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江文化:為熱愛天文學、自然科學的青少年制定專業和具有學科滲透和擴展的天文科教系列課程,同時伴隨生動的生態和地質之旅,和我們一起開啟天文之旅吧! 我問他:你想念深圳嗎? 他說:不想。 為什么呢? “因為這里有大山,還有好多小動物, 沒見過的植物,還有老師,他們帶我們看星星。 我從來沒看見過那么美麗的星空。 我還想在這里呆五天。” 面前這個一年級的孩子, 在薌舍里,這樣和我說道。 是的,五天的行程,在薌舍里過得如此之快。 薌舍里,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 榔樹園村太行山深處, 是一家將鄉土氣息和現代人生活審美的高端民宿。 7月26日-30日,波江文化帶領大家, 在薌舍里,在晉南地區, 感悟太行之美, 學習古建知識、灌溉知識, 九章算術和地圖測量, 體會紅旗渠精神, 篆刻、水彩,陶冶藝術情操, 識別草本植物,近距離接觸農業, 品嘗最原生態、最健康的一日三餐, 接下來滑動手指,跟我們走進向往的生活中! 初遇薌舍里 1 革命家庭 學習太陰歷太陽歷、節氣 第一天早上,我們集體學習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以一年為一個輪回,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于陽歷范疇。 為什么二十四節氣以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為什么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是不固定的?天文四季(歷法四季)和氣象四季的區別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在這里,波江文化的老師為你答疑解惑,揭開二十四節氣的神秘面紗,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老師在為大家講解相關知識 參觀菜園,學習農作物知識 參觀榔樹園村的菜園 親密接觸農作物 馬不停蹄地,我們從山上小路下來,來到了山下的菜園。榔樹園村的生活,很多是自給自足式的。例如蔬菜,每日的蔬菜供給,都來自于這個不大不小的菜園,以及太行山上的各色野菜。 今天下午的晚飯,就是孩子們去山坡上親自采摘的野菜。它們經過大自然的洗禮,與人工種植的蔬菜相比,多了一分無法描述的美味,或許,這就是人們口中的山珍吧。 色調搭配的剛剛好 菜園的玉米茁壯成長 尋找村落古建 學習完農作物的知識,為了加深對村子的認識,熊老師帶領大家一同尋找這座古老村落里的古建。 熊老師為大家講解古建知識 古建上的神秘篆體 ![]() 門外旁的開口是做什么用處的呢? 學習灌溉知識 ![]() 院子里學習灌溉知識 ![]() 熊老師為大家講解灌溉知識 灌溉技術分為漫灌、噴灌、滴灌和滲灌。大家猜一猜,我們身處的太行大地,使用什么樣的灌溉技術呢? 答案是,靠天吃飯,不灌溉。這里干旱少雨,作物生長靠自然規律。在這里,我們每個人,都體會到了水資源的寶貴,其實,不僅僅在這里,在任何地方,都要節約用水。這次研學旅行,讓這種觀念深深印刻在每個人的心里。 ![]() 灌溉知識習題 夜晚觀星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伴隨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光污染。對于觀測來說,光污染的影響是較為明顯的。因此,能否看到燦爛的銀河,觀測地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山西這個古村落里,光污染較少,一抬頭,便可以看見滿眼的星星。很多學員們都是第一次用天文望遠鏡來觀看星空,遙遠的星空,此刻彷佛近在眼前。 ![]() 熊老師在調試觀測工具 ![]() ![]() ![]() 每位輪流觀看木星、牛郎、織女星 太行山奇遇&古建測量 2 壯美太行山 第二天的行程更加緊密,太行山是我們的第一站。 ![]() 壯麗的太行山峽谷 早在28億年前,太行山地區被海水淹沒,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巖、含鐵硅質巖及碳酸鹽地層。 以后的一次次地殼活動,使太行山脈逐漸隆起。 發生在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使太行山新華夏式褶皺帶逐漸形成并發育太行山前深大斷裂帶。 約在24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時期,喜馬拉雅運動使太行山強烈隆升,而山前的華北平原則相對下沉,與太行山形成斷裂,造成太行東部陡峭、西部徐緩的地貌形態。經過數百萬年的千古錘煉,太行山終于產生。 ![]() 學員們感受太行山的一草一木 識別中草藥 ![]() 老師帶大家認識中草藥 ![]() 隨處可見的中草藥 山上的野生核桃 ![]() 嫩白的野生核桃 ![]() 青綠的外皮,能否隱藏它的身份? 感受攀巖的樂趣 ![]() 高處的空氣有沒有更新鮮一點? 在我們的學員當中,有一名身手矯健的女孩子。看見這陡峭的、幾米高的山壁,她幾步就爬了上去。 別擔心,我們隨行有幾名成年男子,絕對保證大家的安全。 ![]() 仰望太行山脈 行走在太行峽谷之中,抬頭發現,遠處的山,山上的樹,還有湛藍的天空,好似形成了一幅色彩和諧的水彩畫。 古建測量 文物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包括文物制作、保護以及與防治有關的科學技術、材料性能、操作工藝和各種勘察、檢測等。 文物在保存過程中,經受著兩種因素的破壞,第一中為人為破壞。如被戰火焚毀、被拆除或維修不當失去原貌;因保護、搬運不當被損壞。第二種為風、雨、雷、電、火等自然因素對文物造成的破壞。 可以看出,在做文物保護時,勘察和檢測為極其重要的一環。只有記錄在案,我們才能在其遭遇不測之時以充足的準備來修復、完善。