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象征著喜悅。可是在古代詩人眼中,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象征著肅殺,所以詩人詠秋往往都帶著一絲悲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關于立秋的古詩詞吧。 秋日后 【唐】王建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 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立秋日登樂游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瑟涼風與衰鬢,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 【明】夏云英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寶鴨香消沉火冷,侍兒閑自理空侯。 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楊萬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風半點無。 旋汲井花澆睡眼,灑將荷葉看跳珠。 立秋雨院中有作 【唐】杜甫 山云行絕塞,大火復西流。 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 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 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 樹濕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爽病微瘳。 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漁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風煙做出秋模樣。不見云屏月帳。天滉漾。龍軿暗渡銀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況。玄蟾烏鵲高樓上。回首西風猶未忘。追得喪。人間萬事成惆悵。 立秋日 【宋】劉翰 亂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立秋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 新秋 【唐】齊己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露彩朝還冷,云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jiǒng]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謾起悲。 立秋日聞蟬 【宋】楊萬里 老火薰人欲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立秋后自京歸家 【唐】李郢[yǐng] 籬落秋歸見豆花,竹門當水岸橫槎。 松齋一雨宜清簟[diàn],佛室孤燈對絳紗。 盡日抱愁跧似鼠,移時不動懶于蛇。 西江近有鱸魚否,張翰扁舟始到家。 立秋后十日 【宋】舒邦佐 萬綠枝頭一葉黃,秋風恰則到林塘。 晚云更作瀟瀟雨,拾得人間一夜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