眠:多夢,面白無華.乏力.龍眼肉5顆,
炒酸棗仁20克。 《陰虛失眠》虛煩不眠,低熱.手足心熱.盜汗.口.唇干.女貞子,墨旱連10-15克煎煮代茶飲喝。《安神粥》龍眼+小米《便秘》脹滿=陳皮+萊菔子。蘿卜湯或炒蘿卜子10-15克煎煮喝。便秘厲害的。芝麻.核桃粉,1:1比例潤腸通便有很好調理功效的對藥。《養生堂》2019.3.10.專家.施小墨.李智
2100:1》 保護心臟.降脂通絡方:桑枝.木瓜.生荷葉.赤靈芝各10克.先煮靈芝40分鐘至1小時.再放其他煎半小時即可.《手,胳膊經常麻木酸痛.沉痛.走路關節不利.覺得發沉.拖著鉛似的》喝1個月有效 **脾胃虛寒.怕涼少用,也可放姜2片(桑枝:舒經活絡.四肢麻木疼痛。生荷葉:利濕清熱.降血脂.疏通經絡雜質。木瓜:通絡活血.利濕養胃.久服使腳底下輕快。赤靈芝:營養心臟.養心臟氣血.營養五臟之虛.清除血管斑塊雜質.久服血管壁都比較光滑)
2》 祛心肺之火方:玉竹.牛蒡子. 生梔子. 各10克.連翹5克.喝7天.最長不要到2周。《清熱瀉火.養陰潤燥》**脾胃虛寒.的人不要用(玉竹:清熱養陰清心火.養陰潤燥.經??谏喔稍镄臒┎幻?連翹:清心火.口舌生瘡.鼻子干燥.心煩的.抗病毒.生梔子:清心火為主.瀉三焦之火.經常心煩不眠.出鼻血。牛蒡子:清熱利咽.散結消腫.慢性咽炎.嗓子發炎)
3》山竹:清涼解熱.降噪去火.養陰潤燥.清熱瀉火.心火比較旺的口腔潰瘍.可以補虛.恢復身體能量.脾胃虛寒的人不要超過3個.正常人不要超過5個。《養生堂》2019.3.23 專家:韓學杰
2101:1》心肺氣虛(益氣養心粥)紅景天.仙鶴草.麥冬各10克.蓮子(失眠)5-20克.紫米若干.把紅景天.仙鶴草煎半小時.再加麥冬.蓮子.再加紫米或糯米。**陰虛火旺.口舌生瘡.不宜《紅景天》補心肺之氣.活血止痛.治心絞痛特別好.頭暈.乏力.胸悶氣短《仙鶴草》止血.補心氣作用強.《蓮子》養心安神.《麥冬》補心肺之陰.強心.氣陰雙補。
2》紅景天:可打粉裝膠囊一天2粒.煮水也可以(心肺氣虛)累.沒勁.乏力.胸悶氣短.自漢.尿頻。
3》心腎陽虛茶飲方:菟絲子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鹿角霜5-10克.每周2次.堅持15天至3個月《溫經散寒.溫腎助陽.養血止痛.補腎益精》**陰虛火旺.口舌生瘡.上火不宜《養生堂》2019.3.24 專家:韓學杰
2102:“腎四味” 枸杞子30g,酒泡菟絲子30g,鹽水補骨脂30g,仙靈脾30g。萬病不治求之于腎《主治:腎陰陽皆虧所致之腰痛、頭目昏眩、記憶衰退、體虛感冒、陽痿遺精、小兒遺尿、老人小便余尿、夜尿頻多、足膝酸軟等癥》《李可老中醫》
2103:補腎氣.疏通血脈:山茱萸.熟地黃.山藥各10克.可加甘草或蜂蜜.煎煮代茶飲。《李智中醫》
2104:《血瘀》 痰濕(胖人)陽虛(寒涼多了血流的慢)氣郁(氣的力量不足推不動血)氣虛(氣少也推不動血)是導致血瘀的四種最常見因素,這其中又以氣虛為核心病因。氣虛是中老年人50歲就開始氣虛了.血瘀的背后,其實都有氣虛的蹤影。氣虛.血瘀.引發各種病因和各種疾病.血瘀加重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如:冠心病、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現代社會高發疾病,都和血瘀有關.血瘀運轉不利就出現了氣虛. 氣虛是導致我們人體血液循環的根本原因.《如:運動.喝酒.活血藥都不能過.過了容易耗散人體真氣,藥用多了會傷氣反而會加重血瘀的程度.會發生很多疾病》*吃藥一般1-2周。走步8千-1萬。
氣虛表現》乏力.累.沒力氣.出虛汗.胸悶氣短.頭暈.低血壓