波江文化老師帶領大家測量古建文物,向學員傳遞這樣一種信念:古建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載體,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載體,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 ![]() ![]() ![]() ![]() 學員們在動手測量榔樹園村的古建 ![]() 測量后的數據進行計算和整理 DAY 3 龍門寺&紅旗渠渠首 3 歷史悠久的龍門寺 龍門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平順縣城西北65公里的石城鎮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龍門寺歷史久遠,規模宏大。在中國現存的古代建筑中是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 龍門寺前集合 ![]() 龍門寺中的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位于中軸線的正中。創建于北宋紹圣五年(1098年)。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梁架結構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殿頂琉璃脊獸,形制古老,為元代燒造。 寺廟建筑風格 ![]() 龍門寺的西配殿 西配殿在中軸線前院西側,為寺內最古老的建筑。創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間。 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構造簡潔,具有唐代建筑的遺風,是我國現存已知唯一的五代時期懸山式建筑。 ![]() ![]() ![]() 屋外結構和屋內結構 斗拱為橫梁和立柱的過渡處,相互疊壘的方木。用于屋頂結構。伸出的斗拱是用來承其上部重量轉于下方立柱上,為大建筑必用。 根據斗拱的組織與比例,可鑒別其建筑物的年代。斗拱旁狀如鳥喙尖嘴的突出部分稱為“昂”。 領悟紅旗渠精神 ![]() 紅旗渠,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紅旗渠精神的內涵“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就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 ![]() 渠首邊嬉戲 紅旗渠源及渠首攔河壩位于山西省平順縣侯壁水電站下約600米處,由攔河溢流壩、引水隧洞、引水渠、進水閘、泄洪沖沙閘聯合組成渠道引水樞紐。限于時間,波江文化帶領大家參觀了紅旗渠渠首,在這里,同樣能夠感悟紅旗渠精神。 ![]() ![]() ![]() 我們在紅旗渠渠首走過 篆刻時間 ![]() ![]() 專心致志的篆刻中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制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 篆刻興起于先秦,盛于漢,衰于晉,敗于唐、宋,復興于明,中興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波江文化帶領大家一起篆刻,也是因為接下來的行程之一——殷墟,讓大家提前感受篆書的魅力。 ![]() ![]() 欣賞篆刻作品 手繪古建結構 ![]() ![]() 早上的龍門寺行程,不僅僅止于欣賞,動手畫下來,更能體會古代人的建筑藝術和能力。在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的學員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第一幅古建筑繪圖。 地圖測量、水彩&小米基地 4 地圖測量與九章算術 炎炎夏日,抵擋不住我們學習的心。早上9點,老師們帶領大家來到村落的空地,開展地圖的測量和九章算術的實地講解。 ![]() 學員們在陽光下奔赴測量地 植物水彩繪畫 ![]() 每個人都在認真地作畫 測量完地圖數據之后,我們在菜園附近各自采摘了一些植物和花朵,用于之后的水彩繪畫課程。 ![]() 抽象派藝術家——豆豆 ![]() 新晉畫家 ![]() 富有想象力的天才少女 ![]() 腳踏實地的弟弟 探訪謙益小米基地 ![]() ![]() 學員與基地負責人進行親密交談 薌舍里加盟謙益農業,嘗試平順本土小米品種壓塌樓的標準化種植,建立了1000畝的綠色無公害種植基地,主要產品為壓塌樓小米。 壓塌樓小米是山西太行山區一個非常古老的小米品種,謙益團隊尋找了兩個月才在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家里尋到。壓塌樓小米的特點之一就是粥油豐富。 我們此次研學夏令營,每天都能喝到壓塌樓小米熬成的小米粥,甚是幸福。 ![]() 興奮的學員穿梭在小米基地之中 ![]() ![]() 久旱逢甘霖 路過山西古村 參觀過小米基地后,我們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古村,這里還保留著一些原始的村落樣貌,一個插曲便在此發生:一家住戶門前的桃子樹,結滿了果實,主人熱情地請我們每個人吃桃子,這種樸實大度、來者皆是客的心態,在這些地方隨處可見。 ![]() 品嘗村里的美味 殷墟 5 隨著太行山山前平原的向東推進,文明的繁衍也向東擴展,在太行山東麓的河南安陽,出現了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遺址。 30日一大早,品嘗完薌舍里的美味早餐,我們一行人便驅車來到了中國商朝后期都城遺址——河南安陽殷墟。 ![]() ![]() ![]()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在這里,無論是殷墟博物館的豐富館藏,還是婦好墓出土的珍寶,車馬坑的規模,刻在甲骨上的文字,都讓我們大為震撼。以殷墟為此次夏令營的最后一張,可以稱得上是圓滿。 ![]() ![]() ![]() ![]() ![]() ![]() 博物館內種類豐富的館藏珍寶 ![]() 安陽的文峰塔 再見啦,山西,再見啦,河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