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說:“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 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 從伏羲氏“嘗百草而制九針”到2010年,中國針灸成功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將整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設定全新的歷史坐標。;從最初的刺絡瀉血之用到現在應用于各種臨床治療。中醫針灸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而一直備受追捧,足以展現中醫針灸之魅力。 針灸在中醫的歷史地位之重。雖然現在中醫人大都重藥輕針,但也無法撼動針灸在中醫的地位。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療典籍之一,其分為《靈樞》和《素問》,《靈樞》就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有很多中醫愛好者,對穴位和經絡都能了如指掌,不過一到臨床就呆發懵了,人的全身上下這么多穴位,面對不同的疾病和患者,應該選取什么穴位呢?這就是針灸進階技巧的精華所在。 降龍針第五代傳人,現任中國針灸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湛浩 ,早年遍訪名醫,在民間行醫二十余載,同時在臨床實踐具有豐富的針灸經驗,依照現代人的患病分析,更好的發展了降龍針療法。 針灸入門:對穴 如果是剛剛接觸中醫針灸,對中醫針灸的了解可能是書上看的、背的。所接觸到的只是都是單個的穴位,很難把穴位統一在一個治療系統里。所以還是要先從尋找對穴開始中醫針灸治療的第一步。 關于對穴,是指把兩個主治功能、作用相關的腧穴在經絡學說的指導下配合應用,運用于相同或不同的治療手法,李老師在多年臨床診斷治療當中總結出,發揮相輔相成和相反相成的治療作用的技術,獲得了在同一療效或療效比僅使用其中一個腧穴有所增加的效果。 ??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治療作用 針灸進階一:認識特殊的腧穴 在理解了對穴的相應知識后,李老師就到了針灸進階知識——臨床治療中常用的配穴原則。但是,如果基礎沒有掌握牢固,就可以先參加進階的第一階段——常見的特殊腧穴。 原穴:十二經脈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腧穴。 十二經脈在腕、踝關節附近都有一個原穴,合稱為十二原穴。陰經的原穴就是本經五輸穴的輸穴,陽經則在輸穴之外另有原穴。 絡穴:絡脈在本經別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位置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于鳩尾,督脈絡發于長強,脾之大絡出于大包,合稱十五絡穴。 ??五腧穴歌訣 五腧穴:是在十二經脈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位,簡稱五腧。 《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span> 《難經·六十八難》曰:“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span> 募穴(mù):是臟腑之氣輸注在胸腹部的腧穴,又稱為“腹募穴”。募穴在胸腹部有關經脈上,他的位置與和他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可以治療相關臟腑病證,尤其多的運用在治療六腑病證,通常和背俞穴配合使用。 ??募穴(作),腧穴(右) 臨床常用取穴原則-俞募配穴法 郄(xī)穴:郄穴是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十二經都各自有一個郄穴,陰維脈、陽維脈、陰脈、陽蹻脈也都有一個郄穴,一共16個郄穴。除足陽明胃經的梁丘以外,其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臨床上郄穴較多運用于治療急性病證。 八會穴: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會聚的地方的八個腧穴。 《難經·四十五難》:“經言八會者,何也?然,府會太倉(中脘)、藏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懸鐘)、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膻中)。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span> 八脈交會穴: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的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八脈交會穴的八穴位一般分為四對,上下配合用來治療相關經脈和有關奇經八脈的病證。 ??八脈交會穴歌 經外奇穴:是指既不歸屬在十四經,又具有一定名稱、固定位置和一定主治作用的腧穴。簡稱為奇穴。經外奇穴一般都是在阿是穴的基礎上發展延伸來的,其中部分穴位如膏肓俞、厥陰俞等,后來還補充到十四經穴中,所以經外奇穴本身又是經穴發展的來源。 針灸進階二:對穴配穴的原則 熟知了經絡系統和腧穴的知識,李老師接下來講的就是進階的第二階段——常用配穴方法和應用。 原絡配穴法 又叫主客配穴法。它是把臟腑經絡先病后病做為依據。運用是把先病的臟腑作為主,取其對應經絡的原穴,后病的臟腑作為客,取其對應經絡的絡穴來治療。 ★太淵—偏歷:肺經先病,其原穴太淵為主,大腸經后病,其絡穴偏歷為客治之。 臟腑原穴配穴法 五臟原穴與六腑原穴陰陽上下的配穴法。多運用在內臟有病但是癥狀卻主要反映在體表器官的病變。 配穴原則:少陰配少陽,太陰配太陽,厥陰配陽明。取上下肢相應,陰陽經同氣相求之意。 ★合谷—太沖: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合谷與足厥陰肝經原穴太沖,陰陽上下,同氣相求,即“四關”。 原俞配穴法 是分別將本臟腑的原穴和相應的背俞穴配穴,來達到相互協同增強療效的一種配穴方法。 ★太淵—肺俞:氣虛喘咳;★太溪—腎俞:遺精滑泄。 原合配穴法 “合治內腑”、“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兩相配合均治五臟六腑疾病。主要分為表、里經原合相配、同經或者異經原合相配。 ★表、里經原合相配:陰經(里)的原穴配以陽經(表)的合穴或下合穴; ★同名經原合相配:如合谷—曲池,手陽明經,是可以雙調氣血,清理上焦之妙法,善治頭目疼痛,牙齦腫痛,咽干鼻鼽等風熱疾患; ★異經原合相配:合谷—足三里,手足陽明經,可調理腸胃、理氣消脹,化滯通便。 俞募配穴法 募穴在胸腹,背俞穴在背部,兩者一前一后,一陰一陽,相互協調。 ★肝俞—期門;★肺俞—中府;★胃俞—中脘。 募合配穴法 本臟腑的募穴與合穴相配,屬遠近配穴。募穴主治偏向陽性病證,合穴主治內腑,偏向于通降,所以兩者相配穴,主要治療腑證、實證、熱證。 ★上巨虛—天樞:主治下痢腹痛;★足三里—中脘:主治急性胃脘痛。 不同的配穴原則針對不同的情況,適用不同的病癥,但是是需在掌握各種特殊腧穴作用、熟悉人體經絡系統和臨床的配穴原則為前提的的基礎上,才能在臨床實踐中做到了然于心。 針灸進階三:經驗配穴 中國人常愛說一句話,“來都來了”。既然李老師來都來了,就也會教授大家一些他的經驗選配穴。 ??通元針法對穴的應用 李老師臨床多年,亦有自己所得。他針對痛癥所獨創的“降龍針療法”,融匯了自身的特點和臨床經驗,在分享中亦是談及了幾組可應用于臨床常見病的對穴。 ??臨床常見病的對穴 降龍診療法對于各種疑難雜癥,療效迅速顯著。 最獨特之處就在于“協定處方”,也就是對于疾病的治療,李老師會教授大家成型的治療方案,學會馬上就能上手操作!無需辯證!只要運用固定的配穴、手法等,即可達到將近60%-90%的治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