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有排卵型和無排卵型之分,有排卵型功血多發于育齡期婦女,常有月經先期、經期延長、經間出血、月經量多等癥狀。 而無排卵型功血,多發于青春期和圍絕經期,屬于中醫“崩漏”范疇。此類病例為數不少,常與多囊卵巢綜合征并見,或經閉不行,或出血不止。 柴老診治分兩個階段,即出血期和血止后調經期。 出血期依臨床癥狀大概可分成四個證型:實熱型、虛熱型、脾腎不足型和瘀血阻滯型。 青春期功血以實熱型多見,臨床癥見陰道出血,量多色紅,或淋漓不斷,常伴口渴、大便干燥等癥,多有飲食不節、喜食辛辣或喂養不當等病史,舌多暗紅或絳紅,苔少或可見剝脫,脈多滑數。治療以清熱涼血、固沖止血為法,常用藥物有生牡蠣、生地、椿皮、白芍、大薊、小薊、側柏炭、仙鶴草、阿膠珠、益母草(少量,3~5g)等,大便干燥加瓜蔞,出血量多加三七3g。 虛熱型功血,多有反復流產、月經過多或月經先期等陰血損傷病史,臨床癥見陰道出血量多或少,多伴有心煩、失眠、乏力等,舌多嫩紅,苔少或干,脈細滑數。治療以滋陰清熱、固沖止血為法,常用旱蓮草、女貞子、北沙參、生牡蠣、生地、阿膠珠、茜草炭、仙鶴草、椿皮、益母草、川楝子等。 脾腎不足型功血,臨床癥見陰道出血量多或少,多伴有神倦乏力、腰酸怕冷,舌淡或淡暗或淡嫩,苔白,脈沉細無力。治療以健脾益腎、固沖止血為法,常用太子參、白術、覆盆子、杜仲炭、阿膠珠、仙鶴草、茜草炭、益母草、枳殼等。 瘀血阻滯型功血,臨床癥見陰道出血量多或少,色暗或有血塊,多伴腹痛,舌暗或有瘀斑,脈細弦滑。治療以化瘀止血為法,常用藥如當歸、柴胡、茜草炭、仙鶴草、益母草、蒲黃炭、阿膠珠、香附等。 在上述分型論治的基礎上,柴老臨床常用益母草和阿膠珠作為對藥用于治療各型功血,因阿膠珠有補血、滋陰、潤肺之效,其性滑利,而益母草有祛瘀生新之功,二藥合用,扶正而不留瘀,補血活血,瘀去熱清,邪去正安而病除。 對于功血患者,血止后的調經、恢復排卵治療尤為重要。在辨證分型基礎上,柴老依據基礎體溫及脈象的變化,或固沖(如原月經周期短者,常用生牡蠣、覆盆子),或活血通利(脈象提示血海已充足,加用三棱、瞿麥等)。 此外,柴老很重視對功血患者飲食宜忌的囑托,柴老認為辛辣、腥膻、溫補之品,如辣椒、羊肉、烏雞、桂圓、酒、咖啡等均有傷陰、動血之弊,均當忌食。 ……以下是廣告時間……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