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魚 本文共1814個字,預計閱讀需要5分鐘。摘要:連接、計算和數據是ICT基礎設施的三大基石,華為IT產品線副總裁、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總裁周躍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這或許是華為在數據領域全面持續發力的原因之一。 時隔不足一個月,華為連續召開兩次發布會,其實都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數據+智能”,區別僅在于一個是新產品發布一個是解決方案發布,本質一脈相承。 5月15日,華為面向全球發布了人工智能原生(AI-Native)數據庫GaussDB和分布式存儲FusionStorage 8.0。 ![]() 6月5日,華為發布了智能數據解決方案FusionData,而該解決方案2大核心就是GaussDB和FusionStorage 8.0。 ![]() 兩個核心問題解讀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華為軟件研發水平到底如何?華為常務董事、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汪濤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到這點。 事實上,在華為8萬多研發工程師中,從事軟件研發的工程師占了絕大多數,比例高達到70%,這是其一。 另外,由工信部發布的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名單,華為連續17年力壓群雄,蟬聯第一,這是其二。 根據筆者了解,截止到目前,華為在數據庫領域投入的研發工程師千余人,這樣的規模足以秒殺國內外絕大部分數據庫廠商。 因此,基于以上3點,華為軟件研發能力絲毫不遜色于硬件研發能力。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研發數據庫產品對華為來說是玩票性質還是核心業務,從發布會規格看,華為搞數據庫,甚至發布數據管理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FusionData,絕對不是玩票,說是戰略級產品也并不為過。 首先,從5月15日華為北研所舉辦的GaussDB發布會看,是面向全球直播的,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華為發布會都會全向全球直播。發布會現場有個細節,提供了5種語言同聲傳譯,這說明到場的媒體并不局限于國內媒體。 ![]() 另外,無論是5月15日,還是6月5日,華為兩場發布會到場的華為高管級別都很高,這是筆者與現場一些資深媒體溝通時,大家的一致感受。 這些意味著什么?很顯然,只有戰略級產品或者說華為集團戰略層面動作才能享受這一待遇。 媒體對GaussDB的誤讀 很多媒體以為GaussDB是一個產品,這導致很多誤讀。其實在兩次發布會上,華為都隱晦的談到了這點,只是很多媒體并沒有留意到或者說沒有理解其意。 事實上,GaussDB并非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一個代號或者說是統稱,它包含一系列產品(PS:最少有3款產品): 有OLTP數據庫 產品組合可以說非常全面,這也顯示出華為搞數據庫的決心。 ![]() 此前,有文章談及GaussDB對標的是Oracle,并不準確,如果非要說對標Oracle,那也是其中OLTP數據庫產品,另外2個產品顯然與之并非一個類型,沒有可比性。 ![]() 華為把GaussDB系列定位在第4個階段,即AI-Native數據庫,高于云原生分布式數據庫,有業內人士認為是升維打擊,事實上,這里面有2方面的原因: 其一,華為將AI引擎內置到GaussDB全系產品中,使其具備一定的自運維、自管理、自調優、故障自診斷和自愈的能力; ![]() 其二,華為IT產品線數據庫產品總監黃濤在回答筆者問題時表示,華為希望把在芯片、算法上面的優勢,集中體現到數據庫上來。 最后聊聊FusionData 華為智能數據解決方案FusionData包含哪些產品,能解決什么問題? ![]() 從架構圖看,FusionData智能數據解決方案從數據接入、數據處理和數據使能三個層面出發,包含ROMA、GaussDB、FusionStorage 8.0、FusionInsight、DAYU等一系列產品,能幫助企業解決數據接入、分析和消費三大難題。 關于三個部件的具體能力及關鍵技術,其新聞稿介紹已經很詳細就不再贅述。 筆者想強調的是,秉承華為一貫謹慎的作風,FusionData華為智能數據解決方案雖然今天才正式發布,但實際上,這個方案卻早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成熟度和可靠性方面無需太多的擔憂。 據華為給出的數據,截至目前, FusionData已經應用于全球60多個國家及地區,服務于1500多個客戶,擁有500多家商業合作伙伴,并廣泛應用于金融、運營商、政府、大企業等行業。 ![]() 作為該方案的使用者,從招商銀行現場分享看,無疑證實了這點,據招商銀行總行信息技術部數據中心應用及數據庫管理室經理田永江說,基于華為GaussDB和FusionStorage,招商銀行開放分布式系統推廣將持續進行,3年計劃完成99個核心系統下移。 |
|