賀老師為大家帶來了《補氣活血功效的方子》:黨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15克.丹參30克.煎煮15分鐘后代茶飲《補氣活血.對腦血管病可防》*高血壓人少用《養生堂》2019.4.4.專家:賀娟
2105:& 苓桂術甘湯:茯苓30克.桂枝12克.白術15克.甘草6克《體內有水.體內陽氣不足了.腳腫.眼瞼腫.眼袋加大了.手脹.脾虛.大便糖稀.不成形.慢性支氣管哮喘病.慢性心衰.下肢浮腫》《萬家燈火》2019.4.7.專家:陳明2106:1》氣虛的癥狀:《心臟氣陰不足》表現:總覺得力不從心.身體乏力.有氣無力的.心臟突突.睡眠不好.反應遲鈍.有事看到認識人叫不出名字來.常一動就出虛汗.睡覺也出汗。& 生脈飲:人參9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消除疲勞.提高免疫力》《萬家燈火》2019.4.8.專家:陳明
2》血虛的癥狀:《肝血不足》表現:面色淡白或萎黃,沒有光澤.唇舌爪甲色淡.指甲有棱不光滑..眼睛干.口唇淡白.下肢麻.抽筋.月經少往后錯.
3》心血不足癥狀:心肌缺血.心慌.心慌氣短.心神不寧.失眠盜汗.晚上睡眠不好.
4》血瘀表現:①疼。經絡不通,不通側通。②腫。腫物.腫瘤.血瘀引起的子宮腫瘤。③面色黑暗.有班.口唇紫.舌底脈絡有淤黑粗條.舌面有紫色淤點.月經有血塊或暗塊.這就體內有血瘀了.血液循環不好了。& 四物湯:熟地黃18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川芎9克.水煎每日一劑.血虛.血瘀用1-2周.*在月經前7-10天《補血活血》
5》&當歸飮:當歸9克煎水喝.可加生姜.大棗或飴糖1-2塊.*在月經前喝.喝到來為止。《婦科圣藥.月經量少.補心.肝的血.補陽氣虛.手腳冰涼.末稍循環不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調經止痛.血虛形潤腸通便.降三高.擴張血管.治療冠心病》《萬家燈火》2019.4.9.專家:陳明
2107:治愈高血壓:葛根3克、丹參3克,等份比例研成面,先買100克.將其混在一起,放在一個小瓶里備用.每天3次.早飯前、晚飯后,各服一湯勺。半個月后,他發現自己的血壓,到正常值了《清代醫生王清任寫的.能去心腦血管病的根。還可治血稠、心臟病》
2108:補鈣正確的方法:中午飯后半小時吃,后出去嗮太陽,選擇鈣片里有vd3的,代d的都可以,促進吸收才有效果。《健康之路》
2109:益氣(補氣)西洋參怎么用呢?《蜜制的西洋參》
買來西洋參加水十倍水.把西洋參泡軟了.把水都吸收了.進行煎煮干后加上蜂蜜稍微加熱一下.涼后放入冰箱冷藏.可泡茶.可早上吃3-5片《虛胖.愛出汗。愛感冒。久病虛。老人虛》(根據自己體質上火或不上火增減)《藥效:易吸收。根據自己虛的程度調整量從小到大。有潤肺作用》《養生堂》2019.5.18 林洪生
2110:①日常生活中可以食用的,兼具化痰行氣散結多重功效的食材—姜黃。同時她還給大家搭配了日常生活中簡便易做的一個散結行氣小料包。姜黃15克.陳皮12克.佛手10克.芡實15克.煲湯.燉雞《疏肝.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抑制腫瘤》**有出血.血小板減少.化療.放療不易.
②適合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清火茶飮。薄荷6克.菊花10克.石斛10克.麥冬12克.胖大海3枚.余干子10克.煎代茶飲4-5次《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口腔.面部.頭頸易生瘡.大便干燥》**短時間的病.不易久喝3-5天即可.
虛不宜 《養生堂》2019.5.19.林洪生 廣安門中醫院腫瘤科
2111: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80種以上的并發癥,這些才是糖尿病真正可怕之處。早期、中期都沒有什么明顯癥狀,常常被大家所忽視。以至于被發現時,總是難以逆轉的糖腎晚期,只能靠透析維持。消渴熱分四個 階段就以“熱”為主。 ①熱 ②熱盛生風 ③熱生痰濕④熱生瘀。
1》反映出的癥狀就是蛋白尿:(清風降糖飲)青風藤10克.野葛根10克.加500毫升水,一同煎煮15分鐘.取汁飲用。一副藥每天可多次飲用,開水沖泡亦可《清熱養陰、祛風通絡、通利小便的作用》**出現皮膚搔癢時停用。
2》表現出的癥狀就是水腫:(化濁降糖湯)根據水腫程度選擇輕腫5-10克.重者15克. 海藻15克.野葛根10克.加500毫升水,一同煎煮15分鐘,取汁飲用。一副藥每天可多次飲用,開水沖泡亦可.《清熱養陰、軟堅散結、利水消腫的作用》**腎功能鉀異常者慎用。
3》出現視物模糊或有黑影時.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腎?。?/span>(清熱活血湯來輔助治療)桃仁6克.野葛根10克.加500毫升水,一同煎煮15分鐘,取汁飲用。一副藥每天可多次飲用,開水沖泡亦可《清熱養陰、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作用》**消化道出血換三七或蒲黃《養生堂》2019.5.23 專家:王暴魁:
2112:保護血管內皮方劑:用三個月半年,給血管加一層保護。黃芪,紅景天,川芎,每味藥材6~10克《用法》可以泡水喝,最好是煎煮20分鐘到半小時,能夠使藥效更好的發揮出來。堅持喝三個月到半年,用作日常調理用。黃芪:補氣升陽.對于血管損傷有保護.修復作用.紅景天:抗乏氧、益氣活血,保護血管內皮。川芎:行氣活血,保護血管內皮《▲血管內皮粗糙之后,膽固醇就能方便的沉積到血管里面,成為血栓。 破壞血管內皮的因素:高血壓、肥胖、高齡、缺乏運動、吸煙、過度緊張、家族史、糖尿病等因素都能夠破壞血管內皮》 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黃力老師
2113:《腎炎》尿頻,急:茄子桿切段燉豆腐。
前列腺問題:三葉草,車前草,豬呀草煎喝。《民間》
2114:1》那么我們在家有什么辦法可以祛除體表的寒濕呢?《疼痛散》 中藥熱敷法:分別取羌活.獨活.生艾葉.吳茱萸.當歸各15克.全蟲6克.丁香.香附.冰片.芒硝各10克.將它們打成粉末.用蜂蜜攪拌均勻就做成了藥膏,將其涂抹在疼痛的部位.貼上在藥店就可以買到的藥膏,最后再貼上一個我們日常經常會見到的小工具——暖寶寶.一款自制的可以發熱的中藥貼就制作完成了《養生堂》2019.7.3 專家:馮玲2》 喝點什么有助于我們祛除體表的寒濕呢?《代茶飲》羌活.獨活各10克.玉米須3克.蜂蜜《去風撒寒.祛濕》寒濕進一步侵襲人體,可能侵襲到脾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大便溏薄.腿.腰.關節.風濕等癥狀。 《養生堂》2019.7.3 專家:馮玲
2115:1》二須茶:玉米須2-3克.蓮須2-3克.覆盆子6-8克.煮15分鐘.濃一點.一天喝100毫克《補肝腎.固精明目.消腫利水.水腫病.尿濁病.泡沫尿.低蛋白血癥.水濕.痰濕.腿沉都可以喝》
2》“雞湯療法”治療和預防腎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童子雞.出生不到一年的小雞.1-2斤左右.煮的全溶解如牛奶一樣白.1天2次.每天喝100毫升.不放鹽《嚴重低蛋白血癥在30克以下的.水腫.渾身乏力.給患者增加營養.扶助正氣.提高血漿白蛋白的作用》《養生堂》2019.7.5專家:姚正平
2116:#:血管堵塞的問題,很多人都會想到血瘀。其實引起血管堵塞的可不僅僅是血瘀,還有另外一個隱藏的
痰濕,需要先記住“痛、忘、臟、笨”這幾個字。1》溫陽養心粥:新小根菜20=30克.或干小根菜10克加醪糟
加大米煮粥《長期喝可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寬胸利肺.行氣化瘀.開結止痛》
2》血瘀+痰濕小方子:黃芪20克.三七粉6克.人參粉3克。黃芪煎水沖服三七粉6克.人參粉3克.每天一次《陽虛怕冷.氣虛總覺得乏力.累.打不起精神.干不干活都累.全身沒勁.心臟.腦血管.動脈硬化.患者都可用.這樣血管就通暢了》《養生堂》 2019年07月12日專家:辛隨成